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源模块管壳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99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源模块管壳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将基座与引线通过高阻值的玻璃坯进行组装后,置于选定气氛中进行烧结;具体为,将原料进行预处理和检验,得到待装配的基座、引线和玻璃坯;将所述玻璃坯进行去毛刺处理,所述去毛刺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将处理后的玻璃坯与所述基座、引线装配后,置于选定气氛中,并以特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150℃进烧结,烧结时间为10~40min,得到电源模块管壳;所述电源模块管壳的镀覆方式为镀金、镀铜或镀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优选物理方法处理玻璃坯,所制管壳外观与性能均佳,不良率低,提高了生产过程中速控步的生产效率,不仅保证外观优良,且大幅度提高了产能。大幅度提高了产能。大幅度提高了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源模块管壳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封接与电子封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源模块管壳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源模块管壳的生产是利用高阻值的玻璃或陶瓷材料将金属外壳与引线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其管壳主要用于电子元件及半导体器件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管壳的需求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军工市场的需求更为庞大。
[0003]对于镀覆全金的管壳来讲,缺金、漏金是导致管壳盐雾性能下降的致命缺陷,严重影响了管壳的使用寿命。而管壳的生产是通过具有高阻值特性的玻璃进行封接,由于玻璃本身的脆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流转,使得附着在管壳上的玻璃残渣难以彻底清除,从而导致在烧结时残渣熔化形成玻璃“瘤体”。这种玻璃“瘤体”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检验效率,而且由于自身的高绝缘性使得金层无法镀覆,继而导致缺金、漏金。
[0004]目前避免管壳缺金、漏金的方式采用的是人工剔除,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伤金属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源模块管壳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将基座与引线通过高阻值的玻璃坯进行组装后,置于选定气氛中进行烧结;具体为,将原料进行预处理和检验,得到待装配的基座、引线和玻璃坯;将所述玻璃坯进行去毛刺处理,所述去毛刺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将处理后的玻璃坯与所述基座、引线装配后,置于选定气氛中,并以特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150℃进烧结,烧结时间为10~40min,得到电源模块管壳;所述电源模块管壳的镀覆方式为镀金、镀铜或镀镍中的至少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源模块管壳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材质为4J29可伐合金、4J33可伐合金、碳钢、不锈钢或钛壳;所述引线的材质为4J29可伐合金、4J29铜芯复合、4J50合金或4J50铜芯复合;所述玻璃坯的材质为硼硅玻璃、钠钙玻璃、锂铝玻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玻璃“瘤体”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丝丝王宇飞杨晨宋瑞程坤郑浩楠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尔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