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调节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38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和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尾气电磁阀、斯特林机、热量传输组件、冷量传输组件和控制单元,发动机的排气口、尾气电磁阀、斯特林机依次连通。当发动机不存在加热和制冷需求时,发动机的尾气通过尾气电磁阀排到大气中。当发动机存在加热需求时,发动机的尾气通过尾气电磁阀进入斯特林机,并驱动斯特林机工作,斯特林机产生的热量通过热量传输组件传递给发动机。当发动机存在制冷需求时,发动机的尾气通过尾气电磁阀进入斯特林机,并驱动斯特林机工作,斯特林机产生的冷量通过冷量传输组件传递给发动机,从而实现了对尾气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了对尾气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了对尾气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调节系统和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中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会变成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然而,燃料燃烧的热量除了转化为有用的机械能外,还有一部分以尾气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0003]因此,如何对尾气进行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和车辆,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和车辆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尾气电磁阀、斯特林机、热量传输组件、冷量传输组件和控制单元;
[0006]所述尾气电磁阀包括进气端口、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与车辆的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口与所述斯特林机连通,且当所述第一出气端口开启时,所述第一出气端口排出的尾气驱动所述斯特林机运行,所述第二出气端与大气连通;
[0007]所述斯特林机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尾气电磁阀(1)、斯特林机(2)、热量传输组件(3)、冷量传输组件(4)和控制单元(5);所述尾气电磁阀(1)包括进气端口(1a)、第一出气端口(1b)和第二出气端口(1c),所述进气端口(1a)与车辆的发动机(100)的排气口(100a)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与所述斯特林机(2)连通,且当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开启时,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排出的尾气驱动所述斯特林机(2)运行,所述第二出气端口(1c)与大气连通;所述斯特林机(2)具有压缩腔(2a)和膨胀腔(2b),当所述斯特林机(2)运行时,所述压缩腔(2a)制热,所述膨胀腔(2b)制冷;所述热量传输组件(3)分别与所述压缩腔(2a)、所述发动机(100)导热连接,所述冷量传输组件(4)分别与所述膨胀腔(2b)、所述发动机(100)导热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被配置为:当确定所述发动机(100)不存在加热和制冷需求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关闭,所述第二出气端口(1c)开启;当确定所述发动机(100)存在加热需求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开启,且控制所述热量传输组件(3)将所述压缩腔(2a)生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发动机(100);当确定所述发动机(100)存在制冷需求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开启,且控制所述冷量传输组件(4)将所述膨胀腔(2b)生成的冷量传递至所述发动机(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机(2)包括动力活塞(21)、配气活塞(22)、回热器(23)、腔体(24)和叶轮(25);所述叶轮(25)与所述第一出气端口(1b)相对布置;所述动力活塞(21)、所述配气活塞(22)、所述回热器(23)均位于所述腔体(24)的内部,所述动力活塞(21)与所述回热器(23)之间形成压缩腔(2a),所述配气活塞(22)与所述回热器(23)之间形成膨胀腔(2b);所述叶轮(25)与所述动力活塞(2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力活塞(21)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输组件(3)包括第一水箱(31)、第一水泵(32)、热端换热器(33)和热循环管路(34);所述热端换热器(33)与所述压缩腔(2a)导热连接;所述第一水箱(31)、所述第一水泵(32)、所述热端换热器(33)和所述发动机(100)内的水道(101)通过所述热循环管路(34)依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输组件(3)还包括热旁通管路(35)、第一电磁阀(36)和第二电磁阀(37);所述第一电磁阀(36)的热端第一进水口(36a)和热端第一出水口(36b)位于所述热循环管路(34)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100)和所述热端换热器(33)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阀(37)的热端第二进水口(37a)和热端第三出水口(37b)位于所述热循环管路(34)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100)和所述第一水箱(31)之间;所述热旁通管路(3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6)的热端第二出水口(36c)、所述第二电磁阀(37)的热端第三进水口(37c)连接;当确定所述发动机(100)存在加热需求时,所述热端第一进水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张顺牛晨晓秦炳爽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