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556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铁路下穿立交道路(11)内的U形槽(1),所述U形槽(1)的中部设有管路口(2),管路口(2)内设有下水管(3),U形槽(1)的外底面上设有将下水管(3)下部围合的调蓄池(4);所述下水管(3)的下出水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管(5),调蓄池(4)内腔的底面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流槽(6),出水管(5)位于弧形流槽(6)内,调蓄池(4)的侧面设有与弧形流槽(6)连通的排水管(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铁路下穿立交道路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U形槽下方空间,最大化提高调蓄池容积,同时提升了铁路下穿立交道路的内涝防御能力。道路的内涝防御能力。道路的内涝防御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铁路下穿立交桥的下穿道路标高一般比普通城市道路高程低2

8m,由于绿化面积较少而硬化率高,雨水难以下渗,而且立交道路的坡度较大,在暴雨期间,雨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汇集于立交道路的低洼处,极易形成积水,从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受限于地形和用地,城市铁路下穿立交排水系统一般采用较小的调蓄池或不设置调蓄池,而雨水泵站的集水井容积很小,不足以对立交系统范围内的汇集雨水进行有效调蓄,雨水泵站在暴雨期间高负荷运转,在超出其设计暴雨强度的降雨期间,极易发生排水不及时而导致积水形成内涝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本技术将铁路下穿立交道路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U形槽下方空间,最大化提高调蓄池容积,同时提升了铁路下穿立交道路的内涝防御能力。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铁路下穿立交道路内的U形槽,所述U形槽的中部设有管路口,管路口内设有下水管,U形槽的外底面上设有将下水管下部围合的调蓄池;所述下水管的下出水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管,调蓄池内腔的底面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流槽,出水管位于弧形流槽内,调蓄池的侧面设有与弧形流槽连通的排水管。
[0005]上述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中,所述出水管设置有两个,两出水管的出水朝向相反且均位于弧形流槽内。
[0006]前述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中,所述调蓄池包括水平设置的矩形底板,矩形底板的宽度与U形槽的宽度一致,矩形底板的四边设有与U形槽外底面相连的竖直侧板。
[0007]前述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中,所述弧形流槽的槽深大于出水管的管径。
[0008]前述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所在侧的U形槽上设有将其上下贯通的检修孔,U形槽侧壁以及调蓄池侧壁上均设有与检修孔位置对应的爬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U形槽的中部设有管路口,管路口内设有下水管,U形槽的外底面上设有将下水管下部围合的调蓄池;所述下水管的下出水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管,调蓄池内腔的底面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流槽,出水管位于弧形流槽内,调蓄池的侧面设有与弧形流槽连通的排水管;雨水经下水管进入调蓄池内储存,调蓄池内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至外部,调蓄池直接与U形槽的底面连接实现一体化,由于是完全贴合因此相比于传统方形的
调蓄池,可以充分利用与U形槽弧形底面之间的间隙,最大化提高调蓄池容积,提升内涝防御能力;同时当下水管的雨水从出水管流出时,雨水可迅速充满弧形流槽并淹没出水管,从而使得下水管形成淹没出流,大幅提高下水管内雨水的作用水头,增大了排水能力。
[0011]2、本技术出水管设置有两个,两出水管的出水朝向相反且均位于弧形流槽内,进一步增大流量以提升排水能力,同时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流动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0012]3、本技术弧形流槽的槽深大于出水管的管径,确保出水管可以完全位于弧形流槽内。
[0013]4、本技术排水管所在侧的U形槽上设有将其上下贯通的检修孔,U形槽侧壁以及调蓄池侧壁上均设有与检修孔位置对应的爬梯,便于对调蓄池、下水管、出水管、排水管以及弧形流槽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B

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为:1

U形槽;2

管路口;3

下水管;4

调蓄池;5

出水管;6

弧形流槽;7

排水管;8

竖直侧板;9

检修孔;10

爬梯;11

铁路下穿立交道路;12

矩形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实施例: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铁路下穿立交道路11内的U形槽1,铁路下穿立交道路包括隔离带,隔离带的两侧依次设有车行道、慢车道和人行道,所述U形槽1的中部设有管路口2,管路口2内设有下水管3,U形槽1的外底面上设有将下水管3下部围合的调蓄池4;所述下水管3的下出水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管5,调蓄池4内腔的底面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流槽6,出水管5位于弧形流槽6内,调蓄池4的侧面设有与弧形流槽6连通的排水管7,排水管与雨水泵站相连;所述出水管5设置有两个,两出水管5的出水朝向相反且均位于弧形流槽6内;所述调蓄池4包括水平设置的矩形底板12,矩形底板12的四边设有与U形槽1外底面相连的竖直侧板8,矩形底板12的宽度与U形槽1的宽度一致,竖直侧板与U形槽的边缘相连,充分贴合U形槽;所述弧形流槽6的槽深大于出水管5的管径;所述排水管7所在侧的U形槽1上设有将其上下贯通的检修孔9,U形槽1侧壁以及调蓄池4侧壁上均设有与检修孔9位置对应的爬梯10,且检修孔位置对应标高较高的人行道路面,可以有效防止调蓄池内雨水漫出。
[0020]工作原理:雨水经下水管进入调蓄池内储存,调蓄池内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至外部,调蓄池直接与U形槽的底面连接实现一体化,由于是完全贴合因此相比于传统方形的调蓄池,可以充分利用与U形槽弧形底面之间的间隙,最大化提高调蓄池容积,提升内涝防御能力;同时当下水管的雨水从出水管流出时,雨水可迅速充满弧形流槽并淹没出水管,从而使得下水管形成淹没出流,大幅提高下水管内雨水的作用水头,增大了排水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铁路下穿立交道路(11)内的U形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1)的中部设有管路口(2),管路口(2)内设有下水管(3),U形槽(1)的外底面上设有将下水管(3)下部围合的调蓄池(4);所述下水管(3)的下出水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管(5),调蓄池(4)内腔的底面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流槽(6),出水管(5)位于弧形流槽(6)内,调蓄池(4)的侧面设有与弧形流槽(6)连通的排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槽与调蓄池一体化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5)设置有两个,两出水管(5)的出水朝向相反且均位于弧形流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斌孙亮沈俊杰刘小明庄懿刘芬杨才红王守宝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铁路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