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43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涉及气化炉进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第一混合管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第一混合管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一股气流推动下料管内排出的煤粉,使得整个煤粉顺着铜管的顶部来到第一通道内,最后通过延长的半圆形出料管进入到气化炉中,另一股气体推动整个转轴上的卷气扇转动,并带动整个第二通气孔一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将铜管底部空气向第一通气孔内吹动,整个铜管一端处于气化炉中,高温气体受压强作用进入到铜管中对铜管外壁进行加热,起到对下料管处进入的粉煤预加热处理。煤预加热处理。煤预加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气化炉进料
,具体为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操作压力、温度高、碳转化率高、生产强度和规模大的特点,按照原料煤形态的不同可划分为水煤浆汽化和煤粉汽化两种类型,其中粉煤汽化与水煤浆气化相比,又具有原料消耗第低,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和煤种适应性强的优势,其中粉煤加压气化工艺的前期需要将原煤去除杂质后送入磨煤机进行破碎,同时再由加热的低压氮气将其干燥,制备出合格煤粉储存于料仓中,料仓中的粉煤先后在低压氮气和高压氮气的输送下,通过气化喷嘴进入到气化炉中;
[0003]高压氮气推动粉煤进入到气化炉中时,部分粉煤在氮气的带动不断冲击气化喷嘴,长时间工作后,导致气化喷嘴内壁磨损严重,同时煤粉从气化喷嘴处进入到气化炉中,未进行预热处理,导致后期整个碳的转化率降低;
[0004]为此,我们提出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以解决
[0006]1、高压气体推动粉煤对气化喷嘴内壁冲刷强度过高,造成的气化喷嘴内壁磨损严重;
[0007]2、整个气化喷嘴内壁未对进入到气化炉内的粉煤进行预加热处理,导致整个粉煤在气化炉内的碳的转化率降低。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包括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
[0010]所述预加热机构包括铜管、转轴、第一通气孔和卷气扇,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且位于转轴的一端贯穿铜管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二混合管内,所述转轴位于第二混合管内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凸块,所述铜管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位于铜管的底部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铜管与第一混合管的相对面且位于转轴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卷气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靠近电机一侧的顶部连通有通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远离电机一侧的顶部连通有下料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的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位于第一隔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铜管的一侧贯穿通槽并通过点焊与第一混合管的内壁相固
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管内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位于第一通道的一侧通过点焊固定有半圆形出料管,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与铜管的一端相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且位于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混合管的一侧并与转轴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混合管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块,且位于密封块的底部与凸块的顶部相抵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中,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将高压气体分为两股,避免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到粉煤上导致第一混合管的内壁磨损严重,一股推动下料管内排出的煤粉,使得整个煤粉顺着铜管的顶部来到第一通道内,最后通过延长的半圆形出料管进入到气化炉中,另一股气体推动整个转轴上的卷气扇转动,并带动整个第二通气孔一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将铜管底部空气向第一通气孔内吹动,整个铜管一端处于气化炉中,高温气体受压强作用进入到铜管中对铜管外壁进行加热,起到对下料管处进入的粉煤预加热处理,提高粉煤在气化炉内的碳转化速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装置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混合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混合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混合管;2、第二混合管;3、电机;4、第一隔板;5、通槽;6、第二隔板;7、预加热机构;701、铜管;702、第一通气孔;703、转轴;704、卷气扇;705、凸块;706、第二通气孔;8、通气管;9、下料管;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半圆形出料管;13、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原煤除杂后送入磨煤机破碎,同时由经过加热的低压氨气将其干燥,制备出合格煤粉存于料仓中,再通过高压氮气将粉煤送入气化炉中,整个料仓中的煤粉先后在低压氮气和高压氮气的输送下,通过气化喷嘴进入气化炉中,整个气化喷嘴安装在气化炉外壁上并与整个气化炉相连通,具体操作时,先对整个第一混合管1通入高压氮气,再将粉煤倒入气化炉外侧的下料管9中,避免先倒入的粉煤顺着铜管701外壁进入到第一混合管1的底部,时间一长,影响整个气体在第一混合管1内流动,如图2所示,当整个高压氮气进入到第一混合管1内后,气体碰撞到铜管701表面后分成两股,减小整个高压气体的冲击力,避免流速过快的气体推动粉煤接触第一混合管1内壁,造成管壁磨损严重,由于铜管701向下倾斜,导致大量的气体来到右侧,并通过第一隔板4上的通槽5来到下料管9的底部,小量气体顺着铜管
701左侧来到第一混合管1的底部;
[0025]整个铜管70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06,当整个铜管701与第一混合管1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后,依据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原理,位于铜管701另一侧的气体将会流入铜管701中,同时进一步提高铜管701与第一混合管1之间的气体流速,位于转轴703上的卷气扇704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起来,提高第二通气孔706一侧气流流速速率,由于整个第二混合管2位于气化炉内,导致高温气体顺着第二混合管2内的第二通道11进入到铜管701内,并使整个铜管701外壁温度升高,整个从下料管9处落到铜管701顶部的粉煤开始受到高温铜管701的预加热处理,通过整个预加热机构7对粉煤的加热操作,使得顺着第二混合管2进入到气化炉内的粉煤初始温度提高,碳化率和碳化速率都大大提高;
[0026]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粉煤的预加热速率,整个进入到第一混合管1底部的高压气体顺着铜管701上的第一通气孔702进入到铜管701中,将铜管701中高温气体尽可能地向上吹动,使得高温气体更多的与铜管701顶部接触,使得整个铜管701和第二隔板6的升温速率提高,由图3所示,整个第二隔板6将第一混合管1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和铜管701外壁用于整个粉煤的预加热,下层用于高压气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包括第一混合管(1)和第二混合管(2),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7);所述预加热机构(7)包括铜管(701)、转轴(703)、第一通气孔(702)和卷气扇(704),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703),且位于转轴(703)的一端贯穿铜管(701)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二混合管(2)内,所述转轴(703)位于第二混合管(2)内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凸块(705),所述铜管(70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06),且位于铜管(701)的底部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702),所述铜管(701)与第一混合管(1)的相对面且位于转轴(703)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卷气扇(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靠近电机(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通气管(8),所述第一混合管(1)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涛周沛韩晨余朱斌刘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