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及其液相支撑材料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8487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压裂过程中,通过注入液相支撑剂替代原有的固相支撑剂,液相支撑剂固化,形成支撑材料;所述在液相支撑剂中加入均匀分散放的纳米级成孔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液体注入,压裂能够进入的裂缝,均能够形成支撑,解决了常规支撑剂输运能力有限的问题;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相支撑材料携带性好,对于压裂液的要求较低,配制压裂液可以有更广泛的溶剂选择,包括自来水、井水、湖水、海水、地层水、采出水及压裂返排水等的一种或复合;与常规压裂体系相比,压裂液中的增粘剂的用量也大幅度降低。中的增粘剂的用量也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及其液相支撑材料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裂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及其液相支撑材料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水力压裂技术作为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目前已广泛应用油气田的开发。而在水利压裂技术中,支撑剂是重要材料之一,其目的是支撑压裂形成的裂缝,防止裂缝闭合,为油气的流动提供通道,从而提高流体通过地层的能力。在水力压裂发展的过程中曾使用过多种材料作为支撑剂,例如石英砂、金属铝球、核桃壳、玻璃珠、陶粒等。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一些深层及低渗透油气藏得以开发,同时对支撑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支撑剂的性能,例如圆球度、抗压强度、酸溶解度及密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裂技术是常规胍胶压裂液体系与加砂压裂组合,该技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0004]1)为了提升压裂液对支撑剂的携带性,常采用高粘度的压裂液来携带支撑剂,但高粘度的压裂对于地层的伤害较高,会影响压裂的效果;
[0005]2)优于压裂液对于支撑剂的携带性有限,支撑剂通常难以进入离井口较远的二级、三级分支裂缝,支撑剂难以进入形成有效支撑;
[0006]3)固体支撑剂的注入会对管线,井筒造成一定的磨损,同时加砂压裂工艺复杂,高浓度加砂通常伴随的高排量、高泵压对井口、施工设备、施工管柱要求高,加砂过程中的控制不当还会造成砂堵,潜在较大的工程施工风险和人员安全风险。而且,在支撑剂注入过程中,因为支撑剂密度大和刚性等因素,支撑剂往往很容易造成脱砂、砂堵、注不进等,使得施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井筒砂堵。
[0007]4)常规支撑剂最终形成的油气流通通道为支撑剂堆积中的小空隙,其对于油气的渗流性较差。
[0008]近年来,石油工作者们大多致力于低密度、高强度的固相支撑剂的研究,得到了不少可喜效果,但不管支撑剂密度的高低,常规加砂压裂施工过程中的固相支撑剂仍会出现注入难、难注入等问题。因此不少研究者提出液体支撑剂这一理念,其原理为通过注入液体支撑剂代替传统的固体支撑剂,液体支撑剂注入地层后,由于井筒和地层中的高速剪切作用,形成小颗粒,然后在地层温度的作用下,固化形成支撑剂。该方法避免了使用传统固体支撑剂过程中的难以注入,砂堵等问题。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9]1)其在注入过程中的剪切效果不可控,形成的颗粒大小随机;
[0010]2)当注入过程停止后,被打散的颗粒有再次汇集的可能,然后将直接堵死地层。
[0011]3)最终其导流通道依然是小颗粒堆积形成的渗流空间,其形成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和常规支撑剂依然没有太大的差异。
[0012]现有技术1
[0013]专利CN 113322058 A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海域环境的相变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相变支撑剂包括:环氧树脂作为固化体系,选用酚醛胺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2

甲基咪唑作为固化促进剂,选用纳米SiO2作为乳化剂,选用胍胶水溶液作为乳液溶剂。
[0014]现有技术1的缺点:
[0015]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乳化形成的树脂颗粒,来形成对地层支撑的固相颗粒,但乳化颗粒在地层中稳定性不确定,如果在高温高压的地层中不能形成稳定的乳化颗粒,则容易堵塞地层。同时其最终也是通过固相颗粒来形成支撑,而树脂颗粒在高温情况下,容易软化,在地层的高闭合压力的情况下,导流能力将大大降低。
[0016]现有技术2
[0017]CN 105176513 B中介绍了一种新型超低密度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支撑剂利用水硬活性的工业废渣磨为主要原料,经树脂覆膜后制成。本专利技术为油气井压裂工艺提供一种低密度、高强度支撑剂。
[0018]现有技术2的缺点
[0019]该方法能够形成的支撑剂是覆膜后的工业废渣,其支撑强度有限,同时其密度主要由工业废渣决定,如为大幅降低支撑剂密度,则需大量使用树脂,则整体成本增加。同时其最终支撑裂缝的渗流通道依然为支撑剂堆积形成的空隙,其提升效果有限。
[0020]综上,当下需要一种具有高渗流通道,低施工风险的液体支撑压裂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及其应用。
[002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压裂过程中,通过注入液相支撑剂替代原有的固相支撑剂,液相支撑剂固化,形成支撑材料;
[0023]进一步的,所述在液相支撑剂中加入均匀分散放的纳米级成孔剂;
[0024]进入地层后,纳米成孔剂气化,形成液体,对部分剩余的固体进行溶解,形成具有微空隙的高强度支撑剂材料中,为油气渗流提供高强度通道。
[0025]一种多孔柱状压裂用液相支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组分的占比为100:1

20的高强度有机A组分和成孔材料B组分组成;
[0026]其中,A组分主要由以下材料组成:可固化树脂材料180

210份,引发剂体系组分1

3份,稀释剂10

20份,固化剂2

10份,增塑剂1

5份,其他助剂1

5份,水80

100份;
[0027]B组分为成孔剂主要由以下材料组成:10

20份气化成孔组分,20

30份液化成孔组分和30

50份200目以上的微颗粒组分;
[0028]进一步的,所述可固化树脂材料包括:酚醛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热塑性酚醛树脂、热塑性脲醛树脂、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
[0029]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体系组分包括: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或氧化

还原类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氧化二碳酸双、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脂、过氧化新葵酸

2,4,4

三甲基戊脂、过氧化二碳酸双丁酯、过氧化双、过氧化异丁酸特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
[0030]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乙二醇乙醚、、单环氧基活性稀释剂、双环氧基活
性稀释剂、无水乙醇、甲苯、乙醇、丙酮、丁醇、二丁酯中;
[0031]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包括:酚醛胺环氧树脂、酚醛胺、六次甲基四胺、多聚甲醛、戊二醛、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中;
[0032]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甲酸辛酯、己二酸聚酯;
[0033]进一步的,所述其他助剂包括:二甲基硅氧烷、醇脂十二;
[0034]进一步的,所述气化组分包括:尿素、碳酸氢钠,碳酸钠中;
[0035]进一步的,所述微颗粒组包括:碳酸盐,硅酸盐;
[0036]进一步的,所述液化成孔组分为固体酸,其制备方法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柱状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压裂过程中,通过注入液相支撑剂替代原有的固相支撑剂,液相支撑剂固化,形成支撑材料;所述在液相支撑剂中加入均匀分散放的纳米级成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孔柱状压裂用液相支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组分的占比为100:1

20的高强度有机A组分和成孔材料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主要由以下材料组成:可固化树脂材料180

210份,引发剂体系组分1

3份,稀释剂10

20份,固化剂2

10份,增塑剂1

5份,其他助剂1

5份,水80

100份;B组分为成孔剂主要由以下材料组成:10

20份气化成孔组分,20

30份液化成孔组分和30

50份200目以上的微颗粒组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孔柱状压裂用液相支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固化树脂材料包括:酚醛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热塑性酚醛树脂、热塑性脲醛树脂、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所述引发剂体系组分包括: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或氧化

还原类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氧化二碳酸双、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脂、过氧化新葵酸

2,4,4

三甲基戊脂、过氧化二碳酸双丁酯、过氧化双、过氧化异丁酸特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所述稀释剂包括:乙二醇乙醚、、单环氧基活性稀释剂、双环氧基活性稀释剂、无水乙醇、甲苯、乙醇、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骏何思源吴明移韩旭任韶枫蒲思杰李清豪周利华李化郭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帕提科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