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20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梁临时锚固结构,设置在塔柱的下横梁和主梁之间,其特征是:包括竖向固结模块与纵向固结模块:所述竖向固结模块包括临时固结垫石、缓冲组件、梁底楔形块以及预应力管束,若干所述预应力管束从塔柱内部引出依次贯穿所述临时固结垫石、缓冲组件以及梁底楔形块到达主梁顶面,用于连接主梁与下横梁;所述临时固结垫石沿着横桥向和顺桥向呈矩阵放置;所述纵向固结模块包括沿顺桥向设置于主梁下方的纵向限位挡块,所述纵向限位块与临时固结垫石之间设有填充件。此临时固结结构达到了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装拆方便的优良效果,又可避免主梁开裂的隐患,并能承受住双悬臂施工中不平衡受力的情况。臂施工中不平衡受力的情况。臂施工中不平衡受力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梁临时锚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塔梁临时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跨度斜拉桥在建设过程中,是从索塔横梁上对称往远处进行桥梁的建造,随着两端悬臂安装距离索塔越来越远时,主梁两端所受的不平衡荷载作用越来越明显,斜拉索挂设不对称张拉或其它临时荷载等影响下,梁段与索塔之间会产生一定的位移,主梁悬臂拼装施工时,不平衡载荷对主梁整个结构体系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主梁整个结构体系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得主梁搭建过程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具有便于施工与后期拆除,结构安全,有效平衡结构受力的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塔梁临时锚固结构,设置在塔柱的下横梁和主梁之间,其特征是:包括竖向固结模块与纵向固结模块:
[0005]所述竖向固结模块包括临时固结垫石、缓冲组件、梁底楔形块以及预应力管束,若干所述预应力管束从塔柱内部引出依次贯穿所述临时固结垫石、缓冲组件以及梁底楔形块到达主梁顶面,用于连接主梁与下横梁;所述临时固结垫石沿着横桥向和顺桥向呈矩阵放置;
[0006]所述纵向固结模块包括沿顺桥向设置于主梁下方的纵向限位挡块,所述纵向限位块与临时固结垫石之间设有填充件。
[0007]通过上述方案,所述预应力管束为32束,分设于各个临时固结垫石。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临时固结垫石设为4个,每个临时固结垫石设有8束预应力管束贯穿。/>[0009]通过上述方案,所述设有缓冲组件设于临时固结垫石顶面。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组件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埋钢板、不锈钢板、四氟滑板以及塑料波纹管。
[0011]通过上述方案,所述竖向固结模块设计高度为160~180cm。
[0012]缓冲组件进一步设置:所述梁底楔形块设于缓冲组件顶面,与主梁抵接。
[0013]通过上述方案,所述纵向限位挡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主梁同步浇筑而成。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填充件为橡胶块。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涉及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在主梁与下横梁之间设置临时固结垫石与梁底楔形块以及缓冲组件,并通过预应力管束贯穿锚固,可有效加强竖向固结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也便于后期拆除。
[0017]2.本技术涉及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将4个临时固结垫石沿着横桥向与顺桥
向呈矩阵摆放,可有效提高纵向固结效果。
[0018]3.本技术涉及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在主梁下方设置纵向限位块,通过纵向限位块可提高结构横向抗风能力;在纵向限位块与临时固结垫石之间设置填充件,可在结构受到横向力时起到缓冲作用。
[0019]4.本技术设计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在临时固结垫石顶面设置缓冲组件,可在预应力管束张拉与收缩时或混凝土徐变时,保证本结构一定的水平位移空间与位移能力。
[0020]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梁临时锚固结构,设置在塔柱的下横梁和主梁之间,其特征是:包括竖向固结模块1与纵向固结模块2;所述竖向固结模块1包括临时固结垫石11、缓冲组件12、梁底楔形块13以及预应力管束14,若干所述预应力管束14从塔柱内部引出依次贯穿所述临时固结垫石11、缓冲组件12以及梁底楔形块13到达主梁顶面,用于连接主梁与下横梁;所述临时固结垫石11沿着横桥向和顺桥向呈矩阵放置;所述纵向固结模块2包括沿顺桥向设置于主梁下方的纵向限位挡块21,所述纵向限位挡块21与临时固结垫石之间设有填充件22。此临时固结结构可达到了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装拆方便的优良效果,可实现纵向以及竖向的固结需求,此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可满足结构稳定的同时,又可避免主梁开裂的隐患,并能承受住双悬臂施工中不平衡受力的情况。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管束14为32束,分设于各个临时固结垫石11;所述临时固结垫石11设为4个,每个临时固结垫石11设有8束预应力管束14贯穿。将4个临时固结垫石11沿着横桥向和顺桥向呈矩阵放置,可有效提高纵向固结效果,平衡结构受力,通过使用预应力管束14贯穿竖向固结模块1连接主梁与下横梁的方式可加强竖向固结效果,加强结构的连接强度与稳定性,此种方式结构简单,无论是施工还是拆除都具有一定的便捷性。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12设于临时固结垫石11顶面;所述缓冲组件12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埋钢板121、不锈钢板122、四氟滑板123以及塑料波纹管124;所述竖向固结模块设计高度为160~180cm。缓冲组件12使结构可在纵向与横向上产生适当滑动,不对竖向固结产生限制,保证临时固结结构在混凝土徐变与预应力收缩等情况下一定的水平位移能力;适当的结构高度可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施工成本。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梁底楔形块13设于缓冲组件12顶面,与主梁抵接。在主梁与临时固结垫石11之间设置梁底楔形块13可有效连接主梁与临时固结垫石11,使临时固结垫石11更好的发挥作用。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限位挡板2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主梁同步浇筑而成;所述填充件为橡胶块22。通过设置纵向限位挡板21可提高结构的横向挡风能力,在纵向限位挡板21与临时固结垫石11之间设置橡胶快22,通过橡胶块的缓冲作用,可有效加强纵向固结效果,提高结构受力能力或平衡结构受力。
[0029]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
[0030]在主梁双悬臂施工过程中,为抵抗中跨和边跨的不平衡施工荷载,在塔区主梁与下横梁之间临时锚固,采用32束15

17预应力钢束进行刚性连接。在下横梁上设置有4个临时固接垫石,每个临时固接垫石设置有8束15

17预应力管束,以便主梁与下横梁进行刚性连接。
[0031]临时固结结构设置在下横梁支座垫石外侧位置,在主梁进行施工前,进行临时固结垫石浇筑施工,临时固结垫石顶面事先预埋20mm预埋钢板+3mm不锈钢板+3mm四氟滑板和预埋塑料波纹管,浇筑高度控制在160

180cm左右。混凝土主梁施工时,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梁临时锚固结构,设置在塔柱的下横梁和主梁之间,其特征是:包括竖向固结模块与纵向固结模块:所述竖向固结模块包括临时固结垫石、缓冲组件、梁底楔形块以及预应力管束,若干所述预应力管束从塔柱内部引出依次贯穿所述临时固结垫石、缓冲组件以及梁底楔形块到达主梁顶面,用于连接主梁与下横梁;所述临时固结垫石沿着横桥向和顺桥向呈矩阵放置;所述纵向固结模块包括沿顺桥向设置于主梁下方的纵向限位挡块,所述纵向限位挡块与临时固结垫石之间设有填充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管束为32束,分设于各个临时固结垫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梁临时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临时固结垫石设为4个,每个临时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魏超袁锋杨仕林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