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12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包括PDMS微流控芯片本体、注射泵和EP管,微流控芯片本体中间设有萃取管,萃取管包括上层流管和下层流管,上层流管两侧末端设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下层流管两侧末端设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与注射泵连通,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与EP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传统的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的结构进行改进,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与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呈上下结构,通过层流萃取,能够更好的提高萃取效果;萃取管长度设置为200mm,宽度设置为200μm,能够使三七片中皂苷获得较高的萃取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萃取效果好、有机溶剂消耗少的优点,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药品检测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于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三七片是三七的单味制剂,《中国药典》(2020年版)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等皂苷为其定量分析的指标性成分。目前,对皂苷的分离多采用传统液

液萃取法,但该种萃取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试剂用量大,且剧烈振荡易导致乳化。因此,近几年逐渐发展了微流控芯片液

液萃取方式,这种萃取方式具有快速、低耗、微型化、易集成化等优点,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有大量报道。
[0003]流控芯片液

液萃取方式最常见的是采用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如说明书附图1)对皂苷进行萃取,该种萃取方式存在明显的缺点是,从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的两个进料口分别注入药品初提液和萃取溶剂,两者呈水平设置,导致在萃取过程中容易发生萃取液从废液口流出或者废液从萃取液收集处流出的情况,影响了萃取纯度,导致萃取效果不佳。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微流控芯片,通过对常见的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的结构进行改进,不仅能够快速进行三七片中皂苷萃取,并且萃取纯度和萃取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包括PDMS微流控芯片本体、注射泵和EP管,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中间设有萃取管,该萃取管包括上部的上层流管和下部的下层流管,所述上层流管两侧末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下层流管两侧末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分别与所述注射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EP管连接。
[0008]更进一步,所述注射泵和所述EP管均有两个,所述注射泵分别为上注射泵和下注射泵,所述上注射泵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下注射泵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所述EP管分别为上EP管和下EP管,所述上EP管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所述下EP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接。
[0009]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均呈上下结构且呈90度设置。
[0010]更进一步,所述萃取管长度为20mm,宽度为200μm,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长度均为5mm。
[0011]更进一步,所述上注射泵内置有萃取溶剂,该萃取溶剂为水饱和正丁醇,所述下注射泵内置有三七片初提液。
[0012]更进一步,所述上EP管用于收集含皂苷成分的样品液,所述下EP管用于收集废液。
[0013]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用于注入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溶剂的第一进液管和收集萃取液的第一出液管与用于注入三七片初提液的第二进液管和收集废液的第二出液管分别呈上下结构,由于三七片初提液和水饱和正丁醇存在密度和粘度不同,通过该设置实现层流萃取,能够更好的提高萃取效果;接着,萃取管长度设置为200mm,宽度设置为200μm,并且水饱和正丁醇和三七片初提液按照流速比1:2分别注入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并且一并进入萃取管内,使三七片中皂苷获得较高的萃取率;本技术具有萃取效果好、有机溶剂消耗少的优点,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微流控芯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包括PDMS微流控芯片本体、注射泵1和EP管2,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中间设有萃取管3,该萃取管3包括上部的上层流管31和下部的下层流管32,所述上层流管31两侧末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4和第一出液管5,所述下层流管12两侧末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7,所述第一进液管4和所述第二进液管6分别与所述注射泵1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5和所述第二出液管7分别与所述EP管2连接。
[0021]更进一步,所述注射泵1和所述EP管2均有两个,所述注射泵1分别为上注射泵11和下注射泵12,所述上注射泵11与所述第一进液管4连通,所述下注射泵12与所述第二进液管6连通,所述EP管2分别为上EP管21和下EP管22,所述上EP管21与所述第一出液管5连接,所述下EP管22与所述第二出液管7连接。
[0022]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管4和所述第二进液管6,所述第一出液管5和所述第二出液管7均呈上下结构且呈90度设置。
[0023]更进一步,所述萃取管3长度为20mm,宽度为200μm,所述第一进液管4、所述第一出液管5、所述第二进液管6和所述第二出液管7长度均为5mm。
[0024]更进一步,所述上注射泵11内置有萃取溶剂,该萃取溶剂为水饱和正丁醇,所述下注射泵12内置有三七片初提液。
[0025]更进一步,所述上EP管21用于收集含皂苷成分的样品液,所述下EP管22用于收集废液。
[0026][实施例][0027]首先,将水饱和正丁醇和三七片初提液分别从上注射泵11和下注射泵12中,按照流速比1:2分别注入第一进液管4和第二进液管6并且一并进入萃取管3内,水饱和正丁醇进入上层流管31,三七片初提液进入下层流管32,三七片初提液和水饱和正丁醇在萃取管3内流动时进行接触和萃取,最后,含皂苷的萃取液通过第一出液管6流至上EP管21内,废液通过第二出液管7流至下EP管22内,完成萃取操作。
[0028]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9]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双Y结构的玻璃芯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用于注入水饱和正丁醇的第一进液管和收集含皂苷萃取液的第一出液管与用于注入三七片初提液的第二进液管和收集废液的第二出液管分别呈上下结构,由于三七片初提液和水饱和正丁醇密度和粘度不同,通过该设置实现层流萃取,能够更好的提高萃取效果;接着,萃取管长度设置为200mm,宽度设置为200μm,并且水饱和正丁醇按照和三七片初提液按照1:2的流速比分别注入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并且一并进入萃取管内,使三七片中皂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PDMS微流控芯片本体、注射泵和EP管,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中间设有萃取管,该萃取管包括上部的上层流管和下部的下层流管,所述上层流管两侧末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下层流管两侧末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分别与所述注射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EP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的快速萃取三七片中皂苷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泵和所述EP管均有两个,所述注射泵分别为上注射泵和下注射泵,所述上注射泵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下注射泵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所述EP管分别为上EP管和下EP管,所述上EP管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所述下EP管与所述第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肇娜林阳君李丝红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