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647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该力传感器包括检测箱和设置在内部用于获取压力信息的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上端所在的检测箱上端设有受力单元,受力单元包括开设在检测箱上端中间位置的滑动口,该滑动口位置滑动设有一个活塞柱,所述活塞柱上端与活塞套内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活塞套下端外侧与检测箱外侧滑动设置,所述活塞套与检测箱之间设有密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产品的弊端进行设计,可以对受力进行缓冲,同时当出现压力超载的时候,本申请还可以将传感器本体空载设置,避免传感器本体受损,使得测量范围始终处于其量程,保证了测量精度,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是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现在市面的同类产品不能够在使用时防止灰尘进入传感器主体内部,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09589313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高精度力传感器,该装置虽然可以可以起到防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传感器的精确度,但是这种传感器的设置缺少自我保护设置,因为每个力传感器都有上限值,当其受到的压力高于其上限时,传感器自身会受损,进而导致其精度降低。
[0003]基于此,现在提供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可以消除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包括检测箱和设置在内部用于获取压力信息的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上端所在的检测箱上端设有受力单元,受力单元包括开设在检测箱上端中间位置的滑动口,该滑动口位置滑动设有一个活塞柱,所述活塞柱上端与活塞套内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活塞套下端外侧与检测箱外侧滑动设置,所述活塞套与检测箱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活塞柱下端设有一个传动压板,所述传动压板上端与检测箱内顶部之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固定,所述传动压板下端设有与传感器本体检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板,所述检测箱下端外侧设有一个防护套,所述检测箱底部设有用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保护的超载脱扣机构。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8]在可选方案中:所述超载脱扣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检测箱下端两侧的水平滑槽,每个水平滑槽中都滑动设有一个抵压板,所述抵压板下端水平设有一个托板,所述检测箱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卡口,所述活动卡口与传感器本体相配合,所述托板上端与传感器本体底部接触,所述传感器本体底部设有支撑座组,所述抵压板外侧与检测箱内壁之间设有导向件,所述传动压板下端两侧对称设有一个斜块,所述斜块下端外侧设有与抵压板上端相配合的引导斜面。
[0009]在可选方案中:所述传感器本体下端中间位置设有复位推杆,所述复位推杆下端穿过防护套底部的复位穿孔,所述托板下端设有与支撑座组相配合的复位斜面。
[0010]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复位穿孔内壁设有与复位推杆外侧相配合的密封环。
[0011]在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座组包括设置在传感器本体下端的缓冲座,所述缓冲座
上端设有与传感器本体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缓冲座内部设有一个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部滑动设有一个缓冲底板,所述缓冲底板下端与活塞腔内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固定,所述缓冲底板上端设有与传感器本体底部磁铁相配合的铁片。
[0012]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安装槽与传感器本体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3]在可选方案中:所述抵压板上端设有与斜块相配合的圆角。
[0014]在可选方案中:所述防护套上端外侧设有一个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与检测箱外侧的外螺纹相配合。
[0015]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导向件包括设置在抵压板上的水平穿孔,该水平穿孔中滑动设有一个辅助导向杆,所述辅助导向杆外端与检测箱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辅助导向杆外侧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将抵压板与检测箱内壁连接固定。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针对现有产品的弊端进行设计,可以对受力进行缓冲,同时当出现压力超载的时候,本申请还可以将传感器本体空载设置,避免传感器本体受损,使得测量范围始终处于其量程,保证了测量精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抵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检测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注释:检测箱11、活塞柱12、活塞套13、托板14、活动卡口15、缓冲底板16、传感器本体17、活塞腔18、第一弹簧19、防护套20、水平滑槽21、第二弹簧22、螺纹环23、抵压板24、斜块25、传动压板26、第三弹簧27、缓冲座28、复位斜面29、辅助导向杆30、复位推杆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图4所示,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包括检测箱11和设置在内部用于获取压力信息的传感器本体17,所述传感器本体17上端所在的检测箱11上端设有受力单元,受力单元包括开设在检测箱11上端中间位置的滑动口,该滑动口位置滑动设有一个活塞柱12,所述活塞柱12上端与活塞套13内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活塞套13下端外侧与检测箱11外侧滑动设置,所述活塞套13与检测箱11之间设有密封环,在受力时,活塞套13会沿着检测箱11表面滑动,这里由于为滑动密封,所以无需担心粉尘和雨水会进入检测箱11中,所述活塞柱12下端设有一个传动压板26,所述传动压板26上端与检测箱11内顶部之间通过第三弹簧27连接固定,所述传动压板26下端设有与传感器本体17检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板,通过设置缓冲垫板降低力的瞬间冲击力,对传感器本体17形成一种保护,所述检测箱11下端外侧设有一个防护套20,所述检测箱11底部设有用于对传感器本体17进行保护的超载脱扣机构,当传感器本体17受力值大于其上限时,超载脱扣机构使得传感器本体17处
于空载状态,从而对其进行保护,使得传感器本体17的测量范围始终处于其测量范围,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0025]所述超载脱扣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检测箱11下端两侧的水平滑槽21,每个水平滑槽21中都滑动设有一个抵压板24,所述抵压板24下端水平设有一个托板14,所述检测箱11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卡口15,所述活动卡口15与传感器本体17相配合,所述托板14上端与传感器本体17底部接触,所述传感器本体17底部设有支撑座组,所述抵压板24外侧与检测箱11内壁之间设有导向件,所述传动压板26下端两侧对称设有一个斜块25,所述斜块25下端外侧设有与抵压板24上端相配合的引导斜面,当传动压板26向下运动时,斜块25的引导斜面会对抵压板24产生作用力,从而使得抵压板24沿着水平滑槽21向外侧滑动,直至托板14下端从传感器本体17底部抽离,此时传感器本体17失去支撑力,其会掉入防护套20中,从而快速卸掉传感器本体17的受力,避免传感器本体17过载;
[0026]所述传感器本体17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包括检测箱(11)和设置在内部用于获取压力信息的传感器本体(17),所述传感器本体(17)上端所在的检测箱(11)上端设有受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受力单元包括开设在检测箱(11)上端中间位置的滑动口,该滑动口位置滑动设有一个活塞柱(12),所述活塞柱(12)上端与活塞套(13)内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活塞套(13)下端外侧与检测箱(11)外侧滑动设置,所述活塞套(13)与检测箱(11)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活塞柱(12)下端设有一个传动压板(26),所述传动压板(26)上端与检测箱(11)内顶部之间通过第三弹簧(27)连接固定;所述传动压板(26)下端设有与传感器本体(17)检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板,所述检测箱(11)下端外侧设有一个防护套(20),所述检测箱(11)底部设有用于对传感器本体(17)进行保护的超载脱扣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载脱扣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检测箱(11)下端两侧的水平滑槽(21),每个水平滑槽(21)中都滑动设有一个抵压板(24),所述抵压板(24)下端水平设有一个托板(14),所述检测箱(11)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卡口(15),所述活动卡口(15)与传感器本体(17)相配合,所述托板(14)上端与传感器本体(17)底部接触,所述传感器本体(17)底部设有支撑座组,所述抵压板(24)外侧与检测箱(11)内壁之间设有导向件,所述传动压板(26)下端两侧对称设有一个斜块(25),所述斜块(25)下端外侧设有与抵压板(24)上端相配合的引导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强梁高精度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成王可孟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莆田市衡力传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