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897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靠近砂泥、砂页界面位置处开设射孔;步骤2,在步骤1中的射孔处开始体积压裂施工,将前置液注入射孔中,使地层起裂并造人工地层裂缝;步骤3,采用携砂液携带不同粒径支撑剂脉冲式循环交替注入步骤2中的地层裂缝中;步骤4,将顶替液注入地层裂缝中,关井、放喷及求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大排量高低粘液体循环压裂和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方法,实现多岩性储层立体充分改造。层立体充分改造。层立体充分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采油工程
,涉及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致密储层具有物性差、纵向砂泥页互层叠合发育特点,采用大规模体积压裂提高储层改造体积。现有改造技术主要采用以多簇射孔、大排量、大液量为特点的体积压裂,配套低粘压裂液和组合粒径支撑剂(以20/40目、40/70目组合为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水力裂缝尺寸差异大,体积压裂开启的天然裂缝、形成的剪切裂缝宽度较窄,较大粒径支撑剂难以进入支撑,支撑剂完全充填困难,立体改造难度大(实测立体化改造程度仅为35%左右);因此需要找出一种方法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有效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大排量高低粘液体循环压裂和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方法,实现多岩性储层立体充分改造。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1,在靠近砂泥、砂页界面位置处开设射孔;
[0006]步骤2,在步骤1中的射孔处开始体积压裂施工,将前置液注入射孔中,使地层起裂并造人工地层裂缝;
[0007]步骤3,采用携砂液携带不同粒径支撑剂脉冲式循环交替注入步骤2中的地层裂缝中;
[0008]步骤4,将顶替液注入地层裂缝中,关井、放喷及求产。
[0009]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0]步骤1中,射孔采用多段等簇射孔方式。
[0011]步骤1中,每段所述射孔长度为1~2米;所述射孔的簇数大于5簇。
[0012]步骤2中,前置液为低排量注入,低排量范围为1.5

3.0m3/min。
[0013]步骤3中,携砂液为高排量注入,高排量范围为5.0

8.0m3/min。
[0014]步骤2中前置液为高粘压裂液。
[0015]步骤3中携砂液为低粘滑溜水压裂液和高粘压裂液。
[0016]顶替液为低粘滑溜水压裂液。
[0017]低粘滑溜水压裂液中包括减阻剂、页岩/泥岩抑制剂;所述高粘压裂液中包括减阻剂、稠化剂。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可解决现有的体积压裂立体化改造程度较低的问题。该方法采用大排量高低粘液
体循环压裂方法,多岩性处形成复合型破坏,扩大多岩性储层裂缝宽度;采用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方法,压裂时循环变换支撑剂尺寸粒径,横向依次充填多尺度裂缝,提高裂缝有效支撑程度;立体化改造程度可提高35%以上,同时体积压裂裂缝铺砂剖面得到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高低粘液体循环压裂和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压裂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的实施例2中提供的高低粘液体循环压裂和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压裂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的实施例3中提供的高低粘液体循环压裂和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压裂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的实施例4中提供的高低粘液体循环压裂和多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加砂压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1,靠近(距砂泥界面、砂页界面1米范围内)砂泥、砂页界面位置处开设多段等簇射孔;
[0026]射孔是采用多段等簇射孔方式,射孔簇数一般大于5簇,射孔段长度1

2米,射孔孔密16孔/米、射孔相位60
°

[0027]步骤2,开始体积压裂施工,采用高粘压裂液作为前置液低排量注入使地层起裂并造一定长度人工裂缝;
[0028]步骤2中前置液低排量注入,低排量范围1.5

3.0m3/min。
[0029]步骤3,携砂液采用高排量低粘滑溜水压裂液和高粘压裂液循环携带不同粒径支撑剂进入地层裂缝,在携砂液施工过程中,采用低粘滑溜水压裂液携带较小粒径支撑剂(支撑剂为70/140目石英砂)、高粘压裂液携带较大粒径支撑剂(支撑剂为20/40目石英砂或40/70目石英砂),不同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注入,可提高有效支撑缝长。见图1;携砂液高排量注入,高排量范围5.0

8.0m3/min。
[0030]步骤4,使用低粘滑溜水压裂液作为顶替液顶替携砂液进入地层,其中,顶替液的用量相当于施工管柱体积;
[0031]低粘滑溜水压裂液主要配方为减阻剂+页岩/泥岩抑制剂,高粘压裂液主要配方为减阻剂+稠化剂。
[0032]支撑剂主要是、,更好支撑不同尺度裂缝。
[0033]低粘滑溜水压裂液和高粘压裂液循环携带不同粒径支撑剂,高低粘度压裂单一循环时间5

10分钟。
[0034]步骤5,关井30分钟、放喷和求产,关井30分钟是为了强制地层裂缝闭合。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按照如下施工步骤进行操作:
[0037]步骤1,靠近砂泥、砂页界面位置多段等簇射孔;步骤1中射孔是采用多段等簇射孔方式,射孔簇数10簇,射孔段长度1米,射孔孔密16孔/米、射孔相位60
°

[0038]步骤2,开始体积压裂施工,采用一定数量的高粘压裂液作为前置液低排量注入使地层起裂并造一定长度人工裂缝,见图1;步骤2中前置液低排量注入,低排量为2.5m3/min。
[0039]步骤3,携砂液采用高排量低粘滑溜水压裂液和高粘压裂液循环携带不同粒径支撑剂进入地层裂缝,见图1;步骤3中携砂液高排量注入,高排量为6.0m3/min。
[0040]步骤4,在携砂液施工过程中,采用低粘滑溜水压裂液携带较小粒径支撑剂、高粘压裂液携带较大粒径支撑剂,不同粒径支撑剂脉冲式交替注入,见图1;
[0041]步骤5,使用低粘滑溜水压裂液顶替携砂液进入地层,其中,顶替液的用量相当于施工管柱体积;
[0042]步骤6,关井30分钟、放喷和求产。
[0043]步骤2、3、4、5中所用高粘压裂液和低粘滑溜水压裂液,低粘滑溜水压裂液主要配方为减阻剂+页岩/泥岩抑制剂,高粘压裂液主要配方为减阻剂+稠化剂。
[0044]步骤3、4中压裂所用支撑剂主要是20/40目石英砂、40/70目石英砂、70/140目石英砂,更好支撑不同尺度裂缝。步骤3中低粘滑溜水压裂液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靠近砂泥界面、砂页界面位置处开设射孔;步骤2,在步骤1中的射孔处开始体积压裂施工,将前置液注入射孔中,使地层起裂并造人工地层裂缝;步骤3,采用携砂液携带不同粒径支撑剂脉冲式循环交替注入步骤2中的地层裂缝中;步骤4,将顶替液注入地层裂缝中,关井、放喷及求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射孔采用多段等簇射孔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每段所述射孔长度为1~2米;所述射孔的簇数大于5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致密纵向多岩性储层立体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前置液为低排量注入,低排量范围为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矿生刘汉斌唐梅荣陈文斌王成旺吕宝强杜现飞张彦军王广涛马兵山树民李昌恒刘利霞樊凤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