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5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胶阀,包括鲁尔母头,其尾部延伸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设有与鲁尔母头相连通的并同轴心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部的孔径小于两端的孔径且其下部的孔径与鲁尔母头尾端内部通孔的孔径相匹配,第一通孔内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下部孔径相匹配的上活塞和下活塞,第一筒体在邻近鲁尔母头的外壁上斜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成倒椎体结构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可拆装设有具有正反螺旋叶片的管芯;上活塞和下活塞的间距大于第二通孔下端的孔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精准的控制出胶,很便利的连接点胶针头,并能适用于单组分或双组份的点胶,简单方便,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的使用需求。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阀


[0001]本技术涉及点胶设备,尤其是一种点胶阀。

技术介绍

[0002]点胶是把胶水、油脂等具有较高粘度的非牛顿流体的介质涂抹、灌封、点滴到某产品上,起到固定、封装、灌封等作用。而现有的点胶阀的进胶管只是适用于单组分的胶水,对于双组份胶水的点胶有的是需要在进胶管上再连接混合管来使用,无法将点胶阀直接连接在点胶机上使用,在使用混合管时就会存在更多的连接口,更多的部件,安装拆除不方便,也使得整个点胶系统的结构变得更复杂,有的则是在点胶阀上设置两个不同的进胶管来进行不同组分胶水的进胶,如专利CN109351552A中就是利用两个不同的胶管将不同组分的胶水进料到阀体内混合,阀体内就会混合不均匀,在专利CN217857034U中是采用两个腔体对应不同组分的胶水,然后两个腔体再连通不同的出胶通道至出料口处混合,同样存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点胶阀。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胶阀,包括鲁尔母头,所述鲁尔母头的尾部延伸有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有与鲁尔母头相连通的并同轴心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部的孔径小于两端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下部的孔径与鲁尔母头尾端内部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中部孔径相匹配的能在第一通孔内上下滑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下部孔径相匹配的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第一筒体在邻近鲁尔母头的外壁上斜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成倒椎体结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可拆装设置有具有正反螺旋叶片的管芯;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的间距大于第二通孔下端的孔径。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从上到下依次是成直线结构的第一直线部、成倒锥体结构的锥形部、成直线结构的第二直线部、成圆台结构的圆台部和成直线结构的第三直线部,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三直线部的外壁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管芯由多个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依次连接组成,相邻两个正螺旋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反螺旋叶片,且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的径向宽度从第二通孔的上部到下部依次减小。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延伸有筒型结构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是设置有内螺纹的螺纹部,下端是成倒圆台结构的过渡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外壁上部延伸有凸台。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内的上端设置有硅胶塞,所述硅胶塞上设置有活塞杆穿过的狭缝。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孔壁的上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管芯顶端的边缘延伸有能
与卡槽相卡合的卡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将鲁尔母头和阀体设置成一体化,利用鲁尔母头方便连接针头,第二筒体内的管芯利用单个胶水管道就能实现对双组份胶水的混合点胶,使用方便,还可以将其直接连接在点胶机上使用,不需要再连接混合管来使用,简化了点胶系统的连接,同时利用活塞杆和活塞的运动来控制胶水的流出,操作更方便,而且第二筒体内的管芯是可拆装的,在使用单组分胶水时就可以将其拆下,或者在单组分胶水粘度较低时为了控制单组分的流速,保持管芯安装在第二筒体内,利用管芯上的叶片来降低胶水的流速,就可以更好的控制点胶。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

鲁尔母头2

第一筒体20

第一通孔200

第一直线部201

锥形部202

第二直线部203

圆台部204

第三直线部3

活塞杆30

上活塞31

下活塞4

第二筒体40

第二通孔41

连接部5

管芯50

正螺旋叶片51

反螺旋叶片6

凸台7

硅胶塞70

狭缝8

卡槽80

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此外,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技术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点胶阀,包括鲁尔母头1,所述鲁尔母头1的尾部延伸有第一筒体2,这样就将鲁尔母头1和第一筒体2一体成型制成阀体一体化结构,利用鲁尔母头1就能方便的连接针头,更利于使用,所述第一筒体2设有与鲁尔母头1相连通的并同轴心线的第一通孔20,所述第一通孔20中部的孔径小于两端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20下部的孔径与鲁尔母头1尾端内部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第一通孔20内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20中部孔径相匹配的能在第一通孔20内上下滑动的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的下端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20下部孔径相匹配上活塞30和下活塞31,第一通孔20就形成类似哑铃一样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就避免了活塞杆3在第一通孔20内上下活动时产生晃动,第一通孔20下部的孔径和鲁尔母头1尾部的孔径相匹配,下活塞31的直径又与第一通孔20下部的孔径相匹配,也就意味着下活塞31在活塞杆3的推动下能够进入鲁尔母头1内部通孔的尾部将鲁尔母头1予以封闭阻止胶水的流动,所述第一筒体2在邻近鲁尔母头1的外壁上斜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4,所述第二筒体4设有与第一通孔20相连通的成倒椎体结构的第二通孔40,所述第二通孔40内可拆装设置有具有正反螺旋叶片的管芯5;所述上活塞30和下活塞31的间距大于第二通孔40下端的孔径,这样在下活塞31封堵住鲁尔母头1尾部通孔时,上
活塞30处于第二通孔40下端出口的上方,第二通孔40的下端出口就处于上下活塞所围合的空间内,胶水在第一通孔20内就不会向上或向下流动,随着活塞杆3将下活塞31向上的拉动,第二通孔40下端的出口就从上下活塞所围成的空间逐渐露出,随着露出部分的变大出胶量就逐渐变大,达到调节出胶量的目的,操作更方便,第二通孔40内的管芯5是可拆装安装在第二通孔40内的,就使得其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使用单组分胶水时就可以将其拆下,或者在单组分胶水粘度较低时为了控制单组分的流速,保持管芯5安装在第二通孔40内,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鲁尔母头,所述鲁尔母头的尾部延伸有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有与鲁尔母头相连通的并同轴心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部的孔径小于两端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下部的孔径与鲁尔母头尾端内部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中部孔径相匹配的能在第一通孔内上下滑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安装有直径与第一通孔下部孔径相匹配的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第一筒体在邻近鲁尔母头的外壁上斜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成倒椎体结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可拆装设置有具有正反螺旋叶片的管芯;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的间距大于第二通孔下端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点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从上到下依次是成直线结构的第一直线部、成倒锥体结构的锥形部、成直线结构的第二直线部、成圆台结构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