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37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属于楼承板支撑技术领域,包括中部支顶梁和条凳式斜支撑,条凳式斜支撑的底部支承在主体结构钢梁的下翼缘顶部,中部支顶梁支顶在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部,从而将钢筋桁架楼承板所受压力和自身重力传力至主体结构钢梁,有效防止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混凝土时下挠变形。由于该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底部支承在主体结构钢梁上,有效利用主体结构进行受力,而无需支设在地面,所以只需要占用很少的空间,不影响其他作业面的施工。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安装和拆除过程也非常简便,不需要耗费较多人力和时间,降低工人操作的施工难度,相对于传统落地式支撑架,大大降低工程成本和施工周期。低工程成本和施工周期。低工程成本和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


[0001]本技术属于楼承板支撑
,具体为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板相比,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使用寿命高、抗裂性能好、耐火性能好、性价比高,而且运输方便,因此,钢筋桁架楼承板已经逐渐取代钢筋混凝土板,与钢结构配合使用,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中。但是钢结构主体的钢梁之间的间距过大时,需要对钢筋桁架楼承板进行回顶支撑,防止钢筋桁架楼承板发生下挠变形。
[0003]为了对钢筋桁架楼承板进行回顶支撑,通常的做法是在地面上搭设5

6米高满堂脚手架,支撑在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部。但是这样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影响其他作业面的施工。而且搭设满堂脚手架需要耗费很高的成本和很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以解决搭设满堂脚手架对钢筋桁架楼承板进行回顶支撑存在占用空间大,影响其他作业面施工;成本高和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包括中部支顶梁和条凳式斜支撑,所述中部支顶梁设置在楼承板底部与两道平行的主体结构钢梁之间,并且所述中部支顶梁平行所述主体结构钢梁设置,所述条凳式斜支撑连接在中部支顶梁的两侧,并且条凳式斜支撑的底部设置在主体结构钢梁的下翼缘顶部。
[0006]优选地,所述条凳式斜支撑的腰部与主体结构钢梁的下翼缘顶部之间还设有辅助斜撑,所述辅助斜撑对称设置在条凳式斜支撑的两侧。
[0007]优选地,所述条凳式斜支撑的底部平行主体结构钢梁的下翼缘设有底部支撑梁。
[0008]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梁沿主体结构钢梁的下翼缘间隔设置,每根条凳式斜支撑、条凳式斜支撑两侧的两根辅助斜撑形成的整体结构底部设有一根底部支撑梁。
[0009]优选地,所述条凳式斜支撑对称设置在中部支顶梁的两侧。
[0010]优选地,所述条凳式斜支撑沿中部支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中部支顶梁的底部垂直设有中部支座,所述条凳式斜支撑的顶部与中部支座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中部支顶梁的顶部与楼承板的底部之间设有斜楔。
[0013]优选地,所述斜楔为木楔。
[0014]优选地,所述中部支顶梁和条凳式斜支撑均为木方或方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包括中部支顶梁和连接在中部支顶梁两侧的条凳式斜支撑,将条凳式斜支撑的底部支承在主体结构钢梁的下翼缘顶部,将中部支顶梁支顶在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部,从而
将钢筋桁架楼承板所受压力和自身重力传力至主体结构钢梁,有效防止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混凝土时下挠变形。中部支顶梁与钢筋桁架楼承板之间局部有缝隙时采用斜楔快速填缝塞紧,从而保证整体均匀受力,而且由于该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底部支承在主体结构钢梁上,有效利用主体结构进行受力,而无需支设在地面,所以只需要占用很少的空间,不影响其他作业面的施工。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安装和拆除过程也非常简便,不需要耗费较多人力和时间,降低工人操作的施工难度,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安拆回顶临时支撑架施工周期,加快了结构施工的整体施工进度,相对于传统落地式支撑架,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一(省略楼承板);
[0017]图2为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二。
[0018]附图标注:1

中部支顶梁、2

条凳式斜支撑、3

主体结构钢梁、4

辅助斜撑、5

底部支撑梁、6

中部支座、7

楼承板、8

斜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和2所示为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该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可以采用木方制作,也可以采用方钢制作。楼承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该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包括中部支顶梁1和条凳式斜支撑2,中部支顶梁1设置在楼承板7底部与两道平行的主体结构钢梁3之间,并且中部支顶梁1平行主体结构钢梁3设置,条凳式斜支撑2连接在中部支顶梁1的两侧,并且条凳式斜支撑2的底部设置在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顶部,从而将楼承板7所受压力和自身重力传力至主体结构钢梁3,有效防止楼承板7下挠
变形。
[0024]为了防止中部支顶梁1与条凳式斜支撑2连接处的应力过于集中,本技术在中部支顶梁1的底部垂直设有中部支座6,条凳式斜支撑2的顶部与中部支座6连接。
[00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条凳式斜支撑2对称设置在中部支顶梁1的两侧,条凳式斜支撑2沿中部支顶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保证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稳定性,并且使得整个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能够均匀承受楼承板7的重力及所受压力。
[0026]为了防止条凳式斜支撑2发生倾斜,本技术在条凳式斜支撑2的腰部与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顶部之间还设有辅助斜撑4,辅助斜撑4对称设置在条凳式斜支撑2的两侧。
[0027]为了提高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技术在条凳式斜支撑2的底部平行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支顶梁(1)和条凳式斜支撑(2),所述中部支顶梁(1)设置在楼承板(7)底部与两道平行的主体结构钢梁(3)之间,并且所述中部支顶梁(1)平行所述主体结构钢梁(3)设置,所述条凳式斜支撑(2)连接在中部支顶梁(1)的两侧,并且条凳式斜支撑(2)的底部设置在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凳式斜支撑(2)的腰部与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顶部之间还设有辅助斜撑(4),所述辅助斜撑(4)对称设置在条凳式斜支撑(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凳式斜支撑(2)的底部平行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设有底部支撑梁(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于既有主体结构钢梁上的楼承板回顶临时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梁(5)沿主体结构钢梁(3)的下翼缘间隔设置,每根条凳式斜支撑(2)、条凳式斜支撑(2)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兵周少云郭路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