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89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其包括养殖设备主体和支架,所述养殖设备主体内腔的底部相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养殖设备主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殖设备主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右侧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排水管、水泵和进水管的配合使用,使得养殖设备主体内腔中水得到排出,通过滤板的设置,使得养殖水得到过滤,通过水泵和出水管的配合使用,使得过滤后的养殖水重新进入养殖设备主体的内腔,即可达到避免经常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目的。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目的。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螺蛳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螺蛳,是方形环棱螺的俗称,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又有湖螺、石螺、豆田螺、金螺、蜗螺牛等的别称,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
[0003]养殖螺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质,养殖螺蛳与鱼不一样,养殖螺蛳需要对养殖设备进行经常换水,但是由于每次换水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设置有水循环结构,避免经常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可以用水泵通过排水管和进水管进行抽取养殖设备主体内腔中的水,然后通过滤板对水进行过滤,最后通过出水管回流进养殖设备主体的内腔,避免经常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其包括养殖设备主体和支架,所述养殖设备主体内腔的底部相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养殖设备主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殖设备主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右侧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滤板,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架,所述承接架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排水管的左侧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内腔卡合连接有水塞,所述养殖设备主体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养殖板,所述养殖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养殖波柱。
[0006]优选的,所述转动柱贯穿排水管的底部至滤板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毛刷的底部延伸至滤板的内腔,所述毛刷长度是滤板内腔的半径。
[0008]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表面套设有与养殖设备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套。
[0009]优选的,所述养殖设备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依次与最顶部的养殖波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至养殖设备主体内腔右侧的内部,所述连接杆转动于养殖设备主体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养殖设备主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铁丝网。
[001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排水管、水泵和进水管的配合使用,使得养殖设备主体内腔中水得到排出,通过滤板的设置,使得养殖水得到过滤,通过水泵和出水管的配合使用,使得过滤后的养殖水重新进入养殖设备主体的内腔,即可达到避免经常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目的。
[0012]2、本技术通过电机二和连接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带动养殖板发生转动,继而使得模仿活水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帮助螺蛳的生长。
[0013]3、本技术通过铁丝网的设置,能防止成体螺蛳或者成体螺蛳生产的小螺蛳通过排水管泄漏出去,在收获成体螺蛳的时候,也可以直接通过升高铁丝网来获取底部螺蛳。
附图说明
[0014]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左视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排水管的主视剖面立体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养殖设备主体,2、支架,3、排水管,4、水泵,5、出水管,6、进水管,7、滤板,8、承接架,9、电机一,10、转动柱,11、毛刷,12、储水槽,13、水塞,14、固定套,15、养殖板,16、养殖波柱,17、电机二,18、连接杆,19、铁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的实施例。
[0021]实施例一:
[0022]图1

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其包括养殖设备主体1和支架2: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相连通有排水管3,养殖设备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4,水泵4的出水端相连通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有进水管6,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的右侧相连通,排水管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滤板7,排水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架8,承接架8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一9,电机一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0,转动柱10贯穿排水管3的底部至滤板7的顶部,转动柱10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毛刷11,排水管3的左侧开设有储水槽12,储水槽12的内腔卡合连接有水塞13,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养殖板15,养殖板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养殖波柱16,养殖设备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二17,电机二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依次与最顶部的养殖波柱16固定连接,连接杆18贯穿至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右侧的内部,连接杆18转动于养殖设备主体1的内部,通过电机二17和连接杆18的配合使用,使得带动养殖板15发生转动,继而使得模仿活水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帮助螺蛳的生长,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铁丝网19,通过铁丝网19的设置,能防止成体螺蛳或者成体螺蛳生产的小螺蛳通过排水管3泄漏出去,在收获成体螺蛳的时候,也可以直接通过升高铁丝网19来获取底部螺蛳。
[0023]实施例二:
[0024]图1

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其包括养殖设备主体1和支架2: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相连通有排水管3,养殖设备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4,水泵4的出水端相连通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有进水管6,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的右侧相连通,排水管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滤板7,排水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架8,承接架8的内腔固定安
装有电机一9,电机一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0,转动柱10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毛刷11,毛刷11的底部延伸至滤板7的内腔,毛刷11长度是滤板7内腔的半径,排水管3的左侧开设有储水槽12,储水槽12的内腔卡合连接有水塞13,出水管5的表面套设有与养殖设备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套14,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养殖板15,养殖板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养殖波柱16。
[0025]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运行水泵4,使得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中的水通过滤板7的过滤进入进水管6的内腔,然后在通过出水管5的内腔回到养殖设备主体1的内腔中,即可达到避免经常对养殖设备进行换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目的,滤板7在长期使用下,过滤效果可能不好,若是观察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中的养殖水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是滤板7内腔中杂质过多,因此滤板7在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蛳养殖设备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设备主体(1)和支架(2):所述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相连通有排水管(3),所述养殖设备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4),所述水泵(4)的出水端相连通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的右侧相连通,所述排水管(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滤板(7),所述排水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架(8),所述承接架(8)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一(9),所述电机一(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0),所述转动柱(10)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毛刷(11),所述排水管(3)的左侧开设有储水槽(12),所述储水槽(12)的内腔卡合连接有水塞(13),所述养殖设备主体(1)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养殖板(15),所述养殖板(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养殖波柱(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洲波文家燕朱保兴文露婷罗绍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