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72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截流井,其包括筒体、隔仓结构以及排污组件,筒体具有一进口和一出口,以及与进口和出口连通的适于容纳雨水或污水的容纳腔,隔仓结构分隔容纳腔为靠近进口一侧设置的前腔和靠近出口一侧设置的后腔,隔仓结构包括隔板,隔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通口,排污组件具有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排污组件还包括排污驱动件,排污进口伸入于前腔内,流通口和排污进口沿重力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排污出口与外界连通,在排污驱动件的驱动下前腔内的污水经由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向外界排出。上述结构的截流井,有利于及时排空污水官网内的来水,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截流井
,具体涉及一种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雨污分流是一种城市排水体制,是指将流入的雨水和污水分开,分别用不同的管道输送,排至河道或垃圾处理厂进行后续净化处理,能够避免城市污水进入河道造成污染,同时也能避免雨水进入污水管道,使污水流量增大,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
[0003]截流井即用来进行雨污分流的中转装置,其一般带有雨水或污水提升泵,对管道内的雨水污水根据液位高度自动排放到固定的河道或污水管网,解决雨水外排的问题。
[0004]但是,现有的截流井在雨水量过大和过于集中时,因为截流井内的雨水或污水提升泵的排量有限,无法及时排空管网内的来水,会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雨水量过大和过于集中时,截流井无法及时排空管网内的来水,导致城市内涝发生的缺陷。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截流井,包括:
[0007]筒体,所述筒体具有一进口和一出口,以及与所述进口和出口连通的适于容纳介质的容纳腔;
[0008]隔仓结构,所述隔仓结构分隔所述容纳腔为靠近进口一侧设置的前腔和靠近出口一侧设置的后腔,所述隔仓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通口;
[0009]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具有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所述排污组件还包括排污驱动件,所述排污进口伸入于所述前腔内,所述流通口和所述排污进口沿重力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排污出口与外界连通,在所述排污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前腔内的介质经由排污进口和所述排污出口向外界排出。
[0010]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还包括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堰门和导轨,所述堰门设置在所述隔板处于所述后腔的一面上,且覆盖在所述流通口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后腔内的筒体内壁上,所述堰门在介质压力的驱动下能够在导轨上沿所述导轨延伸方向上滑动。
[0011]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开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滑轮、拉线和浮筒,所述其中一个滑轮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另一个滑轮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拉线绕过两个所述滑轮与所述堰门连接,所述浮筒设置在所述拉线上,所述堰门适于通过所述浮筒的重力和河道水倒灌的介质压力下进行复位。
[0012]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排污组件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污管的两端。
[0013]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具有控制所述排污进口和所述排污出口相连通的第一状态,或所述排污进口和所述排污出口相阻断的第二
状态。
[0014]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排污管上还设置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流经排污管内的介质的流量。
[0015]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排污驱动件为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设置在所述排污管上,适于抽出所述前腔内的介质。
[0016]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污水泵上设置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适于感应所述前腔内的液位高度以控制所述污水泵的开启或关闭。
[0017]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进口靠近所述前腔的一侧,所述过滤件适于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0018]可选地,上述的截流井,所述进口为进水法兰,所述出口为出水法兰,所述进水法兰适于与污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法兰与所述河道连通。
[001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技术提供的截流井,包括筒体、隔仓结构以及排污组件,筒体具有一进口和一出口,以及与进口和出口连通的适于容纳雨水或污水的容纳腔,隔仓结构分隔容纳腔为靠近进口一侧设置的前腔和靠近出口一侧设置的后腔,隔仓结构包括隔板,隔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通口,排污组件具有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排污组件还包括排污驱动件,排污进口伸入于前腔内,流通口和排污进口沿重力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排污出口与外界连通,在排污驱动件的驱动下前腔内的污水经由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向外界排出。
[0021]此结构的截流井,通过设置在筒体上的一进口和一出口以及与进口和出口连通的适于容纳雨水或污水的容纳腔,使雨水或污水能够从进口进入到容纳腔内,之后从出口排出到河道内,通过设置在容纳腔内的隔板以及设置在隔板上的至少一个流通口,使雨水或污水先进入到前腔内,当雨水或污水在前腔内堆积到超过流通口的高度时,再通过流通口流入到后腔内,然后通过出口直接排放到河道内,通过设置在前腔内的排污驱动件以及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使前腔内的污水经由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排出到外界去,有利于及时排空污水官网内的来水,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0022]2.本技术提供的截流井,还包括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包括堰门和导轨,堰门设置在隔板处于后腔的一面上,且覆盖在流通口上,导轨设置在后腔内的筒体内壁上,堰门在介质压力的驱动下能够在导轨上沿导轨延伸方向上滑动,开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滑轮、拉线和浮筒,其中一个滑轮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另一个滑轮设置在导轨上,拉线绕过两个滑轮与堰门连接,浮筒设置在拉线上,堰门适于通过浮筒的重力和河道水倒灌的介质压力下进行复位。
[0023]此结构的截流井,通过设置在隔板上的堰门以及设置在后腔内的筒体内壁上的导轨,当雨水或污水从进口进入到容纳腔内时,雨水或污水先进入到前腔内,并在前腔内堆积,直到堆积到超过流通口的高度时,堰门会在雨水或污水的压力下冲开堰门,使堰门在导轨的延伸方向上移动,雨水或污水随即通过流通口进入到后腔内,再从出口直接排出到河道内,通过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滑轮、设置在导轨上的滑轮、绕过两个滑轮与堰门连接的拉线以及设置在拉线上的浮筒,当堰门被冲开时,拉线开始收缩,浮筒随着拉线的收缩方向移动,而当发生河道水倒灌时,堰门会在浮筒的重力和倒灌的河道水的冲力下进行复位,有利于防止河道水倒灌回污水管道内。
[0024]3.本技术提供的截流井,排污组件还包括排污管,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分别设置在排污管的两端,排污管上设置有开关件,开关件具有控制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相连通的第一状态,或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相阻断的第二状态;排污管上还设置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流经排污管内的介质的流量;排污驱动件为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设置在排污管上,适于抽出前腔内的介质;污水泵上设置有液位感应器,液位感应器适于感应前腔内的液位高度以控制污水泵的开启或关闭。
[0025]此结构的截流井,通过设置在前腔内的排污管以及设置在排污管上的污水泵,当雨水或污水从进口进入到容纳腔内时,雨水或污水先进入到前腔内,并在污水泵的作用下将污水从排污进口抽入到排污管内,之后污水从排污出口排出到外界去,通过设置在排污管上的开关件以及设置在排污管上的检测件,开关件具有控制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相连通的第一状态,或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相阻断的第二状态,使污水从排污出口排出到外界去,检测件能够检测流经排污管内的污水的流量,有利于排出前腔内的污水,液位感应器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具有一进口和一出口,以及与所述进口和出口连通的适于容纳介质的容纳腔;隔仓结构,所述隔仓结构分隔所述容纳腔为靠近进口一侧设置的前腔和靠近出口一侧设置的后腔,所述隔仓结构包括隔板(21),所述隔板(21)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通口(211);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具有排污进口和排污出口,所述排污组件还包括排污驱动件,所述排污进口伸入于所述前腔内,所述流通口(211)和所述排污进口沿重力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排污出口与外界连通,在所述排污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前腔内的介质经由排污进口和所述排污出口向外界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堰门(31)和导轨(32),所述堰门(31)设置在所述隔板(21)处于所述后腔的一面上,且覆盖在所述流通口(211)上,所述导轨(32)设置在所述后腔内的筒体(1)内壁上,所述堰门(31)在介质压力的驱动下能够在导轨(32)上沿所述导轨(32)延伸方向上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滑轮(33)、拉线(34)和浮筒(35),其中一个所述滑轮(33)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另一个所述滑轮(33)设置在所述导轨(32)上,所述拉线(34)绕过两个所述滑轮(33)与所述堰门(31)连接,所述浮筒(35)设置在所述拉线(34)上,所述堰门(31)适于通过所述浮筒(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王荣合刘一魏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