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44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包含:着色剂(A)、分散树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及聚合性化合物(E),所述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着色剂(A)包含蓝色颜料(A1)或紫色颜料(A2),着色剂(A)的含量在所有不挥发成分中为45质量%~70质量%,分散树脂(B)包含胺值为70mgKOH/g~150mgKOH/g的分散树脂(B1),光聚合引发剂(D)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及通式(2)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光聚合引发剂。组中的至少一种光聚合引发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于制作液晶显示装置、及固体摄像元件等中使用的滤色器而言适宜的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

MOS)、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所代表的固体摄像元件通常在其光接收元件上分别配置具备B(蓝色)、G(绿色)、R(红色)的加法混合的原色滤光段的滤色器来进行颜色分解。近年来,由于固体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有每一像素的面积变小的倾向,强烈要求固体摄像元件中所使用的滤色器薄膜化。
[0003]进而,即便将滤色器薄膜化,也要求分光波长的形态保持现有形态。若如此,则需要提高滤色器的像素中所含的着色剂的浓度。因此,需要提高用于制作滤色器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的浓度。
[0004]然而,为了提高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的浓度,需要减少其他成分,从而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稳定性方面产生问题。因此,与薄膜化的并存成为课题。
[0005]进而,若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所含的着色剂的浓度变高,则有涂膜对于碱性显影液的溶解性显著降低的倾向,因此存在显影时在未曝光部的基板上或遮光层上产生残渣的问题。另外,随着滤色器的高颜色再现,有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所含的颜料越来越微细化的倾向,但为了使经微细化的颜料稳定地分散,有效的是使用胺值高的分散树脂。但是,若使用胺值高的分散树脂,则利用碱性显影液进行的显影自身变困难。
[0006]因此,作为针对着色剂的高浓度、显影性、显影时在未曝光部的基板上或遮光层上的残渣方面的问题的对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着色剂的含量在所有不挥发成分中为30质量%~60质量%且使用了特定的光聚合性单体的着色组合物。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光引发剂。
[0007][现有技术文献][0008][专利文献][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

92839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

134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2]若将专利文献1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应用于着色剂的含量在所有不挥发成分中为45质量%以上的着色组合物,则存在像素图案的密合性差、像素缺失的问题。
[0013]若对专利文献2的使用特定引发剂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使用例如步进曝光装置增加曝光量,则虽可确保像素图案的密合性,但另一方面存在显影残渣大量残留的问题。因
此,若为了在低曝光量下对像素图案进行曝光而增加光聚合引发剂,则存在无法将像素制成薄膜的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粘度特性、分散稳定性、且即便为薄膜碱显影性及不依赖于曝光量的图案形成性也优异的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001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包含:着色剂(A)、分散树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及聚合性化合物(E),所述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
[0017]着色剂(A)包含蓝色颜料(A1)及紫色颜料(A2),
[0018]着色剂(A)的含量在所有不挥发成分中为45质量%~70质量%,
[0019]分散树脂(B)包含胺值为70mgKOH/g~150mgKOH/g的分散树脂(B1),
[0020]碱可溶性树脂(C)的酸值为80mgKOH/g~180mgKOH/g,
[0021]光聚合引发剂(D)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及通式(2)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光聚合引发剂。
[0022][化1][0023][0024]通式(1)中,R1、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4以下的烷基。R3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氧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芳基,邻接的取代基彼此可键结而形成脂肪族环或芳香环。R4表示硝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氧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芳基,邻接的取代基彼此可键结而形成脂肪族环或芳香环。
[0025]通式(2)中,R5~R7分别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4以下的烷基。
[0026]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平均官能基数3~4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在聚合性化合物(E)总量中为50质量%以上。
[0027]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色器,其中,在基材上包括由所述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形成的蓝色滤光片。
[0028]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摄像元件,其包括所述滤色器。
[0029]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所述滤色器。
[0030][专利技术的效果][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粘度特性、分散稳定性、且即便为薄膜碱显影性、及不依赖于曝光量的图案形成性也优异的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滤色器、以及使用所述滤色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术语进行定义。在表述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基”、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酰胺”的情况下,只要并无特别说明,则分别表示“丙烯酰基和/或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酸基和/或甲基丙烯酸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酰胺和/或甲基丙烯酰胺”。本说明书中所列举的“C.I.”意指染料索引(Colour Index,C.I.)。可由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形成的抗蚀剂图案也称为像素、滤光段。单体是指未反应的状态,单体单元是指使单体聚合后构成共聚物的一部分的状态。
[0033]本专利技术的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着色组合物)包含:着色剂(A)、分散树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及聚合性化合物(E),其中,
[0034]着色剂(A)包含蓝色颜料(A1)及紫色颜料(A2),
[0035]着色剂(A)的含量在所有不挥发成分中为45质量%~70质量%,
[0036]分散树脂(B)包含胺值为70mgKOH/g~150mgKOH/g的分散树脂(B1),
[0037]碱可溶性树脂(C)的酸值为80mgKOH/g~180mgKOH/g,
[0038]光聚合引发剂(D)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及通式(2)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光聚合引发剂。
[0039][化2][0040][0041]通式(1)中,R1、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4以下的烷基。R3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基、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色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包含:着色剂(A)、分散树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及聚合性化合物(E),着色剂(A)包含蓝色颜料(A1)及紫色颜料(A2),着色剂(A)的含量在所有不挥发成分中为45质量%~70质量%,分散树脂(B)包含胺值为70mgKOH/g~150mgKOH/g的分散树脂(B1),碱可溶性树脂(C)的酸值为100mgKOH/g~150mgKOH/g,光聚合引发剂(D)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及通式(2)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光聚合引发剂,通式(1)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4以下的烷基;R3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烷氧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20以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和史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翊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