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82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3
本申请涉及混纺面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由混纺纱经过编织和染整后得到,所述混纺纱由负离子纤维和阻燃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聚酯纤维由阻燃聚酯母粒和聚酯切片的混合物经过熔融纺丝加工得到,所述负离子纤维由玄武岩纤维在负离子改性液中浸渍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负离子纤维指的是能够在环境中自发产生负离子的纤维,通常是在纤维中添加电气石成分后得到,负离子纤维产生的负离子对改善空气质量、环境具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已越来越多为人们所接受。
[0003]相关技术中有一种负离子纤维阻燃服装面料,由负离子阻燃纱线编织而成,该负离子阻燃纱线由负离子阻燃聚酯纤维纺织而成,用于该工艺的负离子阻燃聚酯纤维按照如下方法制备:(1)将阻燃剂和2kg电气石混合,得到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与80k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和切粒,得到阻燃聚酯母粒;阻燃剂由1.2kg氢氧化镁、1.2kg氢氧化铝、1.6kg二氧化硅、3.6kg氧化锑、8.4kg聚磷酸铵、2kg氧化锌混合而成;(2)将阻燃聚酯母粒与PET聚酯切片以15:85的重量比共混,将共混物在270℃熔融后再以3000m/min的纺丝速度进行纺丝,然后将纺丝产物置于185℃的加热器中,设置拉伸倍率为1.9倍,经过卷绕拉伸后得到负离子阻燃聚酯纤维。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该技术中虽然将能够产生负离子的电气石和聚酯材料进行了复合,但是电气石产生负离子需要接触水分子,而PET聚酯材料的亲水性有限,且聚酯材料对电气石的颗粒具有包覆作用,阻碍了电气石颗粒与环境中的水分子之间的接触,进而对负离子纤维阻燃服装面料产生负离子的效果造成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相关技术中,PET聚酯材料的亲水性有限,且聚酯材料对电气石的颗粒具有包覆作用,阻碍了电气石颗粒与环境中的水分子之间的接触,进而对负离子纤维阻燃服装面料产生负离子的效果造成了限制。为了改善这一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所述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由混纺纱经过编织和染整后得到,所述混纺纱由负离子纤维和阻燃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聚酯纤维由阻燃聚酯母粒和聚酯切片的混合物经过熔融纺丝加工得到,所述负离子纤维由玄武岩纤维在负离子改性液中浸渍15

20min后再经过冷冻干燥得到,所述负离子改性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电气石粉10

50份,硅溶胶240

260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与相关技术相比,将制备纱线所用的纤维原料分为负离子纤维和阻燃聚酯纤维两部分。负离子纤维以玄武岩纤维为基础制成,玄武岩纤维经过在负离子改性液中的浸渍之后,表面粘附了硅溶胶和电气石粉。经过冷冻干燥之后,硅溶胶脱水固化,并将电气石粉粘结在了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得到了负离子纤维。在冷冻干燥
过程中,硅溶胶的水分散失产生孔隙,使得硅溶胶的固化产物具有一定的透湿透气性能。
[0008]与相关技术中的负离子阻燃聚酯纤维相比,本申请的负离子纤维以无机材料为主要成分,相比聚酯材料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而且电气石粉分布在负离子纤维的表面,能够更加充分地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因此本申请的负离子纤维在服装面料中能够更加充分地释放负离子。在将负离子纤维与阻燃聚酯纤维混纺,再用混纺得到的纱线进行编织和染整之后,即可得到释放负离子效果更好的负离子纤维阻燃服装面料。
[0009]作为优选,所述负离子改性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电气石粉25

35份,硅溶胶245

255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了负离子改性液的原料配比,有助于改善负离子纤维阻燃服装面料释放负离子的效果。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为280

650nm。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了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当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过小时,粉体之间的团聚现象导致电气石粉释放负离子的效果受到限制,而当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过大时,电气石粉的表面积有限,难以充分释放负离子。经过优选,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为280

650nm时,负离子纤维中的电气石粉释放负离子的效果相对较好。
[0013]作为优选,所述负离子改性液的组分还包括植酸。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酸能够与硅溶胶中的硅羟基结合,并在硅溶胶脱水的过程中随硅溶胶共同发生固化。植酸的加入改善了硅溶胶固化产物的亲水性和透湿性,使得负离子纤维表面的电气石粉更容易接触到来自外界的水分子,改善了负离子纤维阻燃服装面料释放负离子的效果。
[0015]作为优选,所述负离子改性液中的植酸含量为电气石粉重量的8

12%。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分改善负离子释放效果的前提下节约了植酸的使用量。
[0017]作为优选,所述阻燃聚酯母粒由80重量份的PET和8.4重量份的阻燃剂混合后,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切粒加工得到,所述阻燃剂为聚磷酸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机阻燃剂在质量分数达到50%附近时才具有较显著的阻燃作用,而相关技术中使用的无机阻燃剂含量远低于50%,限制了无机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因此,本申请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精简了阻燃聚酯母粒的配方,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留了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虽然整体的阻燃性能略有下降,但是相比PET聚酯材料而言仍然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仍然能够复合阻燃材料的性能要求。
[0019]作为优选,所述聚酯切片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2

羧乙基苯基次磷酸的共聚物。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优选了聚酯切片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2

羧乙基苯基次磷酸的共聚物。2

羧乙基苯基次磷酸在受热分解的同时会产生磷酸,磷酸的脱落使得阻燃聚酯纤维的分子链发生断裂,而分子链断裂对成炭有利,因此同时也促进了阻燃聚酯纤维的成炭,改善了阻燃聚酯纤维的阻燃效果。
[0021]作为优选,所述聚酯切片按照以下方法制备:(1)将对苯二甲酸、三氧化二锑和乙二醇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加入初始温度220

230℃、初始压强0.25

0.35MPa的密闭反应容器中,持续检测反应容器内的压强,直到容器压强下降至0.1013

0.1015MPa;
(2)在压强0.1013

0.1015MPa的条件下向反应容器内加入2

羧乙基苯基次磷酸,继续恒压反应40

50min,然后在真空条件升温至275

285℃继续反应1.5

2.5h,然后依次进行挤出、铸带和切片加工,得到聚酯切片;本步骤中,2

羧乙基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由混纺纱经过编织和染整后得到,所述混纺纱由负离子纤维和阻燃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聚酯纤维由阻燃聚酯母粒和聚酯切片的混合物经过熔融纺丝加工得到,所述负离子纤维由玄武岩纤维在负离子改性液中浸渍15

20min后再经过冷冻干燥得到,所述负离子改性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电气石粉10

50份,硅溶胶240

2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改性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电气石粉25

35份,硅溶胶245

25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为280

65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改性液的组分还包括植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改性液中的植酸含量为电气石粉重量的8

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聚酯母粒由80重量份的PET和8.4重量份的阻燃剂混合后,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切粒加工得到,所述阻燃剂为聚磷酸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切片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2

羧乙基苯基次磷酸的共聚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离子纤维混纺阻燃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切片按照以下方法制备:(1)将对苯二甲酸、三氧化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乾张晶晶于红陈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林克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