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75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包括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一侧以预定高度间隔纵向排布有若干拨杆,所述拨杆中部转动安装于立柱上,所述拨杆两侧分别为承压头端和联动尾端,每个拨杆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头端限位销和尾端限位销,上下相邻的两个拨杆的联动尾端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所述拨杆之间通过连杆关联控制并设定有以下联动逻辑:在下方的拨杆处于承压位置时,其相邻上方的拨杆处于预压位置,而其余的上方拨杆处于避让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实现了工件逐层放入逐层夹紧,逐层抽出逐层放松工作需求,能够稳定可靠、高效连续的生产。高效连续的生产。高效连续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属于零部件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位器具是配置在生产现场或仓库中用以存放各种零部件、原材料等物料工件或产品的辅助性器具,以便满足生产需要和便于生产操作。以汽车生产线中所使用的工位器具为例,其常用的工位器具包括:工作台、工具柜、工具车、置物柜、集配箱、转运小车等。
[0003]近年来,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规模和生产效率也急速提升,先进的整装车间以及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也逐步的投入使用,这就对现有的内部供应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大的配套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位器具的市场空白。
[0004]工位器具大多是采用焊接方式将不同的部件拼装而成的立体框架,框架内用于支撑物料的支撑件与外部主体框架为一体固定式结构。对于重汽的驾驶室顶盖总成来说,现有工位器具由于一体固定式结构设计的局限性,将其直接配套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时,在存放和抽取过程中存在卡顿现象,转运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高效高节奏需求。
[0005]鉴于以上,如何有效提高工件在存放和抽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又能满足高效率的生产需求,是本申请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此外,现有工位器具的支撑件的位置固定,仅适配单一规格工件,专用性强但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适配在工位器具上的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以解决传统工位器具的支撑件在配套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稳定性差、可靠性不足、效率低下及通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包括立柱,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立柱一侧以预定高度间隔纵向排布有若干拨杆,所述拨杆中部转动安装于立柱上,所述拨杆两侧分别为承压头端和联动尾端,每个拨杆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头端限位销和尾端限位销,上下相邻的两个拨杆的联动尾端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
[0010]所述拨杆之间通过连杆关联控制并设定有以下联动逻辑:在下方的拨杆处于承压位置时,其相邻上方的拨杆处于预压位置,而其余的上方拨杆处于避让位置。
[0011]所述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中的最下方拨杆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分别是自由状态下的预压位置和放置工件后的承压位置;除此之外的所有上方拨杆具有三个位置状态,分别是自由状态下的避让位置、联动控制下的预压位置和放置工件后的承压位置,且其他上方拨杆的预压位置由其相应的下方拨杆进行控制。
[0012]所述最下方拨杆的预压位置设定为:所述拨杆的承压头端摆动至立柱的外侧,且
其联动尾端抵靠于所述尾端限位销上,此时自上而下落放的工件能够压抵于拨杆外露的承压头端上。
[0013]所述其他上方拨杆的预压位置设定为:所述拨杆的承压头端摆动至立柱的外侧,且所述拨杆均不与任何限位销相抵触,此时自上而下落放的工件能够压抵于拨杆外露的承压头端上。
[0014]所述其他上方拨杆的避让位置设定为:所述拨杆的承压头端摆动至立柱的内侧,且其联动尾端抵靠于尾端限位销上,此时当前拨杆的承压头端不会对自上而下落放的工件造成干涉。
[0015]所有拨杆的承压位置设定为:所述拨杆的承压头端摆动至立柱的外侧,且其承压头端抵靠于头端限位销上,此时拨杆摆动至近乎水平状态。
[0016]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立柱法兰,所述立柱法兰上开设有用以调节立柱位置的长腰孔。
[0017]所述立柱法兰的底部配套有不同厚度的开口垫片,所述开口垫片设计为一侧开口。
[0018]本技术的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结构设计科学紧凑,实现了工件逐层放入逐层夹紧,逐层抽出逐层放松操作需求,在重汽自动化车间的上线试用检验中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连续的完成机器人自动识别、抓取、退出以及多次循环的工作流程。
附图说明
[0019]图1:实施例一的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拨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立柱结构示意图;
[0022]图4:连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垫片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中,1、立柱,1a、立柱法兰,2、拨杆,2a、承压头端,2b、联动尾端,3、内六角圆柱头轴肩螺钉,4、头端限位销,5、尾端限位销,6、连杆,7、防松螺母,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就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方案的理解更加深入。
[0026]实施例一
[0027]一种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可作为支撑构件适配在工位器具的支撑点位上,其结构包括立柱1以及以预定高度间隔纵向排布于立柱1一侧的多层拨杆组件,本实施例的拨杆层数设定为5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底层拨杆组件、二层拨杆组件、三层拨杆组件、四层拨杆组件和顶层拨杆组件,不同层的拨杆组件在位置、方向及结构设计上完全相同,均包括一个拨杆2、一个内六角圆柱头轴肩螺钉3和两个限位销,上下两个相邻层之间的拨杆2通过连杆6纵向连接在一起,以此实现不同层拨杆之间的联动控制。所述拨杆2具有中间的转动端,以及两侧的承压头端2a和联动尾端2b,其转动端通过所述内六角圆柱头轴肩螺钉3活动安装在立柱1上,以使拨杆2的承压头端2a和联动尾端2b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立柱1进
行摆动。两个限位销为头端限位销4和尾端限位销5,设置在所述拨杆2的下方两侧,分别用以对所述拨杆2的承压头端2a和联动尾端2b的摆角进行限位,相邻的两个拨杆2的联动尾端2b之间通过连杆6进行连接,以实现相邻拨杆2之间的逐层联动控制。
[0028]所述连杆6的两端分别通过长孔及防松螺母7与上下两个拨杆2的联动尾端2b进行连接。每层拨杆2的转动角度通过连杆6的长孔尺寸及防松螺母位置进行调节控制。
[0029]所述底层拨杆2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分别是自由状态下的预压位置B1
[0030]和放置工件后的承压位置C1,其他上层拨杆2具有三个位置状态,分别是自由状态下的避让位置A、联动控制下的预压位置B和放置工件后的承压位置C,其中其他上层拨杆2的预压位置由其相应的下方拨杆进行控制。由于拨杆的三个工作状态是逐一相关的,并且在工件的完全压紧状态(承压位置)和完全放松状态(避让位置)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停止点,因此,在这两个止点位置对应设计了限位销对拨杆进行限位。
[0031]所述底层拨杆2的预压位置设定为:所述拨杆2的承压头端2a摆动至立柱1的外侧,且其联动尾端抵靠于所述尾端限位销5上,此时自上而下落放的工件能够压抵于拨杆2外露的承压头端2a上。
[0032]所述其他上层拨杆2的预压位置设定为:所述拨杆2的承压头端2a摆动至立柱1的外侧,且所述拨杆2均不与任何限位销相抵触,此时自上而下落放的工件能够压抵于拨杆2外露的承压头端2a上。
[0033]所述避让位置设定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包括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一侧以预定高度间隔纵向排布有若干拨杆,所述拨杆中部转动安装于立柱上,所述拨杆两侧分别为承压头端和联动尾端,每个拨杆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头端限位销和尾端限位销,上下相邻的两个拨杆的联动尾端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所述拨杆之间通过连杆关联控制并设定有以下联动逻辑:在下方的拨杆处于承压位置时,其相邻上方的拨杆处于预压位置,而其余的上方拨杆处于避让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中的最下方拨杆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分别是自由状态下的预压位置和放置工件后的承压位置;除此之外的所有上方拨杆具有三个位置状态,分别是自由状态下的避让位置、联动控制下的预压位置和放置工件后的承压位置,且其他上方拨杆的预压位置由其相应的下方拨杆进行控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式拨杆定位松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下方拨杆的预压位置设定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昭明杨勇原雪燕韩力张英波冷雪峰王晶张仲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卡斯凯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