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12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该组合径规的第一枪膛磨损径规为套筒状结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端面均设置有开口;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以及第四枪膛磨损径规依次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腔体内;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侧壁设置有与内部的中空腔体连通的窗口,窗口用于存放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上述组合径规能够按照GJB4536的要求对口径为5.8mm、7.62mm、8.6mm、9.0mm、12.7mm、14.5mm的各型枪械装备的枪口膛线磨损状况进行检查,实现对重机枪或高射机枪枪管弹膛前的膛线磨损状况进行检查,方便部队军械员对检测工具的勤务保养、使用与携带。使用与携带。使用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


[0001]本技术涉及枪械
,特别涉及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

技术介绍

[0002]现役已有的军械装备枪膛磨损状况的检查分别是用相应口径单一的专用枪械枪膛磨损检查径规进行;而现役部队配套的枪械枪膛磨损检查径规通常只能实现对相应口径枪管的枪口磨损状况进行检查,不能满足重机枪或高射机枪的枪管弹膛磨损状况检查的技术要求;现役部队配制的枪械装备口径从小口径的5.8mm、中口径的7.62mm、8.6mm、9.0mm到大口径的12.7mm、14.5mm等多种,枪械品种从手枪、班用枪族、重机枪、高射机枪等多样,专用枪膛磨损检查径规配套品种繁杂、占用空间大,勤务保养与使用、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该组合径规能够对口径为5.8mm、7.62mm、8.6mm、9.0mm、12.7mm、14.5mm的各型现役枪械装备的枪口膛线磨损状况进行检查,同时实现对重机枪或高射机枪枪管弹膛前的膛线磨损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枪械以便进行修理或更换,并且占用空间小,方便部队军械员对检测工具的勤务保养、使用与携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该组合径规包括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以及第四枪膛磨损径规;
[0006]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为套筒状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均设置有开口;
[0007]沿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以及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依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腔体内;
[0008]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侧壁设置有与内部的中空腔体连通的窗口,所述窗口用于存放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
[0009]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用于检查14.5mm口径枪管的枪膛磨损径规;
[0010]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在所述第二端部形成用于检查12.7mm口径枪管的枪膛磨损径规;
[0011]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7.62mm口径的枪管;
[0012]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5.8mm口径的枪管;
[0013]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8.6mm和9.0mm口径的枪管。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和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
均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采用螺纹连接;
[0015]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外端面和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外端面均设置有用于拆装的起子口。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设置有螺柱,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螺柱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0017]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连接螺塞。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塞通过圆柱销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腔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与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之间。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腔体与所述窗口形成长方槽;
[0020]在所述长方槽的槽底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且贯穿壁厚的取规孔,所述取规孔与所述窗口的位置相对;
[0021]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卡接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所述长方槽内。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通过钢丝卡环弹性地卡接于所述长方槽内。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钢丝卡环卡接于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的杆部。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通过套设于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的杆部的O型橡胶圈弹性地卡接于所述长方槽内。
[0025]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外端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外端部之间的O型密封圈。
[0026]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O型密封圈的环形凹槽;
[0027]所述O型密封圈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径向深度。
[0028]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的一端部外周面设置有花纹。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为四合一型枪械枪膛磨损径规组合结构,包括第一枪膛磨损径规和安装于第一枪膛磨损径规内的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以及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第一端部用于检查14.5mm口径枪管,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第二端部用于检查12.7mm口径枪管,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7.62mm口径的枪管,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5.8mm口径的枪管,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8.6mm和9.0mm口径的枪管;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能够保证部队指战员对现役配套的5.8mm、7.62mm、8.6mm、9.0mm、12.7mm和14.5mm口径的各型枪械装备枪膛磨损状况进行检查,按GJB4536要求在能够完成对相应口径枪管的枪口膛线磨损状况进行检查的前提下,实现对重机枪或高射机枪枪管弹膛前的膛线磨损状况进行检查,掌控枪械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合格或报废的枪械并进行修理或更换,时刻保障枪械战术性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只需占用一个大口径枪械枪膛磨损径规的空间便可同时携带其它三个小尺寸枪管检查径规,方便部队军械员对检测工具的勤务保养、使用与携带,提升部队的伴随保障能力。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的主视图;
[0032]图2为图1中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的俯视图;
[0033]图3为第一枪膛磨损径规与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第一枪膛磨损径规与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4中A

A截面径规杆部套装钢丝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第一枪膛磨损径规与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部分剖视图;
[0038]图8为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部分俯视图;
[0039]图9为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为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其中,1

第一枪膛磨损径规,2

第二枪膛磨损径规,3

第三枪膛磨损径规,4

第四枪膛磨损径规,5

第一端部,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枪械装备的枪膛磨损检查组合径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以及第四枪膛磨损径规;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为套筒状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均设置有开口;沿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以及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依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侧壁设置有与内部的中空腔体连通的窗口,所述窗口用于存放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用于检查14.5mm口径枪管的枪膛磨损径规;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在所述第二端部形成用于检查12.7mm口径枪管的枪膛磨损径规;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7.62mm口径的枪管;所述第三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5.8mm口径的枪管;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用于检查8.6mm和9.0mm口径的枪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径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和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均与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外端面和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外端面均设置有用于拆装的起子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径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设置有螺柱,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枪膛磨损径规的螺柱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第四枪膛磨损径规的内端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枪膛磨损径规的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士喜雷迎节范延军韩继轩
申请(专利权)人:兵器兵工北京装备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