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岳晶堃专利>正文

电极治疗头、射频治疗器具及射频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48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治疗头、射频治疗器具及射频治疗设备,包括前端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后端部,前端部包括外壳下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射频部分与第一出风区域,后端部包括外壳上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传输组件与第二出风区域;外壳上部与外壳下部连接后,射频部分与传输组件电连接,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相对接、且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输组件、电极针和测温组件集成在电极治疗头上,因此,可以快速完成传输组件与电极针和测温组件的整体拆装、更换操作,并且还可以确保传输组件与电极针和测温组件之间具有更为稳定的电气连接性能。连接性能。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治疗头、射频治疗器具及射频治疗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电极治疗头、射频治疗器具及射频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告号为CN215351574U的专利中公开一种射频治疗器,包括治疗头与治疗手柄,治疗头包括电极部与测温套管,治疗手柄包括电极接触部与测温部,当治疗头被装配在治疗手柄的收纳腔中后,电极接触部与电极部对接,为电极部提供工作电流,测温部置于测温套管中,以检测皮肤表面的温度。
[0003]然而,由于测温部位于治疗手柄上,因此,在治疗头与治疗手柄进行装配前,需要提前对准测温部与测温套管的位置,根据测温部与测温套管的位置才能够完成治疗头与治疗手柄之间的装配,导致治疗头与治疗手柄之间无法快速拆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完成传输组件与电极针和测温组件的整体更换,并且还可以确保传输组件与电极针和测温组件之间具有更为稳定的电气连接性能的电极治疗头、射频治疗器具及射频治疗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治疗头,包括前端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后端部,前端部包括外壳下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射频部分与第一出风区域,后端部包括外壳上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传输组件与第二出风区域;
[0006]外壳上部与外壳下部连接后,射频部分与传输组件电连接,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相对接、且内部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下部包括下板体、底板与凹腔a,凹腔a由下板体的底部端面向其另一端凹陷后而形成,底板形成凹腔a的一部分,第一出风区域贯穿于下板体的内部,且位于凹腔a的一侧,所述射频部分依次贯穿于凹腔a与底板的内部,所述射频部分的末端位于底板的外侧。
[0008]优选的,所述射频部分包括金属板、以及由若干个电极针与至少一个测温组件构成的电极阵列,电极阵列贯穿于金属板的内部、且若干个电极针均是与金属板电连接。
[0009]优选的,在所述底板中还设有若干个弹性件,所述电极针的一部分与所述测温组件的一部分均是置于弹性件的内部,所述电极针与所述测温组件通过弹性件向远离所述金属板的位置、或靠近所述金属板的位置进行移动。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上部包括上板体与凹腔b,凹腔b由上板体的底部端面向其另一端凹陷后而形成,第二出风区域贯穿于下板体的内部,其位于凹腔b的一侧;
[0011]传输组件贯穿下板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电极针及所述测温组件电连接。
[0012]优选的,传输组件包括导线a与多个导电端子;
[0013]导电端子包括电极针连接端子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端子,电极针连接端子通过导线
a通过所述金属板与所述电极针电连接,温度传感器连接端子通过导线a与所述测温组件电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外壳上部与所述外壳下部装配后,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凹腔b相对应,以形成空腔;
[0015]所述电极针的末端与所述测温组件的末端均是置于空腔中,且所述电极针的末端与所述测温组件的末端可以在空腔中向远离所述金属板的位置进行移动、或者向靠近所述金属板的位置进行移动。
[0016]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电极针末端在所述空腔中的最大移动距离、以及大于所述测温组件末端在所述空腔中的最大移动距离。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射频治疗器具,包括治疗手柄、以及上述的电极治疗头,电极治疗头可分离的与治疗手柄连接。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射频治疗设备,包括上述的射频治疗器具。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0020]由于传输组件、电极针和测温组件被集成在电极治疗头上,因此,可以快速完成传输组件、电极针和测温组件的整体拆装操作,并且还可以确保传输组件与电极针和测温组件之间具有更为稳定的电气连接性能;
[0021]通过电极治疗头上由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构成的出风结构,可以向皮肤表面送风,以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避免皮肤表面被射频电极产生的高温灼伤。另外,由于出风结构可以不间断的向皮肤表面送风,因此,电极治疗头可以长时间、不间断的对皮肤进行射频治疗;
[0022]在电极阵列中,相邻两个电极针之间、以及电极针与测温组件之间形成有预留间隙,便于通风散热,以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
[0023]电极针与测温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弹性件可以进行弹性伸缩,可保证组成电极阵列的每个电极针与测温组件在接触人体不同部位体表轮廓时,都能够同时紧贴于皮肤表面;
[0024]电极治疗头与治疗手柄之间采用磁性吸附方式装配,便于对电极治疗头进行装配与更换。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中电极治疗头的主视图;
[0026]图2为图1的后视图;
[0027]图3为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8]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5为图1中B

B向的剖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中射频治疗器具的剖视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中治疗手柄的结构图;
[0032]图8为图7的右视图;
[0033]图9为图8的剖视图。
[0034]主要附图标记内容如下:
[0035]1‑
外壳下部;1001

搭接部;1002

凹腔a;1003

底板;1004

下板体;11

第一出风区域;1101

第一出风口;1102

第二出风口;1103

隔板;12

电极针;13

测温组件;14

金属板;15

弹性件;
[0036]2‑
外壳上部;2001

上板体;2002

凹腔b;2003

第二出风区域;21

导电端子;22

第一连接件;23

导线a;
[0037]3‑
壳体;3001

收纳腔;3002

前端板;3003

传输端子;3004

第二连接件;3005

制冷部件;3006

送风口;3007

导线b;3008

手柄按键;3009

按键帽;3010

LED灯;3011

电缆线;
[0038]4‑
治疗手柄;
[0039]5‑
电极治疗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治疗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后端部,前端部包括外壳下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射频部分与第一出风区域,后端部包括外壳上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传输组件与第二出风区域;外壳上部与外壳下部连接后,射频部分与传输组件电连接,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相对接、且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部包括下板体、底板与凹腔a,凹腔a由下板体的底部端面向其另一端凹陷后而形成,底板形成凹腔a的一部分,第一出风区域贯穿于下板体的内部,且位于凹腔a的一侧,所述射频部分依次贯穿于凹腔a与底板的内部,所述射频部分的末端位于底板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部分包括金属板、以及由若干个电极针与至少一个测温组件构成的电极阵列,电极阵列贯穿于金属板的内部、且若干个电极针均是与金属板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治疗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中还设有若干个弹性件,所述电极针的一部分与所述测温组件的一部分均是置于弹性件的内部,所述电极针与所述测温组件通过弹性件向远离所述金属板的位置、或靠近所述金属板的位置进行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部包括上板体与凹腔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晶堃
申请(专利权)人:岳晶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