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61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包括二极管以及用于安装二极管的线路板,在二极管上设有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在正极导电引脚的下端设有正极导电弹片,在负极导电引脚下端设有负极导电弹片,正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大于负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在线路板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槽,在容纳槽内放置橡胶软垫。本申请通过将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设计成不同的直径,相应的线路板上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设计成不同的孔径,第四穿孔只允许负极导电引脚穿过,而正极导电引脚无法穿过第四穿孔,所以插接组装时有效避免正负极装反的情况。所以插接组装时有效避免正负极装反的情况。所以插接组装时有效避免正负极装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极性元件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极性元件如电解电容、二极管等与线路板的连接主要采用插接形式,以二极管为例,在二极管主体上设有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在线路板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现有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粗细相同,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孔径相同,安装二极管时为了避免正负极装反,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将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设计成不同的长度,这样虽然可以做到区分正负极,但是由于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任何一个均可插接,一个操作人员每天进行同样的插件工作上百次千次,甚至上万次,因此,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正负极装反的情况。同时,现有二极管插接完成后普遍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固定不方便且一旦二极管损坏不方便更换。
[0003]基于以上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正负极装反的情况,且插接后可自行固定省去了焊接工序,便于二极管更换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包括二极管以及用于安装二极管的线路板,在二极管上设有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在正极导电引脚的下端设有正极导电弹片,在负极导电引脚下端设有负极导电弹片,正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大于负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在线路板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槽,在容纳槽内放置橡胶软垫,在橡胶软垫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在线路板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正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大于第四穿孔的孔径;第三穿孔与第一穿孔相对,第四穿孔与第二穿孔相对;在线路板的下表面安装与正极导电弹片配合的正极环形导电片,正极环形导电片与线路板电性连接;在线路板的下表面安装与负极导电弹片配合的负极环形导电片,负极环形导电片与线路板电性连接。
[0006]优选的,第一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
[0007]优选的,第三穿孔的孔径大于第四穿孔。
[0008]优选的,在线路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正极环形导电片的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与第三穿孔对应;在线路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负极环形导电片的第二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与第四穿孔对应。
[0009]优选的,橡胶软垫的厚度大于容纳槽的深度,橡胶软垫的上部露出容纳槽。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申请通过将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设计成不同的直径,相应的线路板上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设计成不同的孔径,第四穿孔只允许负极导电引脚穿过,而正极导电引脚无法穿过第四穿孔,所以插接组装时有效避免正负极装反的情况。且插接后可自行固定省去了焊接工序,便于二极管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二极管与线路板连接关系剖视图;
[0013]图中所示:
[0014]1、线路板,2、正极导电引脚,3、正极导电弹片,4、正极环形导电片,5、第一放置槽,6、负极导电引脚,7、负极导电弹片,8、负极环形导电片,9、第二放置槽,10、容纳槽,11、橡胶软垫,12、第四穿孔,13、第三穿孔,14、第一穿孔,15、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二极管以及用于安装二极管的线路板1,在二极管上设有正极导电引脚2和负极导电引脚6,在正极导电引脚2的下端设有正极导电弹片3,在负极导电引脚6下端设有负极导电弹片7,正极导电引脚2的直径大于负极导电引脚6的直径。
[0017]在线路板1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槽10,在容纳槽10内放置橡胶软垫11,在橡胶软垫11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2和负极导电引脚6穿过的第一穿孔14和第二穿孔15,第一穿孔14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15。在线路板1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2和负极导电引脚6穿过的第三穿孔13和第四穿孔12,第三穿孔13的孔径大于第四穿孔12,正极导电引脚2的直径大于第四穿孔12的孔径。第三穿孔13与第一穿孔14相对,第四穿孔12与第二穿孔15相对。在线路板1的下表面安装与正极导电弹片3配合的正极环形导电片4,正极环形导电片4与线路板1电性连接。在线路板1的下表面安装与负极导电弹片7配合的负极环形导电片8,负极环形导电片8与线路板1电性连接。
[0018]在本实施例中,在线路板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正极环形导电片4的第一放置槽5,第一放置槽5与第三穿孔13对应。在线路板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负极环形导电片8的第二放置槽9,第二放置槽9与第四穿孔12对应。
[0019]在本实施例中,橡胶软垫11的厚度大于容纳槽10的深度,橡胶软垫11的上部露出容纳槽10。
[0020]本申请在组装时,将正极导电引脚2依次穿过第一穿孔14和第三穿孔13,负极导电引脚6依次穿过第二穿孔15和第四穿孔12,安装二极管时橡胶软垫11被挤压产生形变,正极导电弹片3穿过第三穿孔13后舒展开,负极导电弹片7穿过第四穿孔12后舒展开,正极导电弹片3与正极环形导电片4接触以及负极导电弹片7与负极环形导电片8接触一方面进行电性连接,另一方面起到限位作用。正极导电引脚2和负极导电引脚6插接完成后,橡胶软垫11会产生回弹,使得二极管与线路板1连接更加紧密、牢靠。
[0021]本申请通过将正极导电引脚2和负极导电引脚6设计成不同的直径,相应的线路板1上供正极导电引脚2和负极导电引脚6穿过的第三穿孔13和第四穿孔12设计成不同的孔径,第四穿孔12只允许负极导电引脚6穿过,而正极导电引脚2无法穿过第四穿孔12,所以插
接组装时有效避免正负极装反的情况。且插接后可自行固定省去了焊接工序,便于二极管更换维修。
[0022]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性元件与线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以及用于安装二极管的线路板,在二极管上设有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在正极导电引脚的下端设有正极导电弹片,在负极导电引脚下端设有负极导电弹片,正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大于负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在线路板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槽,在容纳槽内放置橡胶软垫,在橡胶软垫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在线路板上分别设有供正极导电引脚和负极导电引脚穿过的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正极导电引脚的直径大于第四穿孔的孔径;第三穿孔与第一穿孔相对,第四穿孔与第二穿孔相对;在线路板的下表面安装与正极导电弹片配合的正极环形导电片,正极环形导电片与线路板电性连接;在线路板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刚张树臣徐琳赵洪森
申请(专利权)人: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