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双斜齿轮行星回转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26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双斜齿轮行星回转支承装置,属于齿轮回转支承技术领域。回转支承内圈采用分体式双斜齿内圈结构设计,传动系统采用双斜齿轮的行星式对称均载传动结构。驱动轴将运动与动力通过中心双斜齿轮分流传递给与其旋向相反并围绕其均匀布置的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再由若干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将动力合流传递给分体式双斜齿内圈,再由分体式双斜齿内圈将负载传递给由分体式双斜齿内圈外壁上的沟道和外圈内壁上的沟道共同组合成的环形轨道内的滚动体,最终通过滚动体将负载传递给外圈。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回转支承内圈对称均载受力,全部轮齿平稳啮入啮出,重合系数大,传动比大,负载能力强,整体力学平衡与均布载荷性能优异。优异。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双斜齿轮行星回转支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回转支承
,涉及一种分体式双斜齿轮行星回转支承装置,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双斜齿内圈结构,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结构,传动系统全部采用对称均载的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轮系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回转支承是一种新型机械器件,其主要由驱动齿轮、带齿圈的轴承套圈、滚动体、保持架等零件组成,能够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倾覆力矩的作用,具有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安装简便、易于维护等突出优势,在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军用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0003]现有回转支承装置由单一的小齿轮作为驱动齿轮,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不平衡载荷作用,产生啮合冲击等啮合传动性能问题,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不平衡的非正常轮齿磨损、断齿、振动噪声大、动态精度差和疲劳寿命低等突出问题,甚至由此发生严重故障,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现有回转支承装置的单齿轮驱动和载荷不平衡问题,导致滚动体与套圈沟道的接触载荷出现不对称、不平衡载荷作用,单一小齿轮与运动齿圈的啮合区为不对称、不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双斜齿轮行星回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3)、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外圈(5)、中心双斜齿轮(12)、滚动体、齿轮固定架(2),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3),由旋向相反且其它参数均一致的两个斜齿轮上下组合而成,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由旋向相反其它参数均一致的两个内齿斜齿上下组合而成,中心双斜齿轮(12)为一体式双斜齿轮,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3)在径向平面内均匀分布于中心双斜齿轮(12)和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之间,且同时与二者啮合,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3)轮齿螺旋方向与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的轮齿螺旋方向相反,与中心双斜齿轮(12)的轮齿螺旋方向相反,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3)、中心双斜齿轮(12)的上下两端安装有齿轮固定架(2),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的外部平行放置一外圈(5),滚动体安装在由分体式双斜齿内圈外壁上的沟道和外圈内壁上的沟道共同组合成的环形轨道(1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斜齿轮行星回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5)内壁上的上下滚道的沟道曲率中心与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外壁上的上下滚道的曲率中心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分体式行星双斜齿轮(3)与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的双斜齿轮中心间隙相同,分体式双斜齿内圈(7)与中心双斜齿轮(12)的中心轴线重合且轮齿螺旋方向相同,二者的双斜齿轮中心间隙相同,相邻两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廷强韩佳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