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42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包括鞘管。所述鞘管内设有经预塑形的抓捕环及直导丝,所述抓捕环包括管内段及管外段,所述抓捕环的管内段贴于所述鞘管内壁的一侧,所述直导丝贴于所述鞘管内壁、相对于所述抓捕环管内段所在侧的另一侧,所述抓捕环的管外段为环形,当从鞘管内伸出时所述管外段因预塑形而使所述环形张开并呈现向所述直导丝所在侧弯曲的“弧状”,所述直导丝从鞘管内伸出时插入所述抓捕环管外段的环内,收紧所述抓捕环时与所述直导丝形成可以容纳起搏器电极的封闭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心腔内将连接在心肌上的起搏器电极抓捕的装置,通过预塑形的抓捕环及确定好预定位置的直导丝准确抓捕所述起搏器电极。搏器电极。搏器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


[0001]本技术属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

技术介绍

[0002]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0003]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发生起搏电极感染/损伤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起搏电极感染/损伤,轻者置入部位的皮肤会发生局部红肿及疼痛;重者则会出现脉冲发生器囊袋积血甚至化脓溃破,进而导致伤口经久不愈,严重时还会引发菌血症或心内膜炎。目前世界上通用的针对所述起搏电极感染/损伤病例的治疗方法,都是通过电极拔除术将已被污染的电极取出体外。传统临床使用的方法为拽住电极体外段直接拔除,由于电极与心肌粘合度高,在拔除过程中,拔除力点在体外,拔除电极长度过长,电极可能出现脱丝断裂,甚至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也有通过前端带有卡钳的导丝引入人体再对电极进行抓捕的医疗器械。但这种抓捕器有将钳口对准电极再闭合的操作过程,在血管管腔的狭小操作空间内难以准确对电极进行抓捕,费时费力,同时卡钳抓捕器结构精密、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实用的起搏器电极抓捕器,实现在近心端快速抓捕电极操作。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包括鞘管。所述鞘管内设有经预塑形的抓捕环及直导丝,所述抓捕环包括管内段及管外段,所述抓捕环的管内段贴于所述鞘管内壁的一侧,所述直导丝贴于所述鞘管内壁、相对于所述抓捕环管内段所在侧的另一侧,当所述抓捕环的管外段为环形,从鞘管内伸出时所述管外段因预塑形而使所述环形张开并呈现向所述直导丝所在侧弯曲的“弧状”,所述直导丝从鞘管内伸出时插入所述抓捕环管外段的环内,收紧所述抓捕环时与所述直导丝形成可以容纳起搏器电极的封闭环。
[0006]进一步地,所述抓捕环的管内段及直导丝通过设于所述鞘管内壁的限位环或限位凹槽可滑动地与所述鞘管内壁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抓捕环的材料为医用记忆合金。
[0008]进一步地,所述鞘管外壁、正对所述直导丝所在侧的位置沿鞘管轴向设有不透X光
的标识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抓捕环的管内段及直导丝的末端均自所述鞘管的尾端伸出、与设于所述鞘管尾端的前进/后退控制装置相连。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心腔内将连接在心肌上的起搏器电极抓捕的装置,通过预塑形的抓捕环及确定好预定位置的直导丝准确抓捕所述起搏器电极。所述抓捕环预塑形为向所述直导丝所在侧弯曲的“弧状”环形,当所述抓捕环的管外段由鞘管内伸出后由收缩状恢复为预塑形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手术医师只需在镜下操作将所述抓捕环管外段的“弧状”绕过起搏器电极即可,随后所述直导丝可以准确地穿入所述抓捕环的环中以形成闭环,收紧所述抓捕环即可完成对起搏器电极的抓捕。
[0012]本技术能够解决体外拔除起搏器导致的起搏器电极断裂引起的并发症。传统拔除力点在体外,拔除电极长度过长,容易引起电极断裂,致使电极永久残留在体内无法拔除。使用本技术后,拔除力点在体内,此处与电极心肌链接处非常接近,极大的减少了电极断裂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卡钳抓捕器,本技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以及患者的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抓捕电极流程示意图。
[0015]其中,1

鞘管;2

抓捕环;3

直导丝;4

电极;101

标识带。
[0016]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包括作为外壳的鞘管1,所述鞘管1。
[0019]所述鞘管1内设有经预塑形的抓捕环2及直导丝3,所述抓捕环2包括管内段及管外段,所述抓捕环2的管内段贴于所述鞘管1内壁的一侧,所述直导丝3贴于所述鞘管1内壁、相对于所述抓捕环2管内段所在侧的另一侧,当所述抓捕环2的管外段为环形,从鞘管1内伸出时所述管外段因预塑形而使所述环形张开并呈现向所述直导丝3所在侧弯曲的“弧状”,所述直导丝3从鞘管1内伸出时插入所述抓捕环2管外段的环内,收紧所述抓捕环2时与所述直导丝3形成可以容纳起搏器电极4的封闭环。
[0020]所述抓捕环2的材料为医用记忆合金,如镍钛记忆合金。镍钛记忆合金不但具有奇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及超弹性和优良的耐磨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组织的相容性,契合本技术的使用环境。
[0021]所述鞘管1外壁、正对所述直导丝3所在侧的位置沿鞘管1轴向设有不透X光的标识
带101,便于手术医师在术中随时确认所述直导丝3的方向并可以推断出相对位置的抓捕环2方向,减少本技术的使用难度。
[0022]所述抓捕环2的管内段及直导丝3通过设于所述鞘管1内壁的限位环或限位凹槽可滑动地与所述鞘管1内壁相连,使所述抓捕环2及直导丝3可以沿所述限位环或限位凹槽在鞘管1内前后移动,以便控制所述抓捕环2的管外段及直导丝3探出所述鞘管1外。
[0023]所述抓捕环2的管内段及直导丝3的末端均自所述鞘管1的尾端伸出、与设于所述鞘管1尾端的前进/后退控制装置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进/后退装置为线盘式,通过转动与所述抓捕环2及直导丝3相连的线盘可控制所述抓捕环2及直导丝3的前进或后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进/后退控制装置也可以是牵拉绳式,如通过牵拉绳与所述抓捕环2及直导丝3相连,牵拉所述牵拉绳即可控制所述抓捕环2及直导丝3进行前进或后退。所述前进/后退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用于控制所述抓捕环2及直导丝3的机械或电控结构。
[0024]如图1所示,a、先将本技术经上腔或下腔系统置于正对起搏器电极4处;b、将抓捕环2的管外段伸出,控制所述“弧状”抓捕环2的凹部搁置在起搏器电极4上;c、通过预定位过的直导丝3穿入所述“弧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搏器电极抓捕器,包括鞘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内设有经预塑形的抓捕环(2)及直导丝(3),所述抓捕环(2)包括管内段及管外段,所述抓捕环(2)的管内段贴于所述鞘管(1)内壁的一侧,所述直导丝(3)贴于所述鞘管(1)内壁、相对于所述抓捕环(2)管内段所在侧的另一侧,所述抓捕环(2)的管外段为环形,当从鞘管(1)内伸出时所述管外段因预塑形而使所述环形张开并呈现向所述直导丝(3)所在侧弯曲的“弧状”,所述直导丝(3)从鞘管(1)内伸出时插入所述抓捕环(2)管外段的环内,收紧所述抓捕环(2)时与所述直导丝(3)形成可以容纳起搏器电极(4)的封闭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燕刘宗军郜俊清张弘刘颖吕天娇何瑞青韩炳钰安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