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涨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32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涨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组件和下模具组件;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板、下模垫块、下模型腔、下定位块和下弹簧夹,下模垫块固定在下模板上,下模型腔活动安装于下模垫块上,下模型腔与下模垫块之间抵设有第一下弹性件,下定位块与下模板之间抵设有第二下弹性件,下弹簧夹安装于下定位块上;上模具组件包括:上模板、上模垫块、上模型腔、上定位块和上弹簧夹,上模垫块固定在上模板上,上模型腔活动安装于上模垫块上,上模型腔与上模垫块之间抵设有第一上弹性件,上定位块与上模板之间抵设有第二上弹性件,上弹簧夹安装于下弹簧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短管打皱、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涨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保温杯加工模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水涨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用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保温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消费者对保温杯的品质与需求量逐渐加大。
[0003]因现有传统的水涨模具结构无法避免短管打皱、料难取现象,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严重影响了保温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保温杯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水涨模具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水涨模具结构,可以避免短管打皱、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涨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组件和下模具组件;
[0007]所述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板、下模垫块、下模型腔、下定位块和下弹簧夹,所述下模垫块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型腔活动安装于所述下模垫块上,所述下模型腔与所述下模垫块之间抵设有第一下弹性件,所述下模垫块和所述下模型腔内配合形成有下腔体,所述下定位块活动设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下定位块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抵设有第二下弹性件,所述下弹簧夹安装于所述下定位块上;
[0008]所述上模具组件包括:上模板、上模垫块、上模型腔、上定位块和上弹簧夹,所述上模垫块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模型腔活动安装于所述上模垫块上,所述上模型腔与所述上模垫块之间抵设有第一上弹性件,所述上模垫块和所述上模型腔内配合形成有上腔体,所述上定位块活动设于所述上腔体内,所述上定位块与所述上模板之间抵设有第二上弹性件,所述上弹簧夹安装于所述下弹簧夹上,所述上弹簧夹与所述上定位块沿纵向相正对。
[0009]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垫块的内壁具有下滑槽,所述下定位块的外壁具有下滑块,所述下滑块滑动设于所述下滑槽内;
[0010]所述上模垫块的内壁具有上滑槽,所述上定位块的外壁具有上滑块,所述上滑块滑动设于所述上滑槽内。
[0011]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垫块上具有第一下容纳槽,所述第一下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一下容纳槽内,所述下定位块上具有第二下容纳槽,所述第二下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二下容纳槽内;
[0012]所述上模垫块上具有第一上容纳槽,所述第一上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一上容纳槽内,所述上定位块上具有第二上容纳槽,所述第二上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二上容纳槽内。
[0013]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垫块上具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内活动
设有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贯穿所述下模垫块,且与所述下模型腔固定连接;
[0014]所述上模垫块上具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内活动设有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贯穿所述上模垫块,且与所述上模型腔固定连接。
[0015]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型腔上具有导向凹槽,所述上模型腔上具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与所述导向凹槽相匹配。
[0016]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板内具有第一通道,所述下定位块内具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下弹簧夹内具有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下腔体相连通,所述上弹簧夹内具有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下模型腔上具有与所述下腔体相连通的第五通道,所述上模型腔上具有与所述上腔体相连通的第六通道。
[0017]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垫块内具有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连通至所述下模垫块与所述下模型腔之间;
[0018]所述上模垫块内具有第八通道,所述第八通道连通至所述上模垫块与所述上模型腔之间;
[0019]所述下模型腔上具有第九通道,所述第九通道连通至所述导向凹槽内。
[0020]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下模板上具有至少两下定位槽,所述上模垫块上具有至少两下定位凸起,两所述下定位凸起分别与两所述下定位槽定位配合;
[0021]所述上模板上具有至少两上定位槽,所述下模垫块上具有至少两上定位凸起,两所述上定位凸起分别与两所述上定位槽定位配合。
[0022]上述的水涨模具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上弹性件、所述第二上弹性件、所述第一下弹性件和所述第二下弹性件均为弹簧。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4]本技术利用弹簧夹与自动卸料结构相结合技术,可以实现“模具闭合到位后再加紧短管”功能,可以避免短管打皱、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开模状态并插入短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开始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半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闭合完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短管成型成保温杯杯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开始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半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模具开模完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拔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1、上模具组件;2、下模具组件;3、短管;4、保温杯杯体;11、上模板;12、上模垫块;13、上模型腔;14、上定位块;15、上弹簧夹;16、第一上弹性件;17、第二上弹性件;18、上腔体;21、下模板;22、下模垫块;23、下模型腔;24、下定位块;25、下弹簧夹;26、第一下弹性件;27、第二下弹性件;28、下腔体;31、上滑槽;32、上滑块;33、第一上容纳槽;34、第二上容纳槽;35、上安装槽;36、导向凸起;41、下滑槽;42、下滑块;43、第一下容纳槽;44、第二下容纳槽;45、下安装槽;46、导向凹槽;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53、第三通道;54、第四通道;55、第五通道;56、第六通道;57、第七通道;58、第八通道;59、第九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37]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开模状态并插入短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涨模具结构的上下模具组件开始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技术一种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组件和下模具组件;所述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板、下模垫块、下模型腔、下定位块和下弹簧夹,所述下模垫块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型腔活动安装于所述下模垫块上,所述下模型腔与所述下模垫块之间抵设有第一下弹性件,所述下模垫块和所述下模型腔内配合形成有下腔体,所述下定位块活动设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下定位块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抵设有第二下弹性件,所述下弹簧夹安装于所述下定位块上;所述上模具组件包括:上模板、上模垫块、上模型腔、上定位块和上弹簧夹,所述上模垫块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模型腔活动安装于所述上模垫块上,所述上模型腔与所述上模垫块之间抵设有第一上弹性件,所述上模垫块和所述上模型腔内配合形成有上腔体,所述上定位块活动设于所述上腔体内,所述上定位块与所述上模板之间抵设有第二上弹性件,所述上弹簧夹安装于所述下弹簧夹上,所述上弹簧夹与所述上定位块沿纵向相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垫块的内壁具有下滑槽,所述下定位块的外壁具有下滑块,所述下滑块滑动设于所述下滑槽内;所述上模垫块的内壁具有上滑槽,所述上定位块的外壁具有上滑块,所述上滑块滑动设于所述上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垫块上具有第一下容纳槽,所述第一下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一下容纳槽内,所述下定位块上具有第二下容纳槽,所述第二下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二下容纳槽内;所述上模垫块上具有第一上容纳槽,所述第一上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一上容纳槽内,所述上定位块上具有第二上容纳槽,所述第二上弹性件放置于所述第二上容纳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涓
申请(专利权)人:膳魔师江苏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