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31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包括挤灰套管组件和辅助套管组件,挤灰套管组件包括上扶正管、中扶正管和下扶正管,中扶正管上设有挤灰孔,辅助套管组件包括上接头、上芯轴和下芯轴,下芯轴内设有钢球,上接头和上芯轴上套设有上液缸,上液缸与上接头之间设有第一注油腔,上芯轴上设有第一进油孔,上液缸和上接头之间设有防坐剪钉,上芯轴和下芯轴上套设有下液缸,下液缸与上芯轴之间设有第二注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采用辅助套管组件将挤灰套管组件送至套管断裂,并通过挤灰管与挤灰套管组件配合,在套管断裂外部进行二次固井,最后通过磨具将套管定位器磨掉,完成错位井的修理,简单易用,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用套管定位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油田对致密油,页岩油开采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法,油田在对油井水力压裂时,由于地层原因和水力压裂压力高等原因,水力压裂过程中油井套管变形和损坏比例越来越高。而套管断裂错位是套管损坏的一种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暂时还没有有效的补救手段。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研制出一种挤灰式套管定位器,对套管断裂错位进行补救修理,使错位套管重新同心,再从套管断裂处对套管外重新进行挤灰二次固井,且固井结束后还可快速钻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油田套管断裂,缺少有效的补救设备对套管进行修理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包括挤灰套管组件和辅助套管组件,所述挤灰套管组件包括从上向下同轴设置的上扶正管、中扶正管和下扶正管,所述中扶正管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挤灰孔,
[0006]所述辅助套管组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接头、上芯轴和下芯轴,所述上接头、上芯轴和下芯轴沿轴向设有注油通道,所述下芯轴内设有用于封住注油通道下端的钢球,所述上接头和上芯轴上套设有上液缸,所述上液缸与所述上接头和上芯轴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上液缸与上接头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注油腔,所述上芯轴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注油腔和注油通道的第一进油孔,所述上液缸和上接头之间设有防坐剪钉,所述上芯轴和下芯轴上套设有下液缸,所述下液缸与所述上芯轴和下芯轴滑动连接,所述下液缸与上芯轴下端之间设有第二注油腔,所述下芯轴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注油腔和注油通道的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设于钢球上方,
[0007]所述下芯轴和上扶正管之间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下芯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与上扶正管通过丢手剪钉连接,所述下液缸下端固定连接有推筒,所述推筒下端抵设于所述上扶正管上端。
[0008]辅助套管组件用于将挤灰套管组件送至套管断裂处,上扶正管、中扶正管和下扶正管支撑在断裂错位的套管的内侧,并使错位处保持同心;在挤灰套管组件送至套管断裂处后,通过钢球将注油通道下端堵住,从而使液压油从第一进油孔进入第一注油腔,从第二进油孔进入第二注油腔,第一注油腔和第二注油腔进油将防坐剪钉撑断,上液缸和下液缸继续推动推筒,将丢手剪钉撑断,此时上液缸在上接头上滑动,当卸油孔与第一注油腔连通时,液压油泄压,工作人员将上接头、上芯轴、下芯轴、连接头、上液缸、下液缸和推筒从套管
内取出,只留上扶正管、中扶正管和下扶正管在套管内;然后重新下入挤灰管柱与上扶正管、中扶正管和下扶正管配合,通过挤灰孔挤出灰,对套管断裂处进行修理。
[0009]进一步,所述上扶正管、中扶正管和下扶正管侧壁上设有多条沿轴向设置的凹槽,所述中扶正管的凹槽内设有多个所述挤灰孔,所述下扶正管下端设有倒角。
[0010]进一步,所述上液缸远离第一注油腔的一侧设有卸油孔。
[0011]进一步,所述上接头靠近第一注油腔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密封圈,所述上芯轴靠近第二注油腔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密封圈。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头靠近下芯轴的一侧设有防松螺钉。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采用辅助套管组件将挤灰套管组件送至套管断裂,然后通过液压油将辅助套管组件与挤灰套管组件分离,取出辅助套管组件,将挤灰套管组件留在套管断裂处,并通过挤灰管与挤灰套管组件配合,在套管断裂外部进行二次固井,最后通过磨具将套管定位器磨掉,完成错位井的修理,简单易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中扶正管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中:1、上接头,2、防坐剪钉,3、上液缸,3

1、卸油孔,4、第一注油腔,5、上芯轴,5

1、第一进油孔,6、下液缸,7、下芯轴,7

1、第二进油孔,8、钢球,9、注油通道,10、推筒,11、第二注油腔,12、连接头,13、丢手剪钉,14、上扶正管,15、中扶正管,15

1、挤灰孔,15

2、凹槽,16、下扶正管,17、密封圈,18、防松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包括挤灰套管组件和辅助套管组件,所述挤灰套管组件包括从上向下同轴设置的上扶正管14、中扶正管15和下扶正管16,上扶正管14与中扶正管15之间以及中扶正管15与下扶正管16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中扶正管15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挤灰孔15

1,
[0022]所述辅助套管组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1、上芯轴5和下芯轴7,所述上接头1、上芯轴5和下芯轴7沿轴向设有注油通道9,所述下芯轴7内设有用于封住注油通道9下端的钢球8,所述上接头1和上芯轴5上套设有上液缸3,所述上液缸3与所述上接头1和上芯轴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上液缸3与上接头1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注油腔4,所述上芯轴5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注油腔4和注油通道9的第一进油孔5

1,所述上液缸3和上接头1之间设有防坐剪钉2,所述上芯轴5和下芯轴7上套设有下液缸6,所述下液缸6与所述上芯轴5和下芯轴7滑动连接,所述下液缸6与上芯轴5下端之间设有第二注油腔11,所述下芯轴7上设有
用于连通第二注油腔11和注油通道9的第二进油孔7

1,所述第二进油孔7

1设于钢球8上方,
[0023]所述下芯轴7和上扶正管14之间设有连接头12,所述连接头12与下芯轴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12与上扶正管14通过丢手剪钉13连接,所述下液缸6下端固定连接有推筒10,所述推筒10下端抵设于所述上扶正管14上端。
[0024]所述上扶正管14、中扶正管15和下扶正管16侧壁上设有多条沿轴向设置的凹槽15

2,所述中扶正管15的凹槽15

2内设有多个所述挤灰孔15

1,所述下扶正管16下端设有倒角。
[0025]所述上液缸3远离第一注油腔4的一侧设有卸油孔3

1。
[0026]所述上接头1靠近第一注油腔4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密封圈17,所述上芯轴5靠近第二注油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钻式挤灰套管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挤灰套管组件和辅助套管组件,所述挤灰套管组件包括从上向下同轴设置的上扶正管(14)、中扶正管(15)和下扶正管(16),所述中扶正管(15)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挤灰孔(15

1),所述辅助套管组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接头(1)、上芯轴(5)和下芯轴(7),所述上接头(1)、上芯轴(5)和下芯轴(7)沿轴向设有注油通道(9),所述下芯轴(7)内设有用于封住注油通道(9)下端的钢球(8),所述上接头(1)和上芯轴(5)上套设有上液缸(3),所述上液缸(3)与所述上接头(1)和上芯轴(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上液缸(3)与上接头(1)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注油腔(4),所述上芯轴(5)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注油腔(4)和注油通道(9)的第一进油孔(5

1),所述上液缸(3)和上接头(1)之间设有防坐剪钉(2),所述上芯轴(5)和下芯轴(7)上套设有下液缸(6),所述下液缸(6)与所述上芯轴(5)和下芯轴(7)滑动连接,所述下液缸(6)与上芯轴(5)下端之间设有第二注油腔(11),所述下芯轴(7)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注油腔(11)和注油通道(9)的第二进油孔(7

1),所述第二进油孔(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熊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