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框架包括边框以及设置在边框底部的底护板,边框和底护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电芯组件的安装腔。车辆发生侧向碰撞时,确保电芯组件不被挤压到是确保车辆和乘员安全的关键。
[0003]然而,相关技术中,边框和底护板不参与车辆侧向碰撞的承载,导致电池包框架受到侧向碰撞时容易发生变形,电池包框架发生变形会挤压损坏电芯组件,导致电池包变形、失火,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包括侧边框以及底护板;
[0006]所述侧边框用于与车身上的门槛梁连接,所述底护板连接在所述侧边框的背离所述门槛梁的一侧;
[0007]所述侧边框内设置有第一传力结构,所述第一传力结构沿所述门槛梁至所述底护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传力结构靠近所述门槛梁的一端与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边框以及底护板;所述侧边框用于与车身上的门槛梁连接,所述底护板连接在所述侧边框的背离所述门槛梁的一侧;所述侧边框内设置有第一传力结构,所述第一传力结构沿所述门槛梁至所述底护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传力结构靠近所述门槛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梁连接,所述第一传力结构靠近所述底护板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护板连接,以将所述门槛梁受到的部分碰撞力经所述第一传力结构传递至所述底护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包括主体部以及挂载部;所述挂载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一侧的底部,并用于与所述门槛梁连接,且所述挂载部的底面低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面,所述底护板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挂载部之间,所述第一传力结构设置在所述挂载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门槛梁至所述底护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传力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所在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护板的顶面所在的高度,且沿所述门槛梁至所述底护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段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子段远离所述第一子段的一端位于所述底护板的顶面至所述底护板的底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护板的顶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且第一子段所在的高度为所述挂载部高度的1/4
‑
3/4处;和/或,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第二子段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面以及所述挂载部背离所述门槛梁的一面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底护板伸入并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传力结构所在的高度大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所在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结构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力结构沿所述侧边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为中空结构,所有所述第一传力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传力结构的靠近所述底护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护板的顶壁平齐,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传力结构的靠近所述底护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护板的底壁平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力结构之间设置有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彬,徐超,蒋雷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