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及双体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20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及双体船,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连接于主船体,第二连接体连接于片体,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及弹性件,第一连接臂设置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相铰接,第二连接臂设置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相铰接,且第二连接臂和第一连接体的铰接处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一连接体的铰接处间隔设置,弹性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体、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臂,弹性件能够产生推动第二连接体相对第一连接体运动后复位的弹性回复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因片体与主船体为刚性固定连接使得在迎浪行驶时产生的颠簸造成船舶的结构损坏的问题。船舶的结构损坏的问题。船舶的结构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及双体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及双体船。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单体排水型船的静水阻力与功耗对其速度影响很大,可采用主船体和片体组成的双船体结构来克服,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应运而生。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310268004.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具备高动力性的小水线面三体动力游艇。包括主船体、位于主船体两侧的片船体、以及主船体和片船体之间的连接桥,还包括船体内部各舱室,所述的主船体采用V形船体,其底部截面为V形,所述的片船体为异形船体结构,其形状为两侧底部向内弯曲呈弧形,其底部设置有V形的下潜体,片船体对称设置,相对主船体采取纵向靠后,横向靠中的布置方式,其整体位置靠近主船体后半部。该专利技术能够最大减小游艇行驶时的阻力,增强其稳定性。但双体船高速航行时也由于其片体细长,且片体与主船体为刚性固定,在迎浪行驶时产生颠簸易传递至主船体。
[0004]因此,亟需一种减震连接结构及双体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片体与主船体为刚性固定连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连接于主船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于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相铰接;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相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铰接处间隔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弹性件能够产生推动所述第二连接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运动后复位的弹性回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呈U字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与所述支架的两端相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武刘怀楚吕梓君陈祝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