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1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后车灯,它包括位置灯功能区、倒车灯功能区和雾灯功能区,所述倒车灯功能区和雾灯功能区包含有自外向内装配的灯罩、饰框、支架、光源模组,以及装配在饰框和支架内的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所述饰框中部具有饰框挡光筋,所述支架中部具有支架挡光筋,且饰框挡光筋与支架挡光筋的厚度均自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饰框与支架装配,所述饰框挡光筋和支架挡光筋均位于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之间,且饰框挡光筋靠内的一端插接于支架挡光筋靠外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饰框挡光筋与支架挡光筋装配进行挡光的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小空间大深度的挡光问题。有效解决小空间大深度的挡光问题。有效解决小空间大深度的挡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车灯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车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灯造型设计越来越复杂,结构越来越紧凑,后车灯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这些间隔较小的功能区之间容易产生窜光或漏光,而窜光漏光会影响车灯的点亮效果,因此,后车灯的漏光问题一直困扰着车灯设计师们。
[0003]传统车灯为了解决漏光问题,往往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回字迷廊形的挡光结构,其中挡光片1位于相互交错的挡光筋2之间,用于遮挡功能区3和功能区4之间的漏光,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起到不错的挡光作用,但存在着以下缺陷:
[0004]1.传统结构对挡光空间的需求较大,需要4.5mm左右的空间(如图1中的尺寸W1所示),因此无法实现不同功能区之间间隔小于2mm的挡光,即传统结构挡光的局限性较为明显。
[0005]2.有些车灯为了实现点亮均匀的外观效果,光学系统往往采用厚壁件加LED直射的方案,厚壁件深度将近50mm,再加上小于2mm的挡光间隔要求,按照传统车灯的挡光结构,模具很难做到30mm以上深度的挡光筋,因此传统车灯的挡光结构的挡光深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后车灯,它能够有效解决小空间大深度的挡光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车辆后车灯,它包括位置灯功能区、倒车灯功能区和雾灯功能区,所述倒车灯功能区和雾灯功能区包含有自外向内装配的灯罩、饰框、支架、光源模组,以及装配在饰框和支架内的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
[0009]所述饰框中部具有饰框挡光筋,所述支架中部具有支架挡光筋,且饰框挡光筋与支架挡光筋的厚度均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0010]所述饰框与支架装配,所述饰框挡光筋和支架挡光筋均位于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之间,且饰框挡光筋靠内的一端插接于支架挡光筋靠外的一端。
[0011]进一步,所述饰框挡光筋和支架挡光筋的最小厚度为1mm,且拔模角度为1

1.5度。
[0012]进一步,所述支架挡光筋靠外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开口,所述导向开口内还开设有V型槽,所述饰框挡光筋沿导向开口插接于V型槽内。
[0013]进一步,所述饰框挡光筋靠内的一端成形有头部圆弧面、与头部圆弧面衔接的导向斜面以及连接导向斜面和饰框挡光筋侧面的圆弧过渡面。
[0014]进一步,所述饰框挡光筋和支架挡光筋在导向开口处的配合间隙为零。
[0015]进一步,所述饰框挡光筋和支架挡光筋在配合位置的搭接量不小于1mm。
[0016]进一步,所述饰框上开设有第一倒车灯功能窗口和第一雾灯功能窗口,所述支架
上开设有第二倒车灯功能窗口和第二雾灯功能窗口,所述第一厚壁件设置在第一倒车灯功能窗口和第二倒车灯功能窗口内,所述第二厚壁件设置在第一雾灯功能窗口和第二雾灯功能窗口内。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倒车灯功能窗口边缘以及第一雾灯功能窗口边缘均设置有第一挡光凸台,所述第二倒车灯功能窗口边缘以及第二雾灯功能窗口边缘均设置有第二挡光凸台;
[0018]所述第二挡光凸台和第一挡光凸台内外交错搭接并包围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
[0019]进一步,所述第二倒车灯功能窗口和第二雾灯功能窗口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厚壁件外侧设置有与支架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凸台以及与光源模组构成定位的第一定位脚;
[0021]所述第二厚壁件外侧设置有与支架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凸台以及与光源模组构成定位的第二定位脚。
[00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在饰框与支架装配的基础上,在饰框中部以及支架中部分别设计成形有饰框挡光筋与支架挡光筋,并将二者头尾装配插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不同功能区之间的挡光结构;同时饰框挡光筋与支架挡光筋的厚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即横截面呈倒三角状,如此装配在一起后形成的挡光结构不仅能延长挡光深度,还能减小挡光宽度,使得灯具不同功能区之间需求的挡光空间缩小,有效挡光宽度可以做到小于2mm,有效挡光深度可以做到大于30mm,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空间大深度的挡光问题。
[0024]2.本技术的饰框挡光筋和支架挡光筋相插接配合,通过支架挡光筋端部导向开口和V型槽的设计,以及饰框挡光筋端部头部圆弧面、导向斜面和圆弧过渡面的设计,使得二者装配时稳定性更高,防止晃动导致的漏光,保证优异的挡光效果。同时,将导向开口处的配合设计成零间隙,这样即使零件存在加工误差,由于V型槽的导向作用,也不会影响零件之间的装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0025]3.本技术通过饰框和支架边缘第一挡光凸台与第二挡光凸台的设计,通过第一挡光凸台与第二挡光凸台内外交错搭接并包围第一厚壁件与第二厚壁件,以此来防止第一厚壁件和第二厚壁件的漏光,保障了挡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车灯不同功能区之间的挡光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2为现有车灯不同功能区之间的挡光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后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倒车灯功能区和雾灯功能区的零部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饰框正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饰框反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厚壁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厚壁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3中A

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3中B

B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10中C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8]图13为图12中的饰框挡光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12中的支架挡光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0]其中,1.挡光片;2.挡光筋;3.第一功能区;4.第二功能区;5.位置灯功能区;6.倒车灯功能区;7.雾灯功能区;8.灯罩;9.饰框;91.第一倒车灯功能窗口;92.第一雾灯功能窗口;93.饰框挡光筋;931.饰框挡光筋侧面;932.圆弧过渡面;933.导向斜面;934.头部圆弧面;94.第一挡光凸台;10.第一厚壁件;101.第一支撑凸台;102.第一定位脚;11.第二厚壁件;111.第二支撑凸台;112.第二定位脚;12.支架;121.第二倒车灯功能窗口;122.第二雾灯功能窗口;123.支架挡光筋;1231.导向开口;1232.V型槽;124.限位凸台;125.第二挡光凸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车灯,包括位置灯功能区(5)、倒车灯功能区(6)和雾灯功能区(7),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车灯功能区(6)和雾灯功能区(7)包含有自外向内装配的灯罩(8)、饰框(9)、支架(12)、光源模组(13),以及装配在饰框(9)和支架(12)内的第一厚壁件(10)与第二厚壁件(11);所述饰框(9)中部具有饰框挡光筋(93),所述支架(12)中部具有支架挡光筋(123),且饰框挡光筋(93)与支架挡光筋(123)的厚度均自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饰框(9)与支架(12)装配,所述饰框挡光筋(93)和支架挡光筋(123)均位于第一厚壁件(10)与第二厚壁件(11)之间,且饰框挡光筋(93)靠内的一端插接于支架挡光筋(123)靠外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框挡光筋(93)和支架挡光筋(123)的最小厚度为1mm,且拔模角度为1

1.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挡光筋(123)靠外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开口(1231),所述导向开口(1231)内还开设有V型槽(1232),所述饰框挡光筋(93)沿导向开口(1231)插接于V型槽(123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框挡光筋(93)靠内的一端成形有头部圆弧面(934)、与头部圆弧面(934)衔接的导向斜面(933)以及连接导向斜面(933)和饰框挡光筋(93)侧面的圆弧过渡面(93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框挡光筋(93)和支架挡光筋(123)在导向开口(1231)处的配合间隙为零。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