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控制型温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控制数字化车间生产过程,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型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温度是控制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参数,因此对温度进行有效跟踪控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模糊控制基于人类思维和模型系统,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使用不精确的信息进行模糊推理。模糊PID算法起源于Zadeh教授创立的模糊数学理论,即在控制的过程中,模拟人类对未知系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控制方法,应用模糊PID算法,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地优化处理控制。现有的温度控制方法具有大滞后、强耦合和强时变性等特点,控制精度较低、能源利用率低,对于要求精确温度控制的场合,使用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控制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符合实际工况、高灵敏度、连续性好的继电器控制型温度控制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一种继电器控制型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继电器控制型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区域均匀布置多个电加热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每个电加热器与一个继电器相连,设定继电器控制信号,令控制信号幅值d等于继电器完全打开时的电压值;步骤二、将全部继电器打开,电加热器开始加热,计算全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的平均值T,n为温度传感器个数,T
n
为第n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判断温度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T
d
,即判断T>T
d
是否成立,若成立继电器停止工作,执行步骤三,否则,继电器继续工作0.5s后,重复步骤二操作,直至T>T
d
,执行步骤三;步骤三、通过继电实验测量温度控制系统的升温用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各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的平均值T1,判断温度平均值是否小于预设温度值T
d
,即判断T1<T
d
是否成立,若成立,继电器开始工作,记录此时时刻值为t
1L
,并执行下一步,否则,继电器继续工作50ms后,重复第二步操作;第二步,计算各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的平均值T2,判断温度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T
d
,即判断T2>T
d
是否成立,若成立,继电器停止工作,记录此时时刻值为t
1h
,计算得到升温用时t1=t
1h
‑
t
1l
,并执行步骤四,否则,继电器继续工作50ms后,重复第二步操作,直至T2>T
d
,执行步骤四;步骤四、通过继电实验测量温度控制系统的降温用时,记录实验开始时刻t
2h
=t
1h
,计算各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的平均值T3,判断温度平均值是否小于预设温度值T
d
,即判断T3<T
d
是否成立,若成立,继电器停止工作,记录此时时刻值为t
2l
,计算得到降温用时t2=t
2l
‑
t
2h
,并执行步骤五,否则,继电器继续工作50ms后,重复步骤四操作,直至T3<T
d
,执行步骤五;步骤五、计算震荡时间T
u
、控制系数K
u
、PID控制参数比例系数K
p
、积分时间T
i
、微分时间T
d
、积分系数K
i
、微分系数K
d
,其中,T
u
=t1+t2,,步骤六、对继电器采用模糊PID控制器进行模糊PID控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设置模糊PID控制器初始控制参数,所述的模糊PID控制器初始控制参数包括初始比例系数K
p0
、初始积分系数K
i0
、初始微分系数K
d0
,初始比例系数K
p0
、初始积分系数K
i0
、初始微分系数K
d0
的值分别等于如步骤五计算所得K
p
、K
i
、K
d
的值;第二步,制定模糊控制表,模糊控制表中模糊控制变量分别为温度偏差e、温度偏差变化率e
c
、K
p
技术研发人员:韩庆川,宋丹,李红丽,李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