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65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零碳建筑屋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包括:透明顶板、光伏板、安装架及安装件;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光伏板表面的安装滑块对准安装滑槽,并且将光伏板朝向地下变电站本体推动,则光伏板接触限位斜面将安装限位块压入限位槽内部,直至光伏板经过限位槽,限位弹簧顶持安装限位块伸出限位槽,从而对光伏板纵向限位固定,并且阻尼防护垫对光伏板与透明顶板接触端防护,通过简单的按压便可完成安装,提高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时间。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时间。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零碳建筑屋顶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变电站包括全地下变电站和半地下变电站,全地下变电站主建筑物建于地下,主变压器和其他主要电气设备均装设与地下建筑内,地上只建有变电站通风口和设备、人员出入口等少量建筑,以及有可能布置在地上的大型主变压器的冷却设备和主控制室等。
[0003]现有的地下变电站由于位于地下,所以对自然光的采集较为弱,所以有的地下变电站会使用透明板作为屋顶,从而实现变电站内部自然光照明,并且在透明板内壁设置有光伏板,从而白天进行吸收能量,夜间为变电站照明,实现零碳建筑。
[0004]目前的光伏板通常使用螺栓固定在透明板表面,而螺栓长时间使用会松动,导致光伏板不稳定,并且当有人员或者车辆从变电站屋顶经过,则会产生震动,从而对光伏板造成损伤,降低了光伏板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顶板、光伏板、安装架以及安装件,所述透明顶板(2)设置在地下变电站本体(1)顶端,且透明顶板(2)顶端与地面平齐设置;所述光伏板(3)设置在透明顶板(2)的下表面,且设置有呈阵列状均匀分布的若干组;所述安装架(4)固定在透明顶板(2)的下表面,并设置有与光伏板(3)对应的若干组;所述安装件设置在安装架(4)内,且对光伏板(3)限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内部设置有阻尼防护垫(13),阻尼防护垫(13)设置有四组,且固定在安装架(4)的下表面,且每组安装架(4)内部与四组阻尼防护垫(13)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滑槽(5)、安装滑槽(5)配合的安装滑块(6)以及限位缓冲件,安装滑槽(5)开设在安装架(4)左右两侧内壁中,安装滑块(6)固定在光伏板(3)左右两端上侧,且安装滑槽(5)与安装滑块(6)横截面均呈“T”字形结构,安装滑槽(5)与安装滑块(6)配合对光伏板(3)垂直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前后两侧侧壁内开设有贯通的缓冲槽(7),所述缓冲槽(7)内部设置有限位缓冲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近零碳变电站建筑的多功能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缓冲件包括缓冲活动块(9)、缓冲活动块(9)内部开设的限位槽(18)、限位槽(18)内插接固定限位弹簧(19)、限位弹簧(19)另一端支撑设置的安装限位块(12)以及缓冲活动块(9)上端设置的缓冲件,所述限位槽(18)开设在缓冲活动块(9)靠近光伏板(3)一端内部,且横截面呈“匚”字形结构,所述安装限位块(12)后端与限位弹簧(19)前端连接并插接在限位槽(18)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军张现郝翠彩刘少亮张玉龙王富谦邢凯杰杨培远汪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