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835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20:07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其中,导光板包括本体层,在本体层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出光层和布点层,在出光层上设置有第一硬化层,在布点层上设置有第二硬化层,其中,第一硬化层和第二硬化层均为透明硬化层,所述第一硬化层和所述第二硬化层的硬度大于2H,折射率不小于1.55,透光率在95%~100%之间。本申请通过在传统导光板结构的出光面和底面分别增设硬化层,能够有效提高导光板表面的抗刮性能,防止导光板在生产过程中以及运输过程中划伤、损坏,另外,直接通过硬化涂布液所实现的防刮的硬化层的设置,无需投入覆膜设备及保护膜,可有效避免覆膜设备成本以及保护膜材料成本的投入,同时能够避免覆膜人员成本的投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尤其涉及液晶显示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是当前最普遍的平板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车载、工业以及医疗等各个领域。液晶显示的原理主要是依据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调制偏振光的穿透率,从而实现明暗显示,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与入射光的方向有关系。液晶显示设备中需要设置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设计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2、导光板是背光模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件,其主要的功能是将led等光源所发出的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稳定的面光源支持。导光板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生产工艺要求高,其所涉及的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及保护膜材料使用成本较大。至于其中所使用的保护膜材料,是由于导光板易划伤,制作导光板后就需要使用保护膜贴附在导光板的上下两面加以保护,生产上通常是采用覆膜机及人工进行覆膜,不但耗费时间,而且额外保护膜的成本也较高,另外,保护膜材料的粘性还会给导光板上下表面带来残胶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是要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其能够有效保护导光板,避免划伤,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本体层,在所述本体层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出光层和布点层,导光板还包括:

4、第一硬化层,设置于所述出光层上,并且位于远离所述本体层的一侧;

5、第二硬化层,设置于所述布点层上,并且位于远离所述本体层的一侧;

6、其中,所述第一硬化层和所述第二硬化层均为透明硬化层,所述第一硬化层和所述第二硬化层的硬度大于2h,折射率不小于1.55,透光率在95%~100%之间。

7、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硬化层及第二硬化层的厚度在3um~10um之间。

8、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硬化层及第二硬化层的雾度为0%~99.5%。

9、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硬化层及第二硬化层由硬化涂布液固化而成。

10、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出光层设置于所述本体层的一侧表面上,为光滑平面层或者v-cut结构层。

11、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布点层设置于所述本体层的另一侧表面上,包括成型于所述本体层的另一侧表面的若干个网点。

12、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本体层与所述出光层经注塑或者热压一体成型。

13、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布点层与所述本体层经注塑或者热压一体成型。

14、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布点层经油墨印刷成型于所述本体层的另一侧表面上。

15、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发光元件、如上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模组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在于:

17、本申请的导光板,其通过在传统导光板结构的出光面和底面分别增设硬化层,能够有效提高导光板表面的抗刮性能,防止导光板在生产过程中以及运输过程中划伤、损坏,另外,直接通过硬化涂布液所实现的防刮的硬化层的设置,无需投入覆膜设备及保护膜,可有效避免覆膜设备成本以及保护膜材料成本的投入,同时能够避免覆膜人员成本的投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18、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导光板通过硬化涂布液固化后即可成型所述第一硬化层与第二硬化层,成型过程快,生产效率高,而且不存在保护膜,也就能够避免出现导光板上下表面的残胶问题,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包括本体层(3),在所述本体层(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出光层(4)和布点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化层(1)及第二硬化层(5)的厚度在3um~10u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化层(1)及第二硬化层(5)的雾度为0%~99.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化层(1)及第二硬化层(5)由硬化涂布液固化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4)设置于所述本体层(3)的一侧表面上,为光滑平面层或者V-cut结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点层(2)设置于所述本体层(3)的另一侧表面上,包括成型于所述本体层(3)的另一侧表面的若干个网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层(3)与所述出光层(4)经注塑或者热压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点层(2)与所述本体层(3)经注塑或者热压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点层(2)经油墨印刷成型于所述本体层(3)的另一侧表面上。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包括本体层(3),在所述本体层(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出光层(4)和布点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化层(1)及第二硬化层(5)的厚度在3um~10u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化层(1)及第二硬化层(5)的雾度为0%~99.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化层(1)及第二硬化层(5)由硬化涂布液固化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4)设置于所述本体层(3)的一侧表面上,为光滑平面层或者v-cut结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栓韩尚杨抗杨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