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49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唾管缺乏有效的固定方式,且无法对伤口的深度及长度进行量化,不能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吸唾管本体及伸缩管,所述吸唾管本体上套设有固定夹,所述伸缩管与吸唾管本体连接且可伸缩设置,所述伸缩管由数根伸缩子管依次套接而成,相邻所述伸缩子管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吸唾管本体和每根伸缩子管上均设有刻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通过卡座卡于患者颊部进行固定,便于医生独自完成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对患者伤口的深度及长度进行量化,有利于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有利于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有利于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口腔颌面部外伤伤口大小、深度不一且形状不规则,因此无法统一使用无菌刻度尺测量伤口深度及长度,导致医生在病历书写过程中对伤口深度及长度无法量化,导致病历中对患者伤口情况的判定缺乏有效性。
[0003]同时,患者的口腔颌面部伤口大小不一,术中出血量也不同,医生可选择合适的吸唾管清除术区血液以保持视野清晰。且在口腔检查治疗过程中,患者口腔会分泌一定的唾液,在现有的技术中,需由助手在旁使用传统吸唾管吸去患者唾液,以协助医生保持口内视野的清晰和维持患者舒适度。但大部分口腔诊所有部分治疗是由医生单人操作,传统吸唾管缺乏有效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易发生吸唾管滑脱,易导致小器械误吞、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不便于医生操作,还降低了医生工作效率,影响患者的体验,不利于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
[0004]因此,需要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唾管缺乏有效的固定方式,且无法对伤口的深度及长度进行量化,不能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拟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唾管缺乏有效的固定方式,且无法对伤口的深度及长度进行量化,不能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包括吸唾管本体及伸缩管,所述吸唾管本体上套设有固定夹,所述伸缩管与吸唾管本体连接且可伸缩设置,所述伸缩管由数根伸缩子管依次套接而成,相邻所述伸缩子管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吸唾管本体和每根伸缩子管上均设有刻度。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09]在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时,预估患者口腔颌面部伤口深度及长度,将伸缩子管拉长到需要使用的长度,将吸唾管本体伸入患者的口腔颌面部伤口处,通过刻度量出伤口的深度及长度后进行记录,有利于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将远端的伸缩子管伸到伤口处吸取患者伤口处的血液,以保持口腔内部术区视野清晰,并将固定夹滑动到合适位置并卡于患者颊部进行固定,不需要助手在旁协助,方便医生进行操作。患者口腔内积液过多会使患者舒适度降低或被呛咳、窒息等情况发生,同理用相同操作可吸取患者口腔内的唾液,避免了患者需要频繁起身吐出积液,影响医生的治疗,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及医疗护理安全质量。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夹包括圆形套管和卡座,所述固定夹通过圆形套管滑动设置在吸唾管本体上,所述卡座连接在圆形套管上。
[0011]吸唾管长度进行调节后,卡座通过圆形套管在吸唾管本体上滑动调节位置,方便
卡于患者颊部进行固定。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套管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卡座上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卡座通过滑块可拆卸连接在圆形套管的滑槽内。
[0013]卡座通过滑块与圆形套管上的滑槽相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及清洗消毒。
[00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尺寸大于所述滑槽的尺寸。
[0015]将滑块从滑槽的下端滑入滑槽内,限位块在滑槽的底部,对圆形套管提供支撑,避免使用过程中滑块在滑槽内继续向上移动导致滑出后,吸唾管失去固定效果而掉落。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座包括“C”形卡座和“匚”形卡座。
[0017]可根据患者颊部的厚度,合理选用“C”形卡座和“匚”形卡座中的一个卡于患者脸颊,以便于一侧卡座卡于患者颊部后,用手握住另一侧的卡座,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子管包括第一伸缩子管和第二伸缩子管,所述第一伸缩子管与第二伸缩子管过盈配合,所述第二伸缩子管与吸唾管本体过盈配合。
[0019]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伸缩滑动,调节更加方便,结构也更加简单。
[002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伸缩子管前端的内壁上和所述吸唾管本体前端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第一伸缩子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凸环与第二伸缩子管的外壁紧密贴合。
[0021]通过施力将第一伸缩子管拉出第二伸缩子管,第二伸缩子管的前端内壁上的第一凸环,在拉伸完成后,第一凸环与第一伸缩子管的外壁顶的紧,不会松动而发生长度变化,同理,吸唾管本体与第二伸缩子管,在拉伸完成后,也不会松动而发生长度变化。
[002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伸缩子管的末端外侧和所述第二伸缩子管的末端外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凸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凸环。
[0023]将第一伸缩子管拉出第二伸缩子管后,第一限位环与第一凸环相抵,对第一伸缩子管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被拉出。同理,吸唾管本体与第二伸缩子管,在拉伸完成后,也不会被拉出,保障吸唾管正常的使用。
[002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伸缩子管在远离所述吸唾管本体的一端设有球形的吸唾头。
[0025]球形的吸唾头能够增加吸唾的范围,提高吸取效果。
[002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唾头的表面设置有数个吸孔,每个所述吸孔和伸缩子管的管腔均相连通。
[0027]吸孔能够过滤患者口腔颌面部伤口组织及大块固体碎屑,防止堵塞。
[002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固定夹的圆形套管在吸唾管本体上滑动到合适位置,并将卡座卡于患者颊部进行固定,医生可以独自完成操作,不需要助手在旁协助,方便医生进行操作,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0030]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伸缩子管和第二伸缩子管,使得吸唾管可以进行伸缩调节长度,方便处理不同深度及不同大小的伤口,且具有刻度,能够对伤口的深度及长度进
行量化,有利于协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
[0031]3、本技术的卡座可以根据患者颊部的厚度,合理选用“C”形卡座和“匚”形卡座中的一个卡于患者脸颊,以便于一侧卡座卡于患者颊部后,用手握住另一侧的卡座,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32]4、本技术吸唾头上的吸孔能够有效的过滤患者口腔颌面部伤口组织及大块固体碎屑,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0033]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3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的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7]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8]图5是本技术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1

吸唾管本体、2

刻度、3

圆形套管、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唾管本体(1)及伸缩管,所述吸唾管本体(1)上套设有固定夹,所述伸缩管与吸唾管本体(1)连接且可伸缩设置,所述伸缩管由数根伸缩子管依次套接而成,相邻所述伸缩子管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吸唾管本体(1)和每根伸缩子管上均设有刻度(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包括圆形套管(3)和卡座,所述固定夹通过圆形套管(3)滑动设置在吸唾管本体(1)上,所述卡座连接在圆形套管(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套管(3)上设置有滑槽(5),所述卡座上设有与滑槽(5)相配合的滑块(6),所述卡座通过滑块(6)可拆卸连接在圆形套管(3)的滑槽(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的一侧设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的尺寸大于所述滑槽(5)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C”形卡座(4)和“匚”形卡座(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式吸唾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艳君石永乐周小蓉申一帆周凤仙刘显张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