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覆膜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99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覆膜线,涉及建筑模板覆膜技术领域,包括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所述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包括限位移动平台,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内侧外表面上开设有内陷凹槽,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推动器,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高温加热器一且高温加热器一的一侧外表面设置在限位移动平台的背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建筑模板的表面放置进限位移动平台的内部去,配合内陷凹槽内侧外表面上的移动推动轮对建筑模板进行推动,将其移动到限位移动平台的中间位置上,配合导流器将内部的覆膜液通过导液管将其灌输进限位移动平台的内部,将其喷涂到建筑模板的表面上。将其喷涂到建筑模板的表面上。将其喷涂到建筑模板的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覆膜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覆膜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覆膜线。

技术介绍

[0002]木工板、装饰板和建筑模板行业板材表面覆保护膜,生产线多为人工覆膜,采用人工上、下料、清扫,输送机运输,人工切割保护膜,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建筑模板在进行覆膜的时候,板材的表面上留有的保护膜液无法均匀的分布在建筑模板的表面上,保护膜液干涸的比较慢,在移动出去后会粘附有灰尘导致建筑模板出现瑕疵的问题,所以就需要一种可以对建筑进行自动覆膜的装置。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591451A一种全自动覆膜生产线,包括机架和均设置在机架上的送纸装置、送膜装置以及覆膜装置以及收纸装置,所述机架相对于送纸装置与覆膜装置之间的位置上设有拉规装置,所述拉规装置包括可平移的设置在机架上的拉规头和链板,所述机架相对于拉规头的另一侧设有链板惰轮,所述链板的一端与拉规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绕过链板惰轮。本专利技术的全自动覆膜生产线,通过拉规头和链板的设置,在调节拉规头的位置的时候就不需要去拆装垫板了,如此大大方便了对于拉规头的位置的调节。
[0004]为了解决建筑模板在进行涂抹保护膜液的时候,无法进行快速烘干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将建筑模板放在外仓库内部进行自然晾干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在进行自然晾干的时候,建筑模板的表面会黏附灰尘的情况,进而导致建筑模板表面上因为灰尘的黏附而出现瑕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覆膜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自动覆膜线,包括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所述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包括限位移动平台,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内侧外表面上开设有内陷凹槽,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推动器,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高温加热器一且高温加热器一的一侧外表面设置在限位移动平台的背面上,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且位于两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高温加热器二,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前后两侧内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设置有防护胶抹平器。
[0008]所述高温加热器一包括液体导流机构和循环利用机构,所述液体导流机构设置在循环利用机构的一端上。
[0009]所述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包括限位移动机构,所述限位移动机构位于内陷凹槽的前后两侧内表面。
[0010]所述防护胶抹平器包括贴合抹平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贴合抹平机构设置在限位
移动平台的内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贴合抹平机构的一侧外表面。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推动轮,所述移动推动轮的上下两侧外表面设置在内陷凹槽的内侧外表面上,所述限位移动平台的内侧且位于中间位置上开设有出料口。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贴合抹平机构包括弧形搭接板,所述弧形搭接板的内侧外表面上开设有贴合抹平软层。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延伸器,所述推动延伸器的输出端设置在弧形搭接板的外侧表面,所述推动延伸器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在限位移动平台的内侧外表面。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体导流机构包括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移动平台的外侧表面且位于出料口的外侧一端上。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器,所述导流器的一侧外表面设置在限位移动平台的外侧表面,所述导流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导液管的一端。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温加热器二包括保温套壳,所述保温套壳的左右两侧外表面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保温套壳的内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保温套壳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V字高温加热器。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1、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覆膜线,将建筑模板的表面放置进限位移动平台的内部去,配合内陷凹槽内侧外表面上的移动推动轮对建筑模板进行推动,将其移动到限位移动平台的中间位置上,配合导流器将内部的覆膜液通过导液管将其灌输进限位移动平台的内部,将其喷涂到建筑模板的表面上。
[0019]2、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覆膜线,同时配合推动延伸器对弧形搭接板进行推动,将其贴合到建筑模板的表面上,利用弧形搭接板表面上的贴合抹平软层将建筑模板表面上的覆膜液进行均匀涂抹,多余的液体滴落到限位移动平台的内侧表面上,配合出料口将其回收,利用循环管对其进行回收二次利用。
[0020]3、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覆膜线,配合进风孔将外界的空气灌输进保温套壳的内部去,配合过滤板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空气在进行流动的时候,配合V字高温加热器对空气进行两侧分化,同时在对其进行快速加热,然后将其灌输进限位移动平台的内部去,对建筑模板进行快速的烘干。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背面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内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高温加热器二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11、限位移动平台;12、内陷凹槽;13、出料口;14、移动推动轮;
[0026]2、推动器;
[0027]3、高温加热器一;31、导流器;32、导液管;33、循环管;
[0028]4、防护胶抹平器;41、推动延伸器;42、弧形搭接板;43、贴合抹平软层;
[0029]5、高温加热器二;51、保温套壳;52、进风孔;53、过滤板;54、V字高温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覆膜线,高温加热器一3包括液体导流机构和循环利用机构,液体导流机构设置在循环利用机构的一端上,液体导流机构包括导液管32,导液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移动平台11的外侧表面且位于出料口13的外侧一端上,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循环管33,循环管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器31,导流器3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在限位移动平台11的外侧表面,导流器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导液管32的一端,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1包括限位移动机构,限位移动机构位于内陷凹槽12的前后两侧内表面,限位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推动轮14,移动推动轮14的上下两侧外表面设置在内陷凹槽12的内侧外表面上,限位移动平台11的内侧且位于中间位置上开设有出料口13,防护胶抹平器4包括贴合抹平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覆膜线,包括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1),所述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1)包括限位移动平台(11),所述限位移动平台(11)的内侧外表面上开设有内陷凹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移动平台(11)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推动器(2),所述限位移动平台(11)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高温加热器一(3)且高温加热器一(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在限位移动平台(11)的背面上,所述限位移动平台(11)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且位于两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高温加热器二(5),所述限位移动平台(11)的前后两侧内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设置有防护胶抹平器(4);所述高温加热器一(3)包括液体导流机构和循环利用机构,所述液体导流机构设置在循环利用机构的一端上;所述建筑模板覆膜装置主体(1)包括限位移动机构,所述限位移动机构位于内陷凹槽(12)的前后两侧内表面;所述防护胶抹平器(4)包括贴合抹平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贴合抹平机构设置在限位移动平台(11)的内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贴合抹平机构的一侧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覆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推动轮(14),所述移动推动轮(14)的上下两侧外表面设置在内陷凹槽(12)的内侧外表面上,所述限位移动平台(11)的内侧且位于中间位置上开设有出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炳昌姜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厦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