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86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其结构还包括可在顶块侧面弹性活动的顶出件和固定在动模模仁上的压块,动模模仁上开设有侧面槽,侧面槽连通在流道的内部,顶出件位于侧面槽的内部且弹性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流道,压块的顶部延伸在侧面槽的内部,顶出件上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上设有抵触面,压块的顶部设有卡在活动槽内部的下压面,第一顶杆上设有可活动的翘板,翘板上设有第二顶杆,翘板带动第二顶杆朝向或者远离型腔进行活动,第一顶杆同步带动翘板进行活动且使得下压面始终贴合在抵触面上,下压面配合抵触面使得顶出件在顶块的侧面进行弹性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成型后的产品在型腔内部的顺利脱模。脱模。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塑料产品的制作中,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知道该塑料产品是什么牌子,都会在塑料产品上注塑好孤岛logo,而在实际注塑时,需要将孤岛logo的注入流道设置产品底部的中心位置,这就导致模仁上的其他流道需要拐弯,往往需要从上往下折弯进入产品底部的中心位置并和孤岛logo的注入流道连通,此种结构会导致拐弯的流道绕过顶杆的顶块,产品成型后需要脱模时,顶块的活动很容易和流道内部成型的结构相互勾住,进而导致拉伤成型的产品,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其结构包括动模模仁、定模模仁以及设置在动模模仁上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的顶部设有顶块,动模模仁和定模模仁相互抵触成型为型腔,动模模仁上设有绕过顶块的流道,流道连通在型腔的内部,其创新点在于:其结构还包括可在顶块侧面弹性活动的顶出件和固定在动模模仁上的压块,动模模仁上开设有侧面槽,侧面槽连通在流道的内部,顶出件位于侧面槽的内部且弹性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流道,压块的顶部延伸在侧面槽的内部,顶出件上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上设有抵触面,压块的顶部设有卡在活动槽内部的下压面;
[0008]第一顶杆上设有可活动的翘板,翘板上设有第二顶杆,翘板带动第二顶杆朝向或者远离型腔进行活动,第一顶杆同步带动翘板进行活动且使得下压面始终贴合在抵触面上,下压面配合抵触面使得顶出件在顶块的侧面进行弹性活动。
[0009]进一步的,上述抵触面平行于流道,下压面倾斜设置,下压面顶部朝向型腔的延伸方向逐渐靠近流道,下压面底部远离型腔的延伸方向逐渐远离流道。
[0010]进一步的,上述抵触面上设有可转动的滚珠,滚珠抵触在下压面上。
[0011]进一步的,上述顶块的侧面设有两个滑动柱,顶出件上设有U型管,U型管的两个端口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动柱上,U型管两个端口的内部设有限位板,滑动柱上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顶在限位板上。
[0012]进一步的,上述顶出件包括横向设置在侧面槽内部的连接块以及固定在连接块一侧的顶针,所述U型管固定在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活动槽开设在连接块上,顶针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流道。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在型腔内部的产品进行脱模时,优先将流道内部的结构进行脱离,从而避免流道内部的结构勾住顶块,保证了产品在型腔内部的顺利脱模。
[0015]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顶出件在侧面槽内部的侧面剖面图。
[0018]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如图1到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结构包括动模模仁101、定模模仁102以及设置在动模模仁101上的第一顶杆100,第一顶杆100的顶部设有顶块1,动模模仁101和定模模仁102相互抵触成型为型腔103,动模模仁101上设有绕过顶块1的流道104,流道104连通在型腔103的内部,其结构还包括可在顶块1侧面弹性活动的顶出件2和固定在动模模仁101上的压块3,动模模仁101上开设有侧面槽4,侧面槽4连通在流道104的内部,顶出件2位于侧面槽4的内部且弹性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流道104,压块3的顶部延伸在侧面槽4的内部,顶出件2上设有活动槽5,活动槽5上设有抵触面51,压块3的顶部设有卡在活动槽5内部的下压面31;
[0021]第一顶杆100上设有可活动的翘板105,翘板105上设有第二顶杆200,翘板105带动第二顶杆200朝向或者远离型腔103进行活动,第一顶杆100同步带动翘板105进行活动且使得下压面31始终贴合在抵触面51上,下压面31配合抵触面51使得顶出件2在顶块1的侧面进行弹性活动。
[0022]在本技术中,在型腔103内部的产品成型以后,将产品顶出脱模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外界动力的带动下,第一顶杆100朝向型腔103运动一定距离,带动顶块1、翘板105、第二顶杆200向型腔103运动一定距离,在顶块1运动过程中,顶出件2在侧面槽4的内部同步向型腔103的方向进行活动,其活动范围能够确保下压面31始终贴合在抵触面51上,从而保证下压面31和抵触面51能够始终相互配合,而在顶块1向型腔103的方向进行运动时,下压面31配合抵触面51使得顶出件2在顶块1的侧面进行弹性活动,从而使得顶出件2向流道104的方向进行弹性活动,进而使得顶出件2将流道104内部成型的结构脱离流道104,随后,外界动力推动翘板105进行活动,使得第二顶杆200朝向型腔103的方向继续活动,第二顶杆200将型腔103上成型的产品顶出,实现产品的脱模。
[0023]在本技术中,在完成产品在型腔103内部的脱模以后,翘板105在外界动力下优先活动到原来位置,随后外界动力带动第一顶杆100恢复到原来位置,带动顶块1恢复到原来位置,顶出件2在侧面槽4的内部远离型腔103的方向进行活动,下压面31配合抵触面51使得顶出件2在顶块1的侧面进行弹性活动,从而使得顶出件2远离流道104的方向进行弹性活动,顶出件2在侧面槽4恢复到原来位置,为下一次的产品脱模做好准备。
[0024]在本技术中,在型腔103内部的产品进行脱模时,优先将流道104内部的结构进行脱离,从而避免流道104内部的结构勾住顶块1,保证了产品在型腔103内部的顺利脱模。
[0025]在本技术中,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抵触面51平行于流道104,下压面31倾斜设置,下压面31顶部朝向型腔103的延伸方向逐渐靠近流道104,下压面31底部远离型腔103的延伸方向逐渐远离流道104。
[0026]在本技术中,下压面31和抵触面51相互配合的过程如下:在顶块1向型腔103
的方向运动时,抵触面51同步向型腔103的方向进行活动,而下压面31顶部在靠近型腔103方向的位置靠近流道104,在抵触面51逐渐抵触到下压面31的顶部时,在顶出件2弹性活动的作用下,顶出件2向流道104的方向进行弹性活动,而在顶块1远离型腔103的方向进行运动时,抵触面51同步远离型腔103的方向进行活动,而下压面31底部在远离型腔103方向的位置逐渐远离流道104,因此,在抵触面51逐渐抵触到下压面31的底部时,在顶出件2弹性活动的作用下,顶出件2远离流道104的方向进行弹性活动,从而使得顶出件2恢复到原来位置。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孤岛类塑料制品成型后的二次顶出装置,其结构包括动模模仁(101)、定模模仁(102)以及设置在动模模仁(101)上的第一顶杆(100),所述第一顶杆(100)的顶部设有顶块(1),所述动模模仁(101)和所述定模模仁(102)相互抵触成型为型腔(103),所述动模模仁(101)上设有绕过所述顶块(1)的流道(104),所述流道(104)连通在所述型腔(10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还包括可在顶块(1)侧面弹性活动的顶出件(2)和固定在动模模仁(101)上的压块(3),所述动模模仁(101)上开设有侧面槽(4),所述侧面槽(4)连通在所述流道(104)的内部,所述顶出件(2)位于所述侧面槽(4)的内部且弹性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流道(104),所述压块(3)的顶部延伸在所述侧面槽(4)的内部,所述顶出件(2)上设有活动槽(5),所述活动槽(5)上设有抵触面(51),所述压块(3)的顶部设有卡在所述活动槽(5)内部的下压面(31);所述第一顶杆(100)上设有可活动的翘板(105),所述翘板(105)上设有第二顶杆(200),所述翘板(105)带动所述第二顶杆(200)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型腔(103)进行活动,所述第一顶杆(100)同步带动所述翘板(105)进行活动且使得所述下压面(31)始终贴合在所述抵触面(51)上,所述下压面(31)配合所述抵触面(51)使得所述顶出件(2)在顶块(1)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王植杨荣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柏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