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465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涉及锅炉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脱硫塔、脱硫池、脱硫泵、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第四输送管、热交换器和石灰石粉仓,所述第一输送管一端连通设置在脱硫池内靠近底端的位置,另一端与脱硫泵的入口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泵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贯通设置在脱硫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脱硫浆液回收管道上增设热交换器,来对设置在石灰石粉仓外侧壁上的盘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对脱硫浆液的热量进行了回收利用,防止仓内的石灰石粉受潮板结,节省了石灰石粉仓体的电加热装置,从而节约了电能,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SO2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SO2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不少烟气脱硫工艺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对各类锅炉和焚烧炉尾气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燃煤热源厂在冬季运行期间从脱硫塔脱硫完返回池子的脱硫浆液温度在40

50℃之间,这部分热量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将会造成浪费,另外,脱硫塔内温度较高不利于气液传质,导致脱硫效率下降,因此开发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在脱硫浆液回收管道上增设热交换器,来对设置在石灰石粉仓外侧壁上的盘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对脱硫浆液的热量进行了回收利用,防止仓内的石灰石粉受潮板结,节省了石灰石粉仓体的电加热装置,从而节约了电能,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塔、脱硫池、脱硫泵、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第四输送管、热交换器和石灰石粉仓,所述第一输送管一端连通设置在脱硫池内靠近底端的位置,另一端与脱硫泵的入口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泵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管的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贯通设置在脱硫塔内,设置在所述脱硫塔内的第二输送管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脱硫泵能够将脱硫池内的脱硫溶液输送到脱硫塔内,所述第三输送管的一端与脱硫塔底部连通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入口连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与第四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脱硫浆液循环泵,所述脱硫浆液循环泵的出口与脱硫池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浆液循环泵能够将脱硫塔底部的脱硫浆液输送到脱硫池中,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介质出口连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盘管,所述盘管设置在石灰石粉仓的外侧壁上,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的冷介质入口连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石灰石粉仓的外侧壁上且位于盘管的底部设置有多层保温棉,所述盘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0007]优选的,多层所述保温棉下方设置有多个卡块。
[0008]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护板。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通过在脱硫浆液回收管道上增设热交换器,来对设置在石灰石粉仓外侧壁上的盘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对脱硫浆液的热量进行了回收利用,防止仓内的石灰石粉受潮板结,节省了石灰石粉仓体的电加热装置,从而节约了电能,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0011]2.本技术脱硫浆液通过热交换器对水进行加热,使脱硫浆液的温度降低,进一步使循环到脱硫塔内的脱硫溶液对烟气进行适当降温,提升了脱硫的效果;盘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来对石灰石粉仓外表面进行保温处理,防止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4]图中:1、脱硫塔;2、脱硫池;3、脱硫泵;4、第一输送管;5、喷头;6、第二输送管;7、热交换器;8、护板;9、脱硫浆液循环泵;10、石灰石粉仓;11、第一进水管;12、循环泵;13、回水管;14、保温层;15、盘管;16、保温棉;17、卡块;18、第三输送管;19、第四输送管;20、第二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

2所示,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硫池2、脱硫泵3、第一输送管4、第二输送管6、第三输送管18、第四输送管19、热交换器7和石灰石粉仓10,所述第一输送管4一端连通设置在脱硫池2内靠近底端的位置,另一端与脱硫泵3的入口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泵3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管6的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6的另一端贯通设置在脱硫塔1内,设置在所述脱硫塔1内的第二输送管6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喷头5,所述脱硫泵3能够将脱硫池2内的脱硫溶液输送到脱硫塔1内,所述第三输送管18的一端与脱硫塔1底部连通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器7的热介质入口连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7的热介质出口与第四输送管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输送管19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脱硫浆液循环泵9,所述脱硫浆液循环泵9的出口与脱硫池2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浆液循环泵9能够将脱硫塔1底部的脱硫浆液输送到脱硫池2中,所述热交换器7的冷介质出口连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20,所述第二进水管20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循环泵12,所述循环泵12的出口连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1,所述第一进水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盘管15,所述盘管15设置在石灰石粉仓10的外侧壁上,所述盘管15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回水管13,所述回水管13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7的冷介质入口连通连接;所述石灰石粉仓10的外侧壁上且位于盘管15的底部设置有多层保温棉16,所述盘管15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14;多层所述保温棉16下方设置有多个卡块17;所述保温层14的外表面设置有护板8。
[0017]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如下:
[0018]本技术中循环泵12、脱硫泵3和脱硫浆液循环泵9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的电控系
统连接,以上设备以及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0019]根据说明书附图1

2可知,本技术在使用时,锅炉烟气通过脱硫塔1底部的进口进入,从脱硫塔1顶部的出口排出,脱硫泵3通过与其进口连通连接的第一输送管4将脱硫池2内的脱硫溶液抽出,再通过与其出口连通连接的第二输送管6输送到脱硫塔1内,通过设置在脱硫塔1内的第二输送管6底部的多个喷头5将脱硫溶液向脱硫塔1内喷出,来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由于第三输送管18的一端与脱硫塔1底部连通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器7的热介质入口连通连接,热交换器7的热介质出口与第四输送管19的一端连接,第四输送管19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脱硫浆液循环泵9,脱硫浆液循环泵9的出口与脱硫池2连通连接,因此,脱硫浆液循环泵9能够将脱硫塔1内的脱硫浆液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硫池(2)、脱硫泵(3)、第一输送管(4)、第二输送管(6)、第三输送管(18)、第四输送管(19)、热交换器(7)和石灰石粉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4)一端连通设置在脱硫池(2)内靠近底端的位置,另一端与脱硫泵(3)的入口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泵(3)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管(6)的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6)的另一端贯通设置在脱硫塔(1)内,设置在所述脱硫塔(1)内的第二输送管(6)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喷头(5),所述脱硫泵(3)能够将脱硫池(2)内的脱硫溶液输送到脱硫塔(1)内,所述第三输送管(18)的一端与脱硫塔(1)底部连通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器(7)的热介质入口连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7)的热介质出口与第四输送管(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输送管(19)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脱硫浆液循环泵(9),所述脱硫浆液循环泵(9)的出口与脱硫池(2)连通连接,所述脱硫浆液循环泵(9)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兴合热力供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