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安全门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43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夹安全门禁,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安装座、立柱和防夹门组件,所述设备腔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门槽内设有防夹门组件,所述防夹门组件包括装配座、门板和限位机构,所述装配座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装配座下方活动设有门板,所述装配座顶部一侧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立柱上通过支杆设有第一感应器,所述底座靠近立柱一端上方设有感应区,所述感应区内部设有感应板,所述感应板下方设有第二感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防夹安全门禁设置成由安装座、移动机构、防夹门组件、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等组成,能够实现双重防夹保护,双重防夹保护使得门禁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高,可以有效避免夹人事件发生。可以有效避免夹人事件发生。可以有效避免夹人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夹安全门禁


[0001]本技术涉及门禁
,尤其涉及一种防夹安全门禁。

技术介绍

[0002]门禁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小区门口是最为常见的设立门禁的通道,现有的门禁不但具有人脸识别等智能化开关功能,且具备防夹,防风等安全防护功能。
[0003]现有的防夹门禁通过感应器感应规定范围内有无行人、车辆或者物品来实现控制门体的开合,当在门体在闭合过程中感应器感应到有行人、车辆或者物品出现在闭合范围内,则控制门体停止闭合并执行门体打开指令,以此实现防夹保护。但是这种安全门禁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当感应器发生感应失灵时,仍无法避免发生门禁夹人的事故发生,依靠单一的感应器实现防夹保护不够完善。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夹安全门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夹安全门禁,通过将防夹安全门禁设置成由安装座、移动机构、防夹门组件、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等组成,能够实现双重防夹保护,双重防夹保护使得门禁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高,可以有效避免夹人事件发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夹安全门禁,包括底座、安装座、立柱和防夹门组件,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侧设有立柱,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门槽,所述安装座内部上方设有设备腔,所述设备腔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门槽内设有防夹门组件,所述防夹门组件包括装配座、门板和限位机构,所述装配座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装配座下方活动设有门板,所述装配座顶部一侧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门板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上通过支杆设有第一感应器,所述底座靠近立柱一端上方设有感应区,所述感应区内部设有感应板,所述感应板下方设有第二感应器。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丝杆和移动座,所述设备腔内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另一端与设备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移动座。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设备腔底部设有通槽,所述移动座下端贯穿通槽后与装配座顶部连接,所述移动座上端与设备腔内部上方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配座底部设有滑槽,所述门板顶部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外壳、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丝杆和套管,所述装配座顶部靠近立柱的一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
机输出端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连接有套管,所述装配座上设有滑孔,所述门板顶部设有与滑孔位置适配的限位孔,所述套管外壁与滑孔滑动连接,且所述套管下端与限位孔插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有多组,所述装配座靠近立柱的一端下方设有限位条,所述门板靠近立柱的一侧设有与限位条适配的限位挡槽。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板包括门框和轻质网格板,所述门框内部可拆卸设有轻质网格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防夹安全门禁设置成由安装座、移动机构、防夹门组件、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等组成,能够实现双重防夹保护,防夹门组件作为一个整体与移动机构、第一感应器配合时形成第一重防夹保护,通过第一感应器感应有无行人等出现在防夹门组件的闭合过程中来实现控制防夹门组件在移动机构上的开合控制;当第一感应器发生失灵事,组成防夹门组件的装配座、门板和限位机构单独使用,第二感应器感应到无行人等出现在防夹门组件的闭合范围内时,限位机构解除对装配座、门板的限位连接,行人碰到门板时直接将门板挤压移动到装配座内部一侧去,以此实现防止门板与立柱发生夹人事件;双重防夹保护使得门禁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高,可以有效避免夹人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外观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滑槽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防夹门组件防夹保护第一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防夹门组件防夹保护第二示意图。
[0019]其中:1、底座;2、安装座;3、立柱;4、门槽;5、设备腔;6、装配座;7、门板;8、限位机构;9、第一感应器;10、感应板;11、第二感应器;12、感应区;13、第一伺服电机;14、第一丝杆;15、移动座;16、滑槽;17、外壳;18、第二伺服电机;19、第二丝杆;20、套管;21、滑孔;22、限位孔;23、弹簧;24、限位条;25、限位挡槽;26、门框;27、轻质网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实施例一
[0022]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防夹安全门禁,包括底座1、安装座2、立柱3和防夹门组件,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一侧设有立柱3,所述安装座2内设有门槽4,所述安装座2内部上方设有设备腔5,所述设备腔5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门槽4内设有防夹门组件,所述防夹门组件包括装配座6、门板7和限位机构8,所述装配座6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装配座6下方活动设有门板7,所述装配座6顶部一侧设有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与门板7活动连接,所述立柱3上通过支杆设有第一感应器9,所述底座1靠近立柱3一端上方设有感应区12,所述感应区12内部设有感应板10,所述感应板10下方设有第二感应
器11。
[0023]本技术的防夹安全门禁使用时,在第一感应器9正常状态下门禁的防夹保护由第一感应器9、移动机构、防夹门组件实现,第一感应器9感应到有人需要通过门禁时,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本技术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控制移动机构上的防夹门组件移动至门槽4内部,实现开门放行,当第一感应器9安装座2与立柱3之间的行人未离开,则控制移动机构将防夹门组件移动至门槽4外部,以此实现防夹保护;当第一感应器9发生失灵,即安装座2与立柱3之间的行人未离开而移动机构执行了将防夹门组件移动至门槽4外部这一动作指令,即视为发生夹人事件,(本技术的门板7为了实现防夹人功能,门板7的高度应足够高,高于人的身高)此时由于防夹门组件移动到感应区12一侧时,第二感应器11仍感应到感应板10上有行人未离开,第二感应器11的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限位机构8释放对装配座6与门板7之间的限位连接,使得门板7能够在装配座6上进行滑动,当门板7接触到感应板10上的行人时,行人会将门板7挤压到装配座6下方一侧,防止门板7与立柱3发生夹人事故,实现防夹保护,当行人离开感应区12,门板7复位,此时第二感应器11感应到感应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夹安全门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安装座(2)、立柱(3)和防夹门组件,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一侧设有立柱(3),所述安装座(2)内设有门槽(4),所述安装座(2)内部上方设有设备腔(5),所述设备腔(5)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门槽(4)内设有防夹门组件,所述防夹门组件包括装配座(6)、门板(7)和限位机构(8),所述装配座(6)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装配座(6)下方活动设有门板(7),所述装配座(6)顶部一侧设有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与门板(7)活动连接,所述立柱(3)上通过支杆设有第一感应器(9),所述底座(1)靠近立柱(3)一端上方设有感应区(12),所述感应区(12)内部设有感应板(10),所述感应板(10)下方设有第二感应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夹安全门禁,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3)、第一丝杆(14)和移动座(15),所述设备腔(5)内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1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3)输出端设有第一丝杆(14),所述第一丝杆(14)另一端与设备腔(5)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4)上设有移动座(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夹安全门禁,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5)底部设有通槽,所述移动座(15)下端贯穿通槽后与装配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万章高宏吴成龙汤圣保杨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熠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