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FCC专利>正文

摩擦材的制造方法及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5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擦材的制造方法及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湿式摩擦板(200)为于平板环状的芯板(201)上具备油沟(203)及摩擦材(210)而构成。摩擦材(210)为于多孔层(211)的表面形成有摩擦滑动面(213)及润滑油凹部(214)。润滑油凹部(214)是在没有角部等尖角形状所构成的尖锐部分下平滑地形成为连续面,且相对于摩擦滑动面(213)凹状地凹陷并形成多个。此多孔层(211)在构成摩擦滑动面(213)的部分与构成润滑油凹部(214)的部分中,以彼此相同的形成率形成空洞部(212)。同的形成率形成空洞部(212)。同的形成率形成空洞部(2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材的制造方法及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980034075.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名称为“湿式摩擦板及具备该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9年05月24日)。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于润滑油中使用的湿式摩擦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于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的湿式摩擦板,以及具备该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所述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是配置于原动机与被该原动机所旋转驱动的被动体之间,并将原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被动或断开。

技术介绍

[0003]自以往,在四轮汽车或二轮自动车等的车两中,为了将发动机等的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车轮等的被动体或断开,是搭载有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一般而言,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是通过将于润滑油中相互对向配置的两个板相互压接,从而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或断开。
[0004]此时,两个板中的一个板是以于平板环状的芯板的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摩擦材的湿式摩擦板所构成。例如于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于摩擦材的表面形成有凹状地凹陷的造纸沟(以下称为「润滑油凹部」)的湿式摩擦材(以下称为「湿式摩擦板」)。由此,湿式摩擦板变得容易排出附着于湿式摩擦板表面的润滑油,能够降低拖动转矩。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263203号公报
[0008]然而,所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湿式摩擦板中,供润滑油进入的润滑油凹部的支撑层会因用以成型润滑油凹部的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从而压缩变形,有润滑油的排出性降低的倾向。因此,以往的湿式摩擦板中,特别是润滑油为低温时、或湿式摩擦板与离合器板的接触压力较低时,有润滑油难以排出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者,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附着于摩擦材表面的润滑油排出性的湿式摩擦板,以及具备该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一种湿式摩擦板,其具备:摩擦材,其于具有多个空洞部的多孔层的表面分别形成摩擦滑动面、及相对于该摩擦滑动面凹状地凹陷的多个润滑油凹部;以及芯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摩擦材,其中,摩擦材是于润滑油凹部的表面没有角部等尖角形状所构成的尖锐部分下平滑地形成为连续面,且构成润滑油凹部的多孔层与构成摩擦滑动面的多孔层形成为空洞部的形成率彼此相同(第1方式)。
[0011]根据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湿式摩擦板是于润滑油凹部的表面没有角部等尖角形状所构成的尖锐部分下平滑地形成为连续面,且构成润滑油凹部的多孔层与构成摩擦滑动面的多孔层形成为空洞部的形成率彼此相同,因此,于摩擦滑动面与润滑油凹部中对于多孔层的润滑油的渗透性及排出性相同,能够提升附着于摩擦材表面的润滑油的排出性。
[0012]此外,构成润滑油凹部的多孔层与构成摩擦滑动面的多孔层中,空洞部的形成率彼此相同并非仅意指为两者完全一致,也包含两者中形成率的差的范围(例如
±
10%以下的差)在润滑油的渗透性及排出性的差实质上可视为相同的预定范围(例如
±
10%以下的差)内的情形。此外,构成润滑油凹部的表面的平滑连续面也能够包含直线状延伸的平面所构成的倾斜面而构成,但优选为凹状地凹陷的曲面所构成。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为,所述湿式摩擦板中,润滑油凹部于俯视观看下相互正交的两方向中至少一方向的剖面形成为一个曲率的圆弧状(第2方式)。
[0014]根据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湿式摩擦板为润滑油凹部于俯视观看下相互正交的两方向中至少一方向的剖面形成为一个曲率的圆弧状,因此能够容易地成型润滑油凹部。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为,所述湿式摩擦板中,润滑油凹部于俯视观看下形成为长孔状或椭圆状(第3方式)。
[0016]根据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湿式摩擦板为润滑油凹部于俯视观看下形成为有底的长孔状或椭圆状,因此摩擦滑动面内不会产生局部性摩擦滑动面的大缺陷部分,能够在确保所需的摩擦接触面积的同时形成润滑油凹部。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为,所述湿式摩擦板中,润滑油凹部是直线状地延伸形成,且以彼此相邻的润滑油凹部彼此相互正交的方向形成(第4方式)。
[0018]根据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湿式摩擦板为润滑油凹部是直线状地延伸形成,且以彼此相邻的润滑油凹部彼此相互正交的方向形成,因此能够防止摩擦材的耐久力于预定方向变弱,且能够确保均一的耐久性。此外,润滑油凹部形成于与湿式摩擦板的旋转驱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从而能够提升摩擦阻力,且朝向湿式摩擦板径方向外侧延伸形成,从而也能够确保润滑油因离心力所达成的排出性。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为,所述湿式摩擦板中,润滑油凹部形成为多个种类的深度(第5方式)。
[0020]根据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湿式摩擦板为润滑油凹部形成为多个种类的深度,因此随着摩擦材的磨耗而摩擦材整体的厚度变薄时,能够抑制深度较浅的润滑油凹部为接近消灭的状态从而摩擦材的耐久性下降。此时,湿式摩擦板中,以将润滑油凹部形成为多个种类的沟宽取代将润滑油凹部形成为多个种类的深度或在此之外追加,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
[0021]另外,本专利技术不仅是能够实施作为湿式摩擦板的专利技术,也能够实施作为具备此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以及此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
[0022]具体地讲,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是于通过原动机旋转驱动的驱动侧板隔着间隙及润滑油对向配置对向侧板,使两者相互紧密接触或分离,从而于两者间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或断开,其中,驱动侧板及对向侧板至少一者为根据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一项所述
的湿式摩擦板。根据所述结构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能够期待与所述湿式摩擦板同样的作用效果。
[0023]另外,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是具备摩擦材及芯板的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摩擦材于具有多个空洞部的多孔层的表面分别形成摩擦滑动面、及相对于该摩擦滑动面凹状地凹陷的多个润滑油凹部;所述芯板形成为平板环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摩擦材,所述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可包含:原形成型工序,将含有构成多孔层的纤维材料的浆液状的原料成型为薄片状;含水率调整工序,使薄片状的原料中的含水率下降至90%以下且50%以上;润滑油凹部形成工序,将于表面没有角部等尖角形状所构成的尖锐部分下平滑地形成为连续面的润滑油凹部成型模具压接于含水率经调整的薄片状的原料,从而成型润滑油凹部;及干燥工序,使形成有润滑油凹部的薄片状的原料中的含水率下降至10%以下。根据所述结构的湿式摩擦板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所述湿式摩擦板。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0025]图2是表示组装于图1所示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内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湿式摩擦板的外观概略的俯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材的制造方法,所述摩擦材于具有多个空洞部的多孔层的表面分别形成摩擦滑动面、及相对于该摩擦滑动面凹状地凹陷的多个润滑油凹部,所述摩擦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原形成型工序,将含有纸基材的浆液状的原料滤出并成型为薄片状;含水率调整工序,从成型为所述薄片状的原料去除水分而将含水率调整为90%~50%;润滑油凹部形成工序,将润滑油凹部成型模具压接于所述含水率被调整为90%~50%的所述薄片状的原料,从而形成所述润滑油凹部;干燥工序,从形成有所述润滑油凹部的所述薄片状的原料去除水分而将含水率调整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和也宫川将敏片山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FCC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