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组合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83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组合增压装置,它是由气压装置和辅助液压装置组成,气压装置包括上设气缸盖和进气装置的气缸体、第一活塞、活塞杆、套设在活塞杆上的锥形弹簧、排气孔和中央孔体,辅助液压装置由油压装置和装油装置组成,油压装置包括套设在中央孔体下端上的油缸体、第二活塞及第二活塞上的增压油腔、套设在上的增压油腔碟簧,增压油腔的上端口设在中央孔体内壁的下端口上,且活塞杆能够在中央孔体内壁和增压油腔内壁之间上下移动,装油装置连接在中央孔体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和紧凑,操作简便,增压效率好的优点。增压效率好的优点。增压效率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组合增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增压
,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气动传动系统中使用的气液组合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增压装置主要有手动、液压和气动式增压装置,这些增压装置大多都存在着增压效率低、体积大、重量重等问题。气液组合增压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上述缺点,但是,目前使用的气液组合增压装置有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麻烦、增压效率待于提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一个主气缸和一个辅助液压缸组合而成且不需要额外液压系统并能够获得倍数增压,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的气液组合增压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它是由气压装置和辅助液压装置组成,气压装置包括上设气缸盖的气缸体,气缸体上设有的上设进气装置的进气口,气缸体内设有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设有的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和气缸体下底面之间且套设在活塞杆上的锥形弹簧,气缸体下底面上设有的排气孔和中央孔体,辅助液压装置由油压装置和装油装置组成,油压装置包括套设在中央孔体下端上的油缸体,油缸体内设有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设有的增压油腔,设置在油缸体内壁台阶面上的平垫、设置在第二活塞外圆柱面沟槽里的轴用挡圈、套设于第二活塞并位于轴用挡圈下面的压垫、套设于第二活塞外圆柱面并设置在压垫和平垫之间的碟簧,增压油腔的上端口设在中央孔体内壁的下端口上,且活塞杆能够在中央孔体内壁和增压油腔内壁之间上下移动,装油装置中设有的过渡油腔连接在中央孔体内壁上。
[0006]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口上设有的气管,气管上设有的进气管,气管和进气管之间设有的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上设有的电磁铁。
[0007]所述活塞杆与位于过渡油腔上侧之间的中央孔体内壁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位于第六密封圈下侧的中央孔体内壁上设有沟槽且沟槽内设有第二孔用挡圈,位于第二孔用挡圈下面的中央孔体内设有隔套,位于隔套下面的中央孔体内设有第五密封圈,位于第五密封圈下面的中央孔体内设有沟槽且沟槽中设有第一孔用挡圈。
[0008]所述的装油装置包括气缸体内设有的装油腔和过渡油腔,过渡油腔的一端连接在隔套和第五密封圈之间的中央孔体内壁上,过渡油腔的另一端和气缸体之间设有第二螺塞,第二螺塞和气缸体之间设有第二组合垫圈,装油腔的上端和气缸体之间设有第一螺塞,第一螺塞和气缸体之间设有的第一组合垫圈,装油腔的下端连接在过渡油腔上。
[0009]所述的第一活塞与气缸体之间设有第七密封圈,第七密封圈位于第一活塞外圆柱面上设有的沟槽上;
[0010]所述的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设有第一螺钉和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气缸盖
上设有的沟槽上。
[0011]所述的第一活塞和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二螺钉和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活塞上设有的沟槽上。
[0012]所述的第二活塞与油缸体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位于第二活塞外壁设有的沟槽上。
[0013]所述的气缸体和油缸体之间设有第三螺钉,气缸体底部台阶外圆柱面和油缸体内孔斜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0014]本技术气液组合增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因为由一个主气缸和一个辅助液压缸组合而成,它以气压作为动力源,不需要额外液压系统,只需在油腔内灌满液压油,就能够获得倍数增力,所以具有结构简单和紧凑、操作简便、增压效率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的气缸体内进入压缩空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螺钉;2、第一密封圈;3、进气口;4、第二密封圈;5、第二螺钉;6、气缸盖;7、第一活塞;8、第一组合垫圈;9、装油腔;10、第一螺塞;11、第二螺塞;12、第二组合垫圈;13、过渡油腔;14、隔套;15、第三密封圈;16、轴用挡圈;17、平垫;18、油缸体;19、第二活塞;20、增压油腔;21、第四密封圈;22、碟簧;23、压垫;24、第一孔用挡圈;25、第五密封圈;26、排气孔;27、第三螺钉;28、第二孔用挡圈;29、第六密封圈;30、气缸体;31、锥形弹簧;32、活塞杆;33、第七密封圈;34、电磁铁;35、进气管;36、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37、气管;38、中央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气液组合增压装置是由气压装置和辅助液压装置组成,气压装置包括上设气缸盖6的气缸体30,气缸体30上设有的上设进气装置的进气口3,气缸体30内设有的第一活塞7,第一活塞7上设有的活塞杆32,位于第一活塞7和气缸体30下底面之间且套设在活塞杆32上的锥形弹簧31,气缸体30下底面上设有的排气孔26和中央孔体38,辅助液压装置由油压装置和装油装置组成,油压装置包括套设在中央孔体38下端上的油缸体18,油缸体18内设有的第二活塞19,第二活塞19上设有的增压油腔20,设置在油缸体18内壁台阶面上的平垫17、设置在第二活塞19外圆柱面沟槽里的轴用挡圈16、套设于第二活塞19并位于轴用挡圈16下面的压垫23、套设于第二活塞19外圆柱面并设置在压垫23和平垫17之间的碟簧22,增压油腔20的上端口设在中央孔体38内壁的下端口上,且活塞杆32能够在中央孔体38内壁和增压油腔20内壁之间上下移动,装油装置中设有的过渡油腔13连接在中央孔体38内壁上。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口3上设有的气管37,气管37上设有的进气管35,气管37和进气管35之间设有的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36,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36上设有的电磁铁34。所述活塞杆32与位于过渡油腔13上侧之间的中央孔体38内壁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29,位于第六密封圈29下侧的中央孔体38内壁上设有沟槽且沟槽内设有第二孔用挡圈28,位于第二孔用挡圈28下面的中央孔体38内设有隔套14;位于隔套14下面的中
央孔体38内设有第五密封圈25,位于第五密封圈25下面的中央孔体38内设有沟槽且沟槽中设有第一孔用挡圈24。所述的装油装置包括气缸体30内设有的装油腔9和过渡油腔13,过渡油腔13的一端连接在隔套14和第五密封圈25之间的中央孔体38内壁上,过渡油腔13的另一端和气缸体30之间设有第二螺塞11,第二螺塞11和气缸体30之间设有第二组合垫圈12,装油腔9的上端和气缸体30之间设有第一螺塞10,第一螺塞10和气缸体30之间设有的第一组合垫圈8,装油腔9的下端连接在过渡油腔13上。所述的第一活塞7与气缸体30之间设有第七密封圈33,第七密封圈33位于第一活塞7外圆柱面上设有的沟槽上。所述的气缸盖6和气缸体30之间设有第一螺钉1和第一密封圈2,第一密封圈2位于气缸盖6上设有的沟槽上。所述的第一活塞7和活塞杆32之间设有第二螺钉5和第二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4位于第一活塞7上设有的沟槽上。所述的第二活塞19与油缸体18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21,第四密封圈21位于第二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组合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气压装置和辅助液压装置组成,气压装置包括上设气缸盖的气缸体,气缸体上设有的上设进气装置的进气口,气缸体内设有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设有的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和气缸体下底面之间且套设在活塞杆上的锥形弹簧,气缸体下底面上设有的排气孔和中央孔体,辅助液压装置由油压装置和装油装置组成,油压装置包括套设在中央孔体下端上的油缸体,油缸体内设有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设有的增压油腔,设置在油缸体内壁台阶面上的平垫、设置在第二活塞外圆柱面沟槽里的轴用挡圈、套设于第二活塞并位于轴用挡圈下面的压垫、套设于第二活塞外圆柱面并设置在压垫和平垫之间的碟簧,增压油腔的上端口设在中央孔体内壁的下端口上,且活塞杆能够在中央孔体内壁和增压油腔内壁之间上下移动,装油装置中设有的过渡油腔连接在中央孔体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组合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口上设有的气管,气管上设有的进气管,气管和进气管之间设有的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上设有的电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组合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与位于过渡油腔上侧之间的中央孔体内壁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位于第六密封圈下侧的中央孔体内壁上设有沟槽且沟槽内设有第二孔用挡圈,位于第二孔用挡圈下面的中央孔体内设有隔套,位于隔套下面的中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学刘超郭春晖王长武关俊卿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龙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