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53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包括钢筋砼底板、空腹式路堤和钢筋砼顶板,所述钢筋砼底板与钢筋砼顶板之间为空腹式路堤,其中空腹式路堤包括若干叠放地预制圆管涵,各预制圆管涵之间浇筑混凝土齿块固定,所述钢筋砼底板分布在软土地基上端面,且所述钢筋砼顶板上端面铺设沥青或混凝土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采用空腹式路堤结构形式,通过优化路堤结构形式,减少路堤自重。减少路堤自重。减少路堤自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设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软土一般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其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强度低和变形稳定所需时间长等工程特性,而软土地基是指主要由软土构成的地基。一般地,软土地基除包括软土层外,还包括硬壳层及持力层,其中所述硬壳层是指分布在所述软土层之上强度相对比较高的土层,而所述持力层是指分布在所述软土层之下强度高的地层。
[0003]对于正常固结的天然软土,因其表面没有上部荷载作用,软土地基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就不会产生竖向沉降。
[0004]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时,会在天然软土地基表面填筑路基。因路基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在路基重量的作用下,软土地基中会产生附加应力,由于附加应力的存在,改变了软土地基的受力状态,软土地基就一定会产生竖向沉降。
[0005]因此,如何解决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使路基不产生纵向沉降,且提供一种能正常排水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基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
[0007]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砼底板、空腹式路堤和钢筋砼顶板,所述钢筋砼底板与钢筋砼顶板之间为空腹式路堤,其中空腹式路堤包括若干叠放地预制圆管涵,各预制圆管涵之间浇筑混凝土齿块固定,所述钢筋砼底板分布在软土地基上端面,且所述钢筋砼顶板上端面铺设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000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砼底板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且所述钢筋砼底板上表面形成混凝土齿块,固定连接相邻的预制圆管涵;
[0011]或,钢筋混凝土底板厚20cm。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砼顶板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顶板,且所述钢筋砼顶板上表面形成混凝土齿块,固定连接相邻的预制圆管涵;
[0013]或,钢筋混凝土顶板厚30cm。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制圆管涵选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制圆管涵直径为50cm~200cm。
[0016]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采用空腹式路堤结构形式,通过优化路堤
结构形式,减少路堤自重;同时,空腹式路堤设有顶、底板,使得路堤与地基、路堤与路面协同作用,实现软土地基

路堤

路面一体化设计,以达到减少路基沉降、提高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II

II向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预制圆管涵1;钢筋砼顶板2;钢筋砼底板3;沥青或混凝土路面4;软土地基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包括钢筋砼底板3、空腹式路堤和钢筋砼顶板2,所述钢筋砼底板3与钢筋砼顶板2之间为空腹式路堤,其中空腹式路堤包括若干叠放地预制圆管涵1,各预制圆管涵1之间浇筑混凝土齿块固定,所述钢筋砼底板3分布在软土地基5上端面,且所述钢筋砼顶板2上端面铺设沥青或混凝土路面4。
[0023]本技术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利用筋砼底板3和钢筋砼顶板2之间通过预制圆管涵1形成空腹式路堤,通过对浅层地基置换处理,达到基本消除因路堤自重引起的路基沉降,无需对地基进行深层处理,施工方便,经济性较好,更重要的是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无需在软土地基中增设抗拔桩等抗浮设施,就能利用预制圆管涵1直接解决路堤结构上浮现象大大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整体软土地基采用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且刚度大。本技术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抗浮性能好,能较好地适应地下水位较高的深厚软土地区域,适用性更广。
[0024]所述钢筋砼底板3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且所述钢筋砼底板3上表面形成混凝土齿块,固定连接相邻的预制圆管涵;钢筋混凝土底板厚20cm。
[0025]所述钢筋砼顶板2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顶板,且所述钢筋砼顶板2上表面形成混凝土齿块,固定连接相邻的预制圆管涵;钢筋混凝土顶板厚30cm。
[0026]所述预制圆管涵1选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0027]所述预制圆管涵直径为50cm~200cm。
[0028]本技术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无需对深厚软土进行地基处理,仅在地基表面或浅层置换地基土方式进行路堤施工,采用预制圆管涵叠放形成空腹式路堤结构形式,空腹式路堤结构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和软土厚度经计算确定结构高度,通过调整空腹式路堤高度以满足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必要时可以通过浅层置换地基土以达到满足工后沉降要求。预制圆管涵1形成的空腹式路堤的上端、下端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顶板2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3,现浇钢筋混凝土顶板2厚30cm,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厚20cm;中间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预制圆管涵1尺寸根据路堤高度选定,圆管涵直径为D500mm~D2000mm,为了防止圆管涵滑动,局部设置后浇混凝土齿块;路堤顶部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方案施工方便,且极大改善路堤、地基受力状态,使得路堤与地基、路堤与路面协同作用,实现软土地基




路面一体化设计,以达到减少路基沉降、提高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0029]本技术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通过预制圆管涵实现空腹式路堤结构,减少了路堤自重,同时,预制圆管涵形成的空腹式路堤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混凝土齿块,使得空腹式路堤与钢筋砼底板3、钢筋砼顶板2之间协同作用,实现软土地基、空腹式路堤和钢筋砼顶板2上端的路面形成一体化的设计,提升了新型软土地基结构的使用寿命。
[003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砼底板、空腹式路堤和钢筋砼顶板,所述钢筋砼底板与钢筋砼顶板之间为空腹式路堤,其中空腹式路堤包括若干叠放地预制圆管涵,各预制圆管涵之间浇筑混凝土齿块固定,所述钢筋砼底板分布在软土地基上端面,且所述钢筋砼顶板上端面铺设沥青或混凝土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软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底板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且所述钢筋砼底板上表面形成混凝土齿块,固定连接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鸿夏华盛李瑶周坚李梅芳吕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