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58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包括单片机、风扇调速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及数码管显示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可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值,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第一电阻及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体感应模块可自动感应周围环境是否存在人体,当周围环境存在人体时,风扇会启动进行降温,当人离开后,风扇可自动关闭;同时,温度检测模块可自动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当采集到的温度低于预设下限温度值时,风扇不转;当采集到的温度大于预设上限温度值时,风扇全速转动;当采集到的温度介于预设上限温度值和预设下限温度值之间时,风扇缓慢转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大部分风扇的转速都需要人为地控制,不具备根据周围实时温度自动调节转速,智能化稍有欠缺,每次调节都需要人工设定,十分麻烦;另外,传统风扇一般只具备有定时关闭和遥控关闭风扇的功能,但依旧存在使用者临时离开或嫌麻烦没有及时关闭风扇的现象,从而导致电能的浪费。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周围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具有人体感应功能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扇控制电路,
[0007]包括单片机、风扇调速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及数码管显示模块;
[0008]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
[0009]所述风扇调速模块与单片机的P2.3引脚连接;
[0010]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单片机的P2.4引脚连接,以采集外界温度信息并传输给单片机;
[0011]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与单片机的P2.5引脚连接;
[0012]所述按键控制模块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单片机的P2.0、P2.1及P2.2引脚连接,以通过按键输入调节温度的上下限值;
[0013]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电性连接,以实时显示周围环境温度值;
[0014]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第一电阻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第一引脚与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单片机的P2.5引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经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第三引脚接地;
[0015]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电阻,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的VCC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的DATA引脚、单片机的P2.4引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GND引脚接地。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风扇调速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单片机的P2.3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风扇电性连接。
[0017]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按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P2.0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P2.1引脚连接,所述第三按键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P2.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18]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电源供电模块包括电源插座、电源开关以及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电源插座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源开关分别与单片机的VCC引脚、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插座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并联后与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
[0019]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还包括有最小系统电路,所述最小系统电路包括第四按键、第二电解电容、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一晶振,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分别与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第四按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引脚分别与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第四按键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晶振的第一端、单片机的XTAL2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晶振的第二端、单片机的XTAL1引脚连接。
[0020]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包括数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所述数码管的第一引脚与单片机的P1.7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二引脚与单片机的P1.6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P1.5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四引脚与单片机的P1.4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五引脚与单片机的P1.3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六引脚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与单片机的P3.4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七引脚与单片机的P1.0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八引脚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与单片机的P3.5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九引脚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与单片机的P3.6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十引脚与单片机的P1.1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十一引脚与单片机的P1.2引脚连接,所述数码管的第十二引脚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与单片机的P3.7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及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21]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2。
[0022]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
[0023]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电路的风扇中,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BISS0001。
[00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风扇控制电路。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人体感应模块可自动感应周围环境是否存在人体,当周围环境存在人体时,风扇才会启动进行降温,当人离开后,风扇可自动关闭,避免人体离开后风扇持续转动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温度检测模块可自动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当采集到的温度低于预设下限温度值时,风扇不转;当采集到的温度大于预设上限温度值时,风扇全速转动;当采集到的温度介于预设上限温度值和预设下限温度值之间时,风扇缓慢转动;用户可通过按键控制模块设置自行设置预设上限温度值和预设下限温度值,第一次按下第一按键来设置预设上限温度值,第二次按下第一按键设置预设下限温度值,再通过第三按键和第四按键进行温度加减,就可以实现对风扇的温控转速调节;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设置,可便于用户观察周围环境的实时温度情况。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风扇调速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及数码管显示模块;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所述风扇调速模块与单片机的P2.3引脚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单片机的P2.4引脚连接,以采集外界温度信息并传输给单片机;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与单片机的P2.5引脚连接;所述按键控制模块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单片机的P2.0、P2.1及P2.2引脚连接,以通过按键输入调节温度的上下限值;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电性连接,以实时显示周围环境温度值;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第一电阻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第一引脚与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单片机的P2.5引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经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电阻,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的VCC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的DATA引脚、单片机的P2.4引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GND引脚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调速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单片机的P2.3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风扇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P2.0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P2.1引脚连接,所述第三按键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P2.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的第二端分别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模块包括电源插座、电源开关以及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电源插座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源开关分别与单片机的VCC引脚、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插座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并联后与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最小系统电路,所述最小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湧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