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57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1
本申请涉及注液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流泵。所述恒流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置有出液口、第一汇流通道及多个柱塞腔,对应每个所述柱塞腔设置有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二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柱塞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柱塞腔连通、另一端用于进液;泵头组件,所述泵头组件包括多个柱塞,多个所述柱塞与多个所述柱塞腔一一对应,所述柱塞可往复滑动地密封设置于所述柱塞腔。本申请提供的恒流泵,可以降低恒流泵的维护成本,使用体验较好。较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流泵


[0001]本申请涉及注液泵
,尤其涉及一种恒流泵。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电池生产线中,通常通过计量泵向锂电池的内腔中注电解液。由于对电解液的流量需要精准计量,而常规的计量泵常会出现脉冲现象,因此,设计出恒流泵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相关技术中的恒流泵,如CN205260243U,凸轮转动后是通过弹簧进行复位的,在使用过程中,弹簧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导致恒流泵的维护成本较高,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恒流泵,其能够降低恒流泵的维护成本,使用体验较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恒流泵,包括:
[0006]泵体,所述泵体设置有出液口、第一汇流通道及多个柱塞腔,对应每个所述柱塞腔设置有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二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柱塞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柱塞腔连通、另一端用于进液,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及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均为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中液体的流动方向被配置为自所述第二分流通道流向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方向;
[0007]泵头组件,所述泵头组件包括多个柱塞,多个所述柱塞与多个所述柱塞腔一一对应,所述柱塞可往复滑动地密封设置于所述柱塞腔;
[0008]凸轮驱动组件,所述凸轮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轴、驱动件及多个凸轮,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体,多个所述凸轮均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且与多个所述柱塞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柱塞分别沿所述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凸轮,多个所述凸轮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凸轮相对于所述传动轴的偏心方向互不相同,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带动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腔中往复滑动,以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向所述柱塞腔抽入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向所述第一汇流通道注入所述液体。
[0009]由于柱塞腔的数量为多个,柱塞的数量也为多个且与多个柱塞腔一一对应,又由于多个凸轮均安装于传动轴且与多个柱塞一一对应,每个柱塞分别沿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凸轮,因此,当驱动件驱动传动轴转动时,可以同时带动多个柱塞在对应的柱塞腔中往复滑动,进而可以大大的提高该恒流泵通过柱塞抽液及注液的效率。
[0010]另外,由于多个凸轮中的至少两个凸轮相对于传动轴的偏心方向互不相同,通俗地讲,多个凸轮中的至少两个凸轮在传动轴上的安装方向互不相同,因此,当驱动件驱动传动轴转动、带动多个凸轮转动,进而同步带动多个柱塞在对应的柱塞腔中往复滑动时,可以使得多个柱塞中的至少两个柱塞的运动状态将不同步,可能会出现至少两个柱塞中的第一
柱塞沿第一方向滑动时,至少两个柱塞中的第二柱塞沿第二方向滑动的情况。
[0011]如此一来,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柱塞及第二柱塞向第一汇流通道注液的时机不同,也即是,可以使得通过多个柱塞中的至少两个柱塞向第一汇流通道注液的时机不同,这样一来,相比于通过多个柱塞同时向第一汇流通道注液的方式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恒流泵可以使得注入第一汇流通道中的液体的流量比较均匀,不会出现脉冲式注液的现象,进而使得通过出液口排出恒流泵之外的液体的流量比较均匀,使得该恒流泵可以精准的计量流量,向待注液件注液时的注液精度更高。
[0012]此外,由于柱塞沿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凸轮,因此,当凸轮跟随传动轴转动时,可以实现带动柱塞在柱塞腔中往复滑动的目的,也即是说,只需使得柱塞沿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凸轮,随着凸轮的转动,即可实现带动柱塞在柱塞腔中往复滑动的目的,实现方式非常的简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恒流泵的结构,降低恒流泵的制造成本。
[0013]再者,由于凸轮设置于传动轴,因此,凸轮的转动是由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实现的,凸轮的复位也是由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实现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凸轮转动后需要通过弹簧进行复位,导致需频繁更换弹簧的方式来说,本申请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凸轮复位的方式更加的可靠,无需频繁的更换零部件,使得恒流泵的维护成本较低,使用体验较好。
[0014]可选地,所述凸轮上设置有凸轮槽,所述凸轮槽沿所述凸轮的周向设置,所述柱塞沿所述凸轮槽的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凸轮槽内,以使所述柱塞沿所述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凸轮。
[0015]通过在凸轮上设置凸轮槽,并使得柱塞沿凸轮槽的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凸轮槽内,即可实现柱塞沿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凸轮的目的,实现方式非常的简单,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柱塞沿凸轮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凸轮的复杂度。
[0016]可选地,所述凸轮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凸轮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
[0017]通过将凸轮槽设置于第一面,由于凸轮的第一面比较规整,面积较大,因此,为凸轮槽的加工提供了便利。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面竖直朝上设置。
[0019]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凸轮槽内的润滑油等从凸轮槽中滴落至恒流泵的其他部位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对恒流泵的其他部位造成污染或者影响恒流泵其他部位的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使得整个恒流泵更加的干净,运行更加的可靠。
[0020]可选地,所述柱塞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从动轴承,所述第一从动轴承的轴向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从动轴承沿所述凸轮槽的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凸轮槽内。
[0021]通过使得第一从动轴承沿凸轮槽的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凸轮槽内,由于第一从动轴承的轴向与传动轴的轴向平行,因此,当柱塞沿凸轮的周向滑动时,第一从动轴承与凸轮之间会发生相对滚动,使得柱塞与凸轮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柱塞与凸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柱塞沿凸轮的周向滑动时更加的顺滑。
[0022]可选地,所述凸轮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轴承的直径。
[0023]通过使得凸轮槽的槽宽大于第一从动轴承的直径,可以避免第一从动轴承在凸轮槽内卡死的情况,使得恒流泵的运行更加的可靠。
[0024]可选地,所述柱塞上还可转动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轴承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从动轴承,所述第二从动轴承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从动轴承的轴向平行,所述凸轮槽与所述凸轮的周壁之间形成夹持环部,所述第二从动轴承及所述第一从动轴承分别位于所述夹持环部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夹持环部的两侧面滑动抵接,所述夹持环部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0025]由于第二从动轴承的轴向与第一从动轴承的轴向平行,且第二从动轴承及第一从动轴承分别位于夹持环部的两侧且分别与夹持环部的两侧面滑动抵接,也即是说,夹持环部夹持于第二从动轴承及第一从动轴承之间,这样,可以避免柱塞沿凸轮的周向滑动时晃动的情况,使得运动精度提高。
[0026]可选地,所述柱塞上还设置有柱塞连杆,所述第一从动轴承及所述第二从动轴承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柱塞连杆。
[0027]通过使得第一从动轴承及第二从动轴承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柱塞连杆,可以避免第一从动轴承及第二从动轴承均直接设置于柱塞上导致柱塞的精度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设置有出液口(11)、第一汇流通道(12)及多个柱塞腔(13),对应每个所述柱塞腔(13)设置有第一分流通道(14)及第二分流通道(15),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4)的一端与所述柱塞腔(1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12)连通,所述出液口(11)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12)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5)的一端与所述柱塞腔(13)连通、另一端用于进液,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4)及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5)均为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中液体的流动方向被配置为自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5)流向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4)的方向;泵头组件(2),所述泵头组件(2)包括多个柱塞(21),多个所述柱塞(21)与多个所述柱塞腔(13)一一对应,所述柱塞(21)可往复滑动地密封设置于所述柱塞腔(13);凸轮驱动组件(3),所述凸轮驱动组件(3)包括传动轴(31)、驱动件(32)及多个凸轮(33),所述传动轴(3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泵体(1),多个所述凸轮(33)均安装于所述传动轴(31)且与多个所述柱塞(2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柱塞(21)分别沿所述凸轮(33)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凸轮(33),多个所述凸轮(33)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凸轮(33)相对于所述传动轴(31)的偏心方向互不相同,所述驱动件(32)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31)转动、带动所述柱塞(21)在所述柱塞腔(13)中往复滑动,以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5)向所述柱塞腔(13)抽入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4)向所述第一汇流通道(12)注入所述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3)上设置有凸轮槽(331),所述凸轮槽(331)沿所述凸轮(33)的周向设置,所述柱塞(21)沿所述凸轮槽(331)的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凸轮槽(331)内,以使所述柱塞(21)沿所述凸轮(33)的周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凸轮(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3)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332)及第二面(333),所述凸轮槽(331)设置于所述第一面(3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332)竖直朝上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1)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从动轴承(4),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的轴向与所述传动轴(31)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沿所述凸轮槽(331)的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凸轮槽(33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槽(331)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1)上还可转动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从动轴承(5),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的轴向平行,所述凸轮槽(331)与所述凸轮(33)的周壁之间形成夹持环部(334),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及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分别位于所述夹持环部(334)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夹持环部(334)的两侧面滑动抵接,所述夹持环部(334)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1)上还设置有柱塞连杆(6),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及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柱塞连杆(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连杆(6)上设置有导向杆(61),所述泵体(1)上对应所述导向杆(61)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61)沿所述导向孔的轴向
可往复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所述导向孔的轴向与所述柱塞(21)的滑动方向平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6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连杆(6)具有形变部(62),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及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分别位于所述形变部(62)的两侧,所述形变部(62)用于在形变后提供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及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相向的抵接力,以使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及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分别与所述夹持环部(334)的两侧面滑动抵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恒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62)包括:伸出部(621),所述第一从动轴承(4)及所述第二从动轴承(5)均设置于所述伸出部(621);形变孔(622),所述形变孔(622)设置于所述伸出部(621)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