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57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内后视镜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保持连接的锁止状态,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靠近于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镜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后视镜组件通过设置底座、连接支架及镜体,使得连接支架与底座间的固定,可通过第二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在靠近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实现,从而减小了内后视镜组件安装及布置所需空间,增大了可用于布置其他智能化模块的空间,且更利于一体式结构的挡风玻璃装饰件的造型美观。件的造型美观。件的造型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进步,汽车智能化飞速发展,整车集成的智能化传感器越来越多。比如在前挡风玻璃上安装内后视镜的位置,通常会布置前视摄像头、雨量传感器、车道偏离传感器等智能化模块,由于这些智能化模块会占用安装及布置空间,因此,内后视镜的安及装配工艺要求变高,内后视镜安装时所占用的空间越小越好。目前,内后视镜一般采用燕尾槽结构的底座,底座一般胶粘在玻璃上,内后视镜在安装时通过滑动一个燕尾槽的长度实现安装于底座上。
[0003]相关技术中,内后视镜的底座为燕尾槽结构,导致内后视镜安装时的安装行程必须满足一个燕尾槽长度的滑动空间,造成空间局限性大,不利于更多其他智能化模块的安装布置。另外,燕尾槽结构造成的空间局限,还限制了一体式结构的挡风玻璃装饰件的造型美化发挥,影响了用户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后视镜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后视镜组件通过设置底座、连接支架及镜体,使得连接支架与底座间的固定,可通过第二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在靠近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实现,从而减小了内后视镜组件安装及布置所需空间,增大了可用于布置其他智能化模块的空间,且更利于一体式结构的挡风玻璃装饰件的造型美观。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后视镜组件的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后视镜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保持连接的锁止状态,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靠近于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镜体,所述镜体适于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连接支架及镜体,将底座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连接支架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使得第二连接部可相对第一连接部在靠近于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至锁止状态,由于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与镜体和底座连接,因此,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锁止,可实现镜体与连接支架被固定安装于底座上。较相关技术中内后视镜的安装底座为燕尾槽结构,内后视镜相对安装底座滑动实现安装,造成空间局限性大,不利于更多其他智能化模块的安装布置,且限制了一体式结构的挡风玻璃装饰件的造型美观,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支架与底座间的固定,通过第二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在靠近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实现,从而改变了连接支架与底座的装配方向,有效减小了内后视镜组件
安装及布置所需空间,进而增大了可用于布置其他智能化模块的空间,提升了挡风玻璃及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更利于一体式结构的挡风玻璃装饰件的造型美观。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内后视镜组件的底座、连接支架、镜体分别为独立的部件,底座、连接支架及镜体可分别进行装配,因此,在匹配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镜体时,仅需通过更换连接支架即能实现镜体的通用化,避免了重新开发镜体与连接支架间的连接结构,从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模具材料的使用,节省了经济成本。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卡爪,所述卡爪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卡爪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外表面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卡爪的另一端配合的卡接槽。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底座凹陷的第一槽,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槽内。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爪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适于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连接;连接脚,所述连接脚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脚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支脚,所述支脚连接于所述连接脚的另一端并朝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所述支脚可选择地收容于所述卡接槽内;其中,所述卡接槽构造为沿卡接段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脚和所述支脚分别构造为与所述卡接槽一一对应的多个。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构造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且朝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凸出;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设置于所述挡风玻璃;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所述卡接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位于所述卡接段靠近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限位段的外表面形成有适于分别与多个所述限位凸起抵接的多个限位槽。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限位槽在所述挡风玻璃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卡接槽在所述挡风玻璃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槽构造为沿径向朝向所述底座圆心凸出的弧形槽,所述限位凸起形成有与所述弧形槽相配合的弧形外表面。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内后视镜组件还包括:
[0016]球体支架,所述球体支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镜体之间。
[001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因此,该车辆上内后视镜组件的连接支架,可通过在靠近于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实现连接支架与底座的连接,从而减小了内后视镜组件安装及布置所需空间,增大了可用于布置其他智能化模块的空间,且更利于一体式结构的挡风玻璃装饰件的造型美化发挥,进而优化了车辆的工作性能,且用户视觉体验更好。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及挡风玻璃等构件的整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及挡风玻璃等构件的爆炸图;
[002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及挡风玻璃等构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支架与底座锁止时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示意图;
[0027]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挡风玻璃2,挡风玻璃装饰件3;
[0030]底座11,底座本体111,限位段112;
[0031]连接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保持连接的锁止状态,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靠近于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镜体,所述镜体适于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卡爪,所述卡爪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卡爪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外表面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卡爪的另一端配合的卡接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底座凹陷的第一槽,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适于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连接;连接脚,所述连接脚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脚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支脚,所述支脚连接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洪陈军伟张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