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60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包括抱箍支架底座、L型连接架和J型支撑架,所述光伏支架通过圆形抱箍固定于屋顶横梁上,L型连接架垂直于横梁,固定在抱箍上,J型支撑架与L型连接架可调节式连接,通过前后移动J型支撑架下侧直槽口改变其长度,并通过螺栓与加以固定,从而达到可调节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挂钩基础上加以改进,通过抱箍方式固定于屋顶横梁,避免螺栓对屋顶横梁打孔对横梁造成承重安全性问题的发生,通过可调节式挂钩支撑架极大程度解决因屋顶瓦片造成的支架安装问题。解决因屋顶瓦片造成的支架安装问题。解决因屋顶瓦片造成的支架安装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光伏组件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屋顶抱箍式可调节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具有清洁、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5年我国电池片产量为41GW,同期全球电池片产量为60GW,中国电池片产量占全球市场比重从2011年的60%增长至2015年的68.3%,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光伏组件行业现有发展趋势预计,2019年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将超过100GW。然而,在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能过剩的矛盾也日益尖锐。2011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是当年新增安装容量的10倍,90%的光伏组件需要销往海外,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风险在欧美“双反”时暴露无遗。
[0003]随着光伏发电项目日益推进,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逐步发展与推广,目前党政机关建筑、学校、医院、工商业等建筑屋顶成为屋顶光伏建设重点推广对象,许多整县推进项目受到政府及企业的重点关注。整县推挤项目大容量安装多集中在农村屋顶,在我国农村房屋结构各有千秋,其中坡屋顶瓦屋面光伏安装仍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瓦屋面安装通过横梁螺栓打孔固定,对横梁质量要求较高,且横梁打孔对屋顶结构安全性具有一定影响。而且,支架基础长短不可调节,光伏支架基础安装后的瓦片复原铺设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该光伏支架通过抱箍的方式将光伏支架基础固定在屋顶横梁上,并将J型可调节支架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一定程度解决因螺栓打孔造成的横梁安全问题,并可以降低瓦片复原难度。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包括上半圆形抱箍、下半圆形抱箍、L型连接架和J型支撑架,所述上半圆形抱箍和下半圆形抱箍的两个对接端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半圆形抱箍和下半圆形抱箍对接形成一个直径等于或大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直径的圆形抱箍后,通过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连接;所述L型连接架倒置于上半圆形抱箍上方,且与瓦屋顶圆形横梁垂直布设,L型连接架的竖向部分端部与上半圆形抱箍固定连接,横向部分开设有直槽孔,所述J型支撑架横向置于L型连接架上方,其直条段重叠置于L型连接架的横向部分上方,并在J型支撑架的直条段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直槽孔通过调节螺栓连接,并在J型支撑架的弯钩区域顶部开设有光伏板安装孔。
[0006]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J型支撑架的弯钩区域为U形钩,其直条段与U形钩的其中一水平臂连为一体,所述U形钩的开口朝向屋面瓦片的铺设方向,且屋面瓦片置于J型支撑架的直条段上方及U形钩的两水平臂之间。
[0007]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光伏板安装孔为直槽孔,用于安装光伏板,所述光伏板架设在瓦屋顶圆形横梁上,光伏板底部通过C型钢安装在J型支撑架的光伏板安装孔处,并通过边压块固定。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L型连接架为型钢支架,其竖向部分端部与上半圆形抱箍搭接焊接固定,所述直槽孔槽口长度为8~12cm。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J型支撑架直条段上的调节孔为与直槽孔相匹配的直条孔,其孔口长度为8~12cm。
[001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J型支撑架的弯钩区域水平伸出瓦屋顶瓦面,与中部弯曲段呈90
°
扭转。
[0011]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L型连接架与瓦屋顶面平行。
[0012]本技术的支架通过上半圆形抱箍与下半圆形抱箍固定于屋顶横梁,上半圆形抱箍上端搭接焊接固定的带直槽孔的L型钢可通过移动J型可调节式挂钩调节长度,并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避免在横梁上打孔固定,不会对屋顶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所述J型钢底直段上侧可放置屋面瓦片,还原屋面原貌,降低了瓦片复原铺设难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安装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9]图中:1—上半圆形抱箍,2—下半圆形抱箍,3—连接螺栓,4—调节螺栓,5—L型连接架,6—直槽孔,7—J型支撑架,8—横梁,9—变压块,10—C型钢,11—屋面瓦片,12—光伏板,700—调节孔,701—光伏板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6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光伏支架包括上半圆形抱箍1、下半圆形抱箍2、L型连接架5和J型支撑架7,所述上半圆形
抱箍1和下半圆形抱箍2的两个对接端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半圆形抱箍1和下半圆形抱箍2对接形成一个直径等于或大于瓦屋顶圆形横梁8直径的圆形抱箍后,通过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连接;所述L型连接架5倒置于上半圆形抱箍1上方,且与瓦屋顶圆形横梁8垂直布设,所述L型连接架5为型钢支架,其竖向部分端部与上半圆形抱箍1搭接焊接固定,横向部分开设有长度为10cm的直槽孔6,所述J型支撑架7横向置于L型连接架5上方,其直条段重叠置于L型连接架5的横向部分上方,并在J型支撑架7的直条段设有调节孔700,所述调节孔700与直槽孔6通过调节螺栓4连接,并在J型支撑架7的弯钩区域顶部开设有光伏板安装孔701。所述J型支撑架7直条段上的调节孔700为与直槽孔6相匹配的直条孔,其孔口长度为10cm。
[0023]实施例中的光伏支架,其J型支撑架7的弯钩区域为U形钩,其直条段与U形钩的其中一水平臂连为一体,在光伏支架安装时,如图5所示,通过上半圆形抱箍1和下半圆形抱箍2分别环抱安装在房屋横梁8上下侧,通过连接螺栓3和匹配的螺母进行左右两侧固定,L型连接架5与J型支撑架7通过直槽孔6和调节孔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上半圆形抱箍(1)、下半圆形抱箍(2)、L型连接架(5)和J型支撑架(7),所述上半圆形抱箍(1)和下半圆形抱箍(2)的两个对接端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半圆形抱箍(1)和下半圆形抱箍(2)对接形成一个直径等于或大于瓦屋顶圆形横梁(8)直径的圆形抱箍后,通过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连接;所述L型连接架(5)倒置于上半圆形抱箍(1)上方,且与瓦屋顶圆形横梁(8)垂直布设,L型连接架(5)的竖向部分端部与上半圆形抱箍(1)固定连接,横向部分开设有直槽孔(6),所述J型支撑架(7)横向置于L型连接架(5)上方,其直条段重叠置于L型连接架(5)的横向部分上方,并在J型支撑架(7)的直条段设有调节孔(700),所述调节孔(700)与直槽孔(6)通过调节螺栓(4)连接,并在J型支撑架(7)的弯钩区域顶部开设有光伏板安装孔(7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瓦屋顶圆形横梁结构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J型支撑架(7)的弯钩区域为U形钩,其直条段与U形钩的其中一水平臂连为一体,所述U形钩的开口朝向屋面瓦片(11)的铺设方向,且屋面瓦片(11)置于J型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杰彭扬东李海峰陈森马启震刘杰徐建平张韩桂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