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中专利>正文

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及制备及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412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以及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由植物生长调节剂、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肥料及水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微量元素肥料用水溶解,使其全部溶解为止,形成微肥水溶液,再将70%氯化胆碱水剂和微肥水溶液混和,再和乙烯利水剂混合,保持pH值1.5-3.0之间。使用的时间为叶龄余数为1至扬花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存在的产量和品质下降、施用时间准确和抗倒与增产有矛盾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禾本科作物重心,延长禾本科作物后期功能叶的功能期和提高其光合效率,增强作物后期根系活力,使作物后期的抗倒性大大提高,使用技术简便化,提出了在作物抽穗始期,即破口期,且不增加农民的操作次数,以降低操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禾本科作物调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 伏制剂以及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背景众所周知,禾本科作物极易发生倒伏,如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牧草(收 种子)、小米、高粱等在生产中经常发生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一般可使 产量下降20%,严重者可达60%,而且增加收获成本,同时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禾本科作物的抗倒伏性与茎秆的高度和解剖结构特点(茎壁厚度、机械组织、 维管束数目等)及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等)、栽培措施(种植密度、播种时期、 肥水运筹)等有关。禾本科作物的倒伏主要有茎倒(茎秆基部节间被折断)和根 倒。因此,降低林高,特别是缩短茎秆基部两个节间长度,增大节间直径(茎粗) 和茎壁厚度,提高根系后期活力就能有效地增强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在本专利技术之前,抗倒伏的技术措施都是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来达到抗倒伏的 目的,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抗倒伏技术措施,如7K稻的烤田,施肥时期及用量 的综合考虑,种植密度的调整及生化制剂的应用。但是,由于禾本科作物水稻、 小麦、大麦、玉米等其茎杆基部节间的生长发育和穗部性状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 的相关性:抑制基部节间长度,势必严重影响其穗部性状的发育。另外,因为倒 伏是一个随机性事件,使用化控抗倒伏是必须提前在倒伏发生前使用,严重影响 产量的正常发挥,在没有发生倒伏下则会形成减产(一般减产10%以上),从而 形成抗倒伏与增产不统一。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被广大农民认可并接受 的且在大面积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抗倒伏调控剂和其配套的技术。具体而言,以往的抗倒伏存在着如下缺陷1. 根据禾本科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缩短其基部节间长度,势必要影响到穗部 性状的发挥。缩短基部节间则严重影响到禾本科作物穗部性状的最佳发挥, 从而使作物虽然达到了抗倒的目的,但是产量和品质下降。2. 为了控制基部节间,施药时间必须在作物拔节初期实施化控手段。由于农民 很难从外观上识别最佳的使用时间,所以往往形成化控剂的使用失误而造成 严重后果。33.在拔节初期使用调控剂,对作物后期的养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调控剂都有一定的药效期),对防止后期倒伏作用不大。所以以前研究的抗倒伏措施,都使得高产与稳产有矛盾,抗倒与增产有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出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新方法, 即使在不发生倒伏情况下,也能使作物增产。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主要由植物生长调节 剂、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肥料及水組成。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技术步骤为 (1)将微量元素肥料用水溶解,使其全部溶解为止,形成微肥水溶液; (2 )再将70%氯化胆碱水剂和步骤(1)得到的微肥水溶液混和; (3)然后将上述微肥水溶液、氯化胆碱水溶液和乙烯利水剂混合,保持pH值 1. 5 — 3. 0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的使用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施用禾本 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的时间为叶龄余数为1至扬花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第一是降低了禾本科作物重心,即通过调控穗茎节的长度同样达到降低作物重心的目的,且不但不影响穗部性状而且有优化其性状(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的效果。第二是延长禾本科作物后期功能叶的功能期和提高其光合效率,使作物的"源',大量增加,从而减少茎秆基部贮藏物质被调动,使作物茎杆基部的充实度增强,茎杆粗壮,从而提高抗折力。第三是增强作物后期根系活力,使作物后期的抗倒性大大提高;增强作物后期吸收养分能力,防止早衰。第四是使用技术简便化,提出了在作物抽穗始期,即破口期,玉米在抽雄前7天使用,使广大农民能够很好地掌握使用时期。另外不增加农民的操作次数,因为在生产上,作物始穗期(破口期)的防病治虫用药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合并在一起使用,降低操作成本。具体而言,表现在该产品和其配套使用技术主要有以下作用与特点1、 可以明显降低作物植林的高度, 一般可使水稻、小麦植林下降5-10cm, 大麦株高下降6-15cm,玉米抹高下降15-30cm。从而使作物植抹重心下降,抗倒 伏能力得到增强。2、 增强作物后期根系活力,可以使作物后期根系的活力提高20-30%以上, 从而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增强作物吸收养分能力,防止早衰。3、 延长作物后期功能叶的功能期,促进功能叶的光合作用,使光合产物向 籽粒中运送,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可以使作物在没有发生倒伏的情况下使产 品产量增加8-20%之间(不同作物的增产幅度有差异),从而使得作物的高产与 稳产性达到统一。4、 改善作物基部茎秆的組织结构。由于功能叶光合作用的增强及光合产物 向籽粒的大量运送,减少了从作物基部抽调有机物的量,从而使其茎秆粗壮、壁 厚增加,膨压增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作物茎秆的抗倒性。5、 使用技术方便、简单。在小麦、大麦、水稻作物的始穗期(玉米在抽雄 前7天)使用,极易被广大农户掌握。6、 无公害,无残留,在作物生产上无风险。既可抗倒又可增加产量。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附图说明图1——不同实施例配方药剂在始穗期应用对大麦林高和产量的影响示意图。图2——不同时期应用实施例3配方药剂对大麦林高和产量的影响示意图。 图3—一不同实施例配方药剂在始穗期应用对小麦抹高和产量的影响示意图。图4——不同实施例配方药剂在玉米抽雄前7天应用对玉米林高和产量的影 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思路是影响禾本科作物倒伏的因素有以下几条 一是植林的重心和茎杆的结构。重 心低、茎秆结构合理、弹性强的则抗倒伏。二是茎秆内容物的严重流失,使茎秆 基部的膨压下降而抗倒能力下降。禾本科作物产量的15-30%是靠其茎秆储存物 质向穗部转移而获得(大穗型品种尤为突出),还有病虫害的侵害使茎秆内的有 机物质大量流失,从而茎秆的茎壁变薄蔬松,进而使茎杆的韧性下降。三是后期 根系早衰。四是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速度和分配的不合理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思路,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1.突破传统控制禾本科作物倒伏的技术框架,改控制降低禾本科作物基部节间 长度为降低穗下节间长度,同样达到降低林高,使其重心下降的目的;并且延长后期功能叶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其光合效率,减少茎杆基部养分向穗部调出,提 高其基部节间的充实度与膨压。2. 在始穗期应用,既能抑制禾本科作物穗下节间长度,又不影响穗子的生长发 育,克服了在不倒伏情况下使用化控剂引起减产的弊端,从而达到抗倒与增产的 有机统一。3. 明显降低禾本科作物穗下一、二两节间长度, 一般可以使抹高降低3 ~ 30cm (不同作物降低高度不同),从而使禾本科作物植抹重心下移,增强稻麦抗倒伏能力。4. 增强禾本科作物后期根系活力,可使后期根系活力提高30%以上,抗倒防早 衰。5. 延长禾本科作物功能叶的功能期,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提高 产量,增产10%以上。6. 改善禾本科作物基部茎秆的组织结构,使其茎秆粗壮,壁厚增加,膨压增强,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茎秆的抗倒性。7. 由于功能叶光合作用的增强以及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大量运送,减少了基部内含 物向穗部的调运,从而提高基部茎杆的充实度,大大提高抗倒性。8. 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禾本科作物增产抗倒伏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植物生长调节剂、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肥料及水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中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杨文飞杜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