一种光学膜、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06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光伏组件,其中,光学膜微结构层成型在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光学微结构,所述光学微结构为棱镜状,所述光学微结构的纵截面宽度沿基底指向微结构层的方向呈渐缩设置,所述光学微结构的上部具有凹槽。此中光学膜不但能够起到传统的增透膜的作用,其采用的高折射率的棱镜状的微结构层的设计,还能够在光伏组件中阻挡太阳能电池板的背板所反射回的光线,从而起到进一步回收光能量的作用,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光回收效率,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也能够随之提升。另外,在光回收膜的微结构层的顶部设置凹槽,可真空吸附玻璃盖板,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便利性以及结构稳定性。组件的安装便利性以及结构稳定性。组件的安装便利性以及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膜、光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领域所使用的光学膜以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是主要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推广主要取决于其自身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优化半导体吸收层的材料,调控材料界面、能带,从而拓宽吸收光谱、提高光吸收效率、抑制电荷复合。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微纳米结构对入射光子进行调控,抑制表面和界面反射,提高电池对光的捕获能力。
[0003]光在空气/玻璃或者空气/聚合物界面的反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到达电池吸收层的光子数。为此,抑制窗口层界面的反射对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至关重要。为了抑制此界面的反射,可在玻璃或聚合物窗口层形成一层减反射膜。如公开号为WO2013174754A2的文件中就记载了,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常用的方法是将多孔SiO2等薄膜镀在玻璃盖板表面。这类光学增透膜可实现波长λ=4nd(其中λ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n为薄膜的折射率,d为薄膜的厚度)处的增透效果。但是,阳光在通过减反射薄膜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后会产生反射,经太阳能电池板反射后的光线由减反射膜的背面入射,大量光能量会穿透减反射膜射出,导致光能量产生损失。
[0004]因此,如何调整减反射膜的结构降低经太阳能电池板反射后的光能量损失,就是本申请所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光能损失的光学膜。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是要提供一种能降低经太阳能电池板反射后的光线的透射量就能够提高光利用率,进而提升能量效率的光伏组件。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括:基底;微结构层,成型在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光学微结构,所述光学微结构为棱镜状,所述光学微结构的纵截面宽度沿基底指向微结构层的方向呈渐缩设置,所述光学微结构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端部具有凹槽。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微结构层的邵氏硬度为40~60。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微结构层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
所述基底上,所述光学微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层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学微结构的纵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光学微结构的底边位于基底或者所述支撑层上,所述底边的长度为50~150μm。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的直角所在处,且所述凹槽为向所述基底的方向内凹的弧形槽。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以所述光学微结构的直角顶点为基点,曲率半径0.2~2μ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微结构层由有机材料和无机纳米粒子混合制成,其中,所述微结构层中无机纳米粒子的含量为30%~80%。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微结构层中无机纳米粒子的含量为35%~55%。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无机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氧化锆、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构成所述微结构层的所述有机材料中还混合有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剂或者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材为抗UV PET膜、EVA胶层或者玻璃。
[0018]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减反膜,所述减反膜设置在所述粘合层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一侧,所述减反膜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光学膜;玻璃盖板,设置在所述减反膜上并位于远离所述粘合层的一侧,所述玻璃盖板压覆于所述减反膜上的凹槽,以用于真空吸附固定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减反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减反膜的折射率为1.5~1.7。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当光线从玻璃盖板入射至减反膜时所述减反膜的透光率大于98%,当光线由太阳能电池板入射至减反膜时所述减反膜的透光率小于20%。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光学膜、光伏组件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光学膜,不但能够起到传统的增透膜的作用,其采用的高折射率的棱镜状的微结构层的设计,还能够在光伏组件中阻挡太阳能电池板的背板所反射回的光线,从而起到进一步回收光能量的作用,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光回收效率,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也能够随之提升。另外,在光回收膜的微结构层的顶部设置凹槽,可真空吸附玻璃盖板,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便利性以及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基底,2、微结构层,21、光学微结构,22、凹槽,23、支撑层,24、纳米粒子;31、太阳能电池板,311、太阳能电池片,312、热熔粘合剂层,313、背板,32、粘合层,33、减反膜,34、玻璃盖板。
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0027]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光线是从微结构层2的正面入射至下部的基底1。图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光线是从基底1的背面入射至上部的微结构层2。
[0028]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微结构层(2),成型在所述基底(1)的一侧表面,所述微结构层(2)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光学微结构(21),所述光学微结构(21)为棱镜状,所述光学微结构(21)的纵截面宽度沿基底(1)指向微结构层(2)的方向呈渐缩设置,所述光学微结构(21)的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端部具有凹槽(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2)的邵氏硬度为40~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2)包括支撑层(23),所述支撑层(23)设置于所述基底(1)上,所述光学微结构(21)设于所述支撑层(23)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微结构(21)的纵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光学微结构(21)的底边位于基底(1)或者支撑层(23)上,所述底边的长度为50~150μ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21)的直角所在处,且所述凹槽(22)为向所述基底(1)的方向内凹的弧形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以所述光学微结构(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