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排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535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库排洪系统,所述尾矿库排洪系统包括引流模块、第一泄洪模块、蓄水模块和第二泄洪模块,引流模块适于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上,引流模块的上游进口与尾矿库的库区连通,引流模块有多个,多个引流模块随尾矿库的坝体升高而分期建设,第一泄洪模块适于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上,多个引流模块的下游出口均与第一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蓄水模块开设于第一泄洪模块下游并与第一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连通,第二泄洪模块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内,第二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与尾矿库的库区连通,第二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与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尾矿库排洪系统采用双排洪模块,提高了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矿库排洪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尾矿库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尾矿库排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尾矿库排洪系统布置的关键是进水构筑物的位置,中线式尾矿筑坝法尾矿库坝上排矿口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进水构筑物与排矿口之间的距离应始终能满足排洪和尾矿水得以澄清的要求。
[0003]尾矿库排洪系统作为尾矿库服务期内甚至闭库后长期的排洪设施,历时弥长,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些多雨、暴雨雨力较大地区,排洪系统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尾矿库排洪系统,该尾矿库排洪系统采用双排洪模块,提高了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可靠性。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矿库排洪系统包括引流模块、第一泄洪模块、蓄水模块和第二泄洪模块,所述引流模块适于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上,所述引流模块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引流模块有多个,多个所述引流模块随所述尾矿库的坝体升高而分期建设,所述第一泄洪模块适于开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体上,多个所述引流模块的下游出口均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蓄水模块开设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下游并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泄洪模块开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体内,所述第二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第二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矿库排洪系统,第一泄洪模块设置在尾矿库的坝体上并为露天的构筑物,便于施工,相对地基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的要求较低,运行状况便于观察,方便使用过程中的巡检维护,可靠性高,方便后期的巡检维护;通过第一泄洪模块和第二泄洪模块组成双排洪结构,共同对尾矿库库区进行排洪,提高了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尾矿库的安全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泄洪模块包括排水泄槽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泄槽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排水泄槽的下游出口与所述排水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泄洪模块包括排水井和排水隧洞,所述排水井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排水井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水井随所述尾矿库的坝体升高而分期建设,多个所述排水井的下游出口均与所述排水隧洞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排水隧洞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模块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明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
体上,使所述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洪道,所述溢洪道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溢洪道的下游出口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洪道为钢筋混凝土溢洪道和/或素混凝土溢洪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泄洪模块包括陡槽,所述陡槽明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体上,所述陡槽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引流模块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陡槽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陡槽的长度随所述引流模块分期建设而逐期增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模块包括消力池和尾渠,所述消力池的上游进口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消力池的下游出口与所述尾渠的上游进口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截水沟,所述截水沟开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周边,所述截水沟的下游出口与终期所述引流模块和/或所述第一泄洪模块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溢流模块,所述引流模块、所述溢流模块和所述尾矿库的库区顺次连通,所述溢流模块有多个,多个所述溢流模块与多个所述引流模块一一对应,并随所述引流模块分期建设而逐期建设。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模块包括溢流道和溢流堰,所述溢流道的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溢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引流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溢流堰连接于所述溢流道内,且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溢流道进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矿库排洪系统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排洪模块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排洪模块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坝体100;库区200;
[0021]引流模块1;溢洪道11;
[0022]第一泄洪模块2;陡槽21;
[0023]蓄水模块3;消力池31;尾渠32;
[0024]第二泄洪模块4;排水泄槽41;排水管42;排水井43;排水隧洞44;
[0025]截水沟5;
[0026]溢流模块6;溢流道6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矿库排洪系统。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矿库排洪系统包括引流模块1、第一泄洪模块2、蓄水模块3和第二泄洪模块4。
[0030]引流模块1适于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100上,引流模块1的上游进口与尾矿库的库区200连通,引流模块1有多个,多个引流模块1随尾矿库的坝体100升高而分期建设,待下一
期的尾矿库的坝体100加高完成且下一期的引流模块1建设完成后,对上一期的引流模块1进行回填,以保证处于工作状态的引流模块1的上游进口距相应的堆积坝坝顶距离均不小于设计值,引流模块1采用明设的方式建设,使引流模块1呈开敞式结构,开敞式引流模块1作为露天的构筑物,相对地基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的要求较低,运行状况便于观察,方便使用过程中的巡检维护,而且尾矿库闭库后可作为永久的排洪系统的一部分,节约成本。
[0031]第一泄洪模块2适于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100上,多个引流模块1的下游出口均与第一泄洪模块2的上游进口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泄洪模块2随引流模块1的建设而逐期延长,也就是说,建设下一期引流模块1时,延长第一泄洪模块2的长度使第一泄洪模块2的上游入口与下一期引流模块1的下游出口连通,保证了尾矿库、引流模块1和第一泄洪模块2保持连通,以保证库区200排洪系统顺利运行。
[0032]蓄水模块3开设于第一泄洪模块2下游并与第一泄洪模块2的下游出口连通,蓄水模块3对库区200内的水流进行消能处理并暂存,防止库区200内的水流对下游设施造成破坏。
[0033]第二泄洪模块4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100内,第二泄洪模块4的上游进口与尾矿库的库区200连通,第二泄洪模块4的下游出口与蓄水模块3的上游进口连通,第二泄洪模块4采用暗设的方式建设,使第二泄洪模块4隐蔽于坝体100内,可以采用较短的路线并避开沿线地表不利的地形及地质条件,而且,隐蔽式的第二泄洪模块4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模块,所述引流模块适于开设于尾矿库的坝体上,所述引流模块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引流模块有多个,多个所述引流模块随所述尾矿库的坝体升高而分期建设;第一泄洪模块,所述第一泄洪模块适于开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体上,多个所述引流模块的下游出口均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蓄水模块,所述蓄水模块开设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下游并与所述第一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连通;第二泄洪模块,所述第二泄洪模块开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体内,所述第二泄洪模块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第二泄洪模块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洪模块包括排水泄槽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泄槽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排水泄槽的下游出口与所述排水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洪模块包括排水井和排水隧洞,所述排水井的上游进口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区连通,所述排水井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水井随所述尾矿库的坝体升高而分期建设,多个所述排水井的下游出口均与所述排水隧洞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排水隧洞的下游出口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游进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模块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明设于所述尾矿库的坝体上,使所述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洪道,所述溢洪道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袁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