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56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档重型AMT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包括:两台换挡电机、侧盖、主壳体、换挡丝杠、换挡拨头、常闭式通气塞、挡圈、换挡传感器、换挡轴。通过两个对称电机的同时驱动来产生双倍的扭矩,使换挡机构具备大型车辆所需的换挡力;通过两电机反向旋转,带动换挡丝杠旋转,丝杠螺母进行直线运动,使换挡丝杠上扭矩叠加;通过丝杠螺母与换挡轴配合,使丝杠螺母进行直线运动带动换挡拨头沿着换挡轴轴线进行移动,完成换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广泛、防漏油的特点。防漏油的特点。防漏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传动
,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的使用得到了快速普及。自动变速器(AMT)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AMT可以根据车速、油门、驾驶员指令等参数来确定最佳档位,并控制由驾驶员手动完成的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换挡手柄的换挡与换挡、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的同步调节等操作过程,最终实现换挡过程的操作自动化。
[0003]现有技术CN209414593U一种二挡AMT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换挡传感器、换挡组件、主壳体、换挡电机、换挡拨头、换挡圆轴,其中,换挡传感器设置在主壳体外部,换挡组件设置在主壳体内,换挡组件穿过主壳体的前固定孔并固定在主壳体的前固定孔内,另一端与换挡电机连接,换挡电机与主壳体的后固定盘固定连接,换挡拨头穿过主壳体的换挡孔与换挡组件的中部连接,换挡圆轴通过螺纹销固定在换挡拨头上,换挡圆轴的伸出端通过挡圈与换挡传感器相连接,并与主壳体的衔接部分采用挡圈和O型圈配合连接,适用于电动汽车,无需液压装置即可使用,且减少了主壳体内的零部件重量。
[0004]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商用重卡、矿卡等车辆加入到油改电的行列中来,这些车辆使用的齿轮较普通汽车更大、更重,且大都取消了同步器结构,使用滑套进行换挡,使先前的AMT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当遇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重卡、矿卡时,现有技术中的换挡结构由于换挡动力的不足,AMT变速箱不能提供可靠的换挡能力,导致换挡力不够而造成的换挡延时、换挡失败等故障偶有发生,由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事故。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两档重型AMT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以解决现有换挡机构存在的重卡、矿卡等大型车辆分动箱使用换挡机构时,换挡力不足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包括:两台换挡电机、侧盖、主壳体、换挡丝杠、换挡拨头、常闭式通气塞、挡圈、换挡传感器、换挡轴。
[0007]所述两台换挡电机螺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所述主壳体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对称安装有所述侧盖,所述换挡丝杠与两台换挡电机同轴放置,且连接于所述侧盖的中部,所述换挡拨头连接于所述换挡丝杠的下方,所述常闭式通气塞焊接于所述主壳体的顶部,所述挡圈左端连接于所述主壳体,右端与所述换挡轴相连接,所述换挡拨头的一端双叉部位与所述换挡丝杠凸起卡死,所述换挡拨头的另一端连接于安置在主壳体侧面的换挡传感器,所述换挡轴穿过换挡拨头的圆柱孔中,并通过所述挡圈的限位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中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挡丝杠为双接口,所述换挡丝杠上安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上设有圆柱凸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两台换挡电机在所述主壳体的两侧对称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属换挡拨头顶部设置有圆柱孔,所属圆柱孔直径与所述换挡轴相互匹配。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顶部的常闭式通气塞周围设有交错孔。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包括:两台换挡电机、侧盖、主壳体、换挡丝杠、换挡拨头、常闭式通气塞、挡圈、换挡传感器、换挡轴。通过两个对称电机的同时驱动来产生双倍的扭矩,使换挡机构具备大型车辆所需的换挡力;通过两电机反向旋转,带动换挡丝杠旋转,丝杠螺母进行直线运动,使换挡丝杠上扭矩叠加;通过丝杠螺母与换挡轴配合,使丝杠螺母进行直线运动带动换挡拨头沿着换挡轴轴线进行移动,完成换挡。本技术具有适用性广泛、防漏油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换挡机构装配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换挡机构装配的左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换挡机构装配的立体图。
[0017]图例说明:1

两台换挡电机;2

侧盖;3

主壳体;4

换挡丝杠;5

换挡拨头;6

常闭式通气塞;7

挡圈;8

换挡传感器;9

换挡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包括两台换挡电机1、侧盖2、主壳体3、换挡丝杠4、换挡拨头5、常闭式通气塞6、挡圈7、换挡传感器8、换挡轴9。所述两台换挡电机1螺接于所述主壳体3的两侧,所述两台换挡电机1采用1200W自动变档后桥电机,此换挡电机牵引力很大,且换挡噪声小,通过两换挡电机同时工作,可以满足大型车辆所需的高承载力和抗压力,且两个电机同时工作,与现有的换挡机构得换挡时间相同,保证换挡速度,也可满足于小型汽车的日常换挡需求,例如,轿车,越野车,适用性广泛。所述主壳体3考虑到其应用于大型车辆所需的抗拉强度,采用ADC10合金,ADC10合金的铸造性、耐压性好,适于制造大型压铸件。所述主壳体3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安装有所述侧盖2,所述侧盖2对称安置,所述换挡丝杠4与两台换挡电机1同轴放置,且连接于所述侧盖2的中部,所述换挡丝杠4采用高精度、重载滚珠丝杠,可采用低合金工具钢:9Mn2V、CrWMn钢或滚动轴承钢:GCr15.GCr15SiMn钢,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所述换挡拨头5连接于所述换挡丝杠4的下方,所述换挡拨头5的材料为铁,所述常闭式通气塞6焊接于所述主壳体3的顶部,所述挡圈7左端连接于所述主壳体3,右端与所述换挡轴9相连接,挡圈7的直径为8mm,使用的材料为65Mn,所述换挡拨头5的一端双叉部位与所述换挡丝杠4凸起卡死,使换挡丝杠4运动时带动换挡拨头5工作,所述换挡拨头5的另一端连接于安置在主壳体3侧面的换挡传感器8,所述换挡传感器8采集到信号向换挡拨头5发出换挡信号,同时检测换挡信号的返回
信号,以此实时监测换挡过程,当接收到返回信号时,所述换挡传感器8即可判断AMT自动变速器是否换挡完毕,所述换挡轴9穿过换挡拨头5的圆柱孔中,并通过所述挡圈7的限位安装在所述主壳体3中下方,所述换挡轴9的材料为合金。
[0019]当AMT自动变速器换挡时,换挡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镜像安装的所述两台换挡电机1同时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换挡丝杠4旋转,所述换挡丝杠4上安装的丝杠螺母10开始进行直线运动,所述换挡丝杠4上的扭矩叠加,此时与所述丝杠螺母10上的凸起连接的所述换挡拨头5尾叉部位由丝杠螺母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机构,包括两台换挡电机(1)、侧盖(2)、主壳体(3)、换挡丝杠(4)、换挡拨头(5)、常闭式通气塞(6)、挡圈(7)、换挡传感器(8)、换挡轴(9);所述两台换挡电机(1)螺接于所述主壳体(3)的两侧,所述主壳体(3)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对称安装有所述侧盖(2),所述换挡丝杠(4)与两台换挡电机(1)同轴放置,且连接于所述侧盖(2)的中部,所述换挡拨头(5)连接于双输入所述换挡丝杠(4)的下方,所述常闭式通气塞(6)焊接于所述主壳体(3)的顶部,所述挡圈(7)左端连接于所述主壳体(3),所述挡圈(7)右端与所述换挡轴(9)相连接,所述换挡拨头(5)的一端双叉部位与所述换挡丝杠(4)凸起连接,所述换挡拨头(5)的另一端连接于安置在所述主壳体(3)侧面的换挡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亮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