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风系统及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166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风系统及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本二次风系统包括:位于前拱上段的上层上风喷嘴、位于后拱中段的上层下风喷嘴、位于前拱下段的下层上风喷嘴、位于后拱下段的下层下风喷嘴;上层上风与上层下风相切于第一切圆,下层上风与下层下风相切于第二切圆,第一切圆位于第一三角形内,第二切圆位于第二三角形内,可强化烟气的湍流程度,并增加烟气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上下两层的二次风的设置,更加强化了二次风的作用,使的烟气的湍流程度更强,停留时间更长;使得烟气混合更加充分,提升了焚烧炉的整体燃烧效率。烧炉的整体燃烧效率。烧炉的整体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风系统及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炉
,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风系统及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工作原理一般是:垃圾通过进料斗进入倾斜向下的炉排(炉排分为干燥区、燃烧区、燃尽区),由于炉排之间的交错运动,将垃圾向下方推动,使垃圾依次通过炉排上的各个区域(垃圾由一个区进入到另一区时,起到一个大翻身的作用),直至燃尽排出炉膛。其中,位于焚烧炉排下部的一次风供风系统、位于炉喉区域的二次风供风系统分别向炉膛内供应空气。
[0003]现有的垃圾焚烧炉的二次风形式相对独立,前后拱喷出的二次风的风向没有相互配合,对烟气流向的作用不协同,使得烟气混合不充分、烟气在炉膛内停留时间短。这样导致了焚烧炉的整体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风系统及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以解决焚烧炉炉喉部的二次风系统对烟气流向的作用不协同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风系统,用于向炉喉区域供风;所述炉喉区域由前拱和后拱构成;所述前拱包括前拱上段和前拱下段,所述后拱包括后拱上段、后拱中段、后拱下段和后拱末段;其中前拱下段的延长线、后拱下段的延长线和后拱中段围成第一三角形,后拱下段的延长线、后拱末段的延长线和前拱下段围成第二三角形;以及所述二次风系统包括位于前拱上段的上层上风喷嘴、位于后拱中段的上层下风喷嘴、位于前拱下段的下层上风喷嘴、位于后拱下段的下层下风喷嘴;其中所述上层上风喷嘴喷出的上层上风与上层下风喷嘴喷出的上层下风相切于第一切圆,所述下层上风喷嘴喷出的下层上风与下层下风喷嘴喷出的下层下风相切于第二切圆;其中所述第一切圆位于第一三角形内,第二切圆位于第二三角形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圆的直径为1.8~2.2m;所述第二切圆的直径为1.8~2.2m。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圆、第二切圆的直径为2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角形的面积、第二三角形的面积、炉喉区域的面积比为(0.2~0.3):(0.4~0.6):1。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角形的面积、第二三角形的面积、炉喉区域的面积比为(0.26~0.27):(0.4~0.5):1。
[0010]又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包括:炉喉区域,以及用于向炉喉区域供风的如上所述的二次风系统。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拱包括:前拱上段和前拱下段,所述前拱下段自前拱上段的下端朝向炉排上游弯折;以及所述后拱包括:后拱上段,竖向设置;后拱中段,其上端与后拱上段
的下端连接,且朝向炉排上游弯折;后拱下段,其上端与后拱中段的下端连接,且朝向炉排下游弯折;后拱末段,其上端与后拱下段的下端连接,且与炉排平行。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后拱末段的延长线与后拱下段在炉膛内的夹角为α;所述后拱下段的延长线与后拱中段在炉膛内的夹角为β;所述后拱上段与前拱下段的延长线在炉膛内的夹角为θ;所述前拱下段与后拱下段的延长线在炉膛内的夹角为ζ;所述前拱下段的延长线与后拱下段的延长线在炉膛内的夹角为γ;所述前拱下段的延长线与前拱上段在炉膛内的夹角为δ;其中α为20
°
~30
°
,β为40
°
~50
°
,θ为100
°
~110
°
,ζ为110
°
~120
°
,γ为60
°
~70
°
,δ为80
°
~90
°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二次风系统的上层上风与上层下风相切于第一切圆,下层上风与下层下风相切于第二切圆,第一切圆位于第一三角形内,第二切圆位于第二三角形内,可强化烟气的湍流程度,并增加烟气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上下两层的二次风的设置,更加强化了二次风的作用,使的烟气的湍流程度更强,停留时间更长;使得烟气混合更加充分,提升了焚烧炉的整体燃烧效率。
[0014]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二次风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炉喉区域的前后拱的构造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炉喉区域1、前拱2、前拱上段21、前拱下段22、后拱3、后拱上段31、后拱中段32、后拱下段33、后拱末段34、第一三角形4、第二三角形5、上层上风喷嘴61、上层下风喷嘴62、下层上风喷嘴63、下层下风喷嘴64、第一切圆71、第二切圆72、炉排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风系统,用于向炉喉区域1供风;所述炉喉区域1由前拱2和后拱3构成;所述前拱2包括前拱上段21和前拱下段22,所述后拱3包括后拱上
段31、后拱中段32、后拱下段33和后拱末段34;其中前拱下段22的延长线、后拱下段33的延长线和后拱中段32围成第一三角形4,后拱下段33的延长线、后拱末段34的延长线和前拱下段22围成第二三角形5;以及所述二次风系统包括位于前拱上段21的上层上风喷嘴61、位于后拱中段32的上层下风喷嘴62、位于前拱下段22的下层上风喷嘴63、位于后拱下段33的下层下风喷嘴64;其中所述上层上风喷嘴61喷出的上层上风与上层下风喷嘴62喷出的上层下风相切于第一切圆71,所述下层上风喷嘴63喷出的下层上风与下层下风喷嘴64喷出的下层下风相切于第二切圆72;其中所述第一切圆71位于第一三角形4内,第二切圆72位于第二三角形5内。
[0024]在本实施例中,二次风系统的上层上风与上层下风相切于第一切圆71,下层上风与下层下风相切于第二切圆72,第一切圆71位于第一三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向炉喉区域(1)供风;所述炉喉区域(1)由前拱(2)和后拱(3)构成;所述前拱(2)包括前拱上段(21)和前拱下段(22),所述后拱(3)包括后拱上段(31)、后拱中段(32)、后拱下段(33)和后拱末段(34);其中前拱下段(22)的延长线、后拱下段(33)的延长线和后拱中段(32)围成第一三角形(4),后拱下段(33)的延长线、后拱末段(34)的延长线和前拱下段(22)围成第二三角形(5);以及所述二次风系统包括位于前拱上段(21)的上层上风喷嘴(61)、位于后拱中段(32)的上层下风喷嘴(62)、位于前拱下段(22)的下层上风喷嘴(63)、位于后拱下段(33)的下层下风喷嘴(64);其中所述上层上风喷嘴(61)喷出的上层上风与上层下风喷嘴(62)喷出的上层下风相切于第一切圆(71),所述下层上风喷嘴(63)喷出的下层上风与下层下风喷嘴(64)喷出的下层下风相切于第二切圆(72);其中所述第一切圆(71)位于第一三角形(4)内,第二切圆(72)位于第二三角形(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圆(71)的直径为1.8~2.2m;所述第二切圆(72)的直径为1.8~2.2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圆(71)、第二切圆(72)的直径为2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形(4)的面积、第二三角形(5)的面积、炉喉区域(1)的面积比为(0.2~0.3):(0.4~0.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形(4)的面积、第二三角形(5)的面积、炉喉区域(1)的面积比为(0.26~0.27):(0.4~0.5):1。6.一种生活垃圾逆推炉排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吴永新付志臣孙丽娟周飞飞徐辰阳吴明洪益州钱中华张二威赵峰峰黄冰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