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96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涉及编织袋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压实单元,所述传送组件的内腔底面活动连接有堆叠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底板、滑槽与长条形滑块之间共同配合,能够对堆叠完成的编织袋进行转移,与此同时,限位块和侧边限位槽相互配合,起到了对滑动底板的限位作用,避免了抽拉过程中直接坠落的风险,通过缓冲弹簧和承接板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编织袋直接落在上方而堆叠不佳的情况,加强了堆叠编织袋的缓冲效果,避免倾倒,利用穿线槽的设置,实现了对编织袋的快速捆绑,提升了堆叠的效率。提升了堆叠的效率。提升了堆叠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编织袋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的一种,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各种物品的成装和包装用,在工业方面用途广泛,编织袋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成型后的编织袋产品堆叠收储,目前编织袋进行堆叠时,多数是人工堆叠,利用工人将编织袋码放整齐,工人的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下,而采用常规的堆叠装置,就是利用输送机的运送使得编织袋受惯性影响直接前冲飘落在码垛架上,常规的堆叠装置虽然能够调节堆叠架的高度,但是随着编织袋的飘落堆叠,由于编织袋质软易变形,堆叠的编织袋会出现蓬松的情况,十分影响堆叠质量。
[0003]在公开号为:CN212653975U的一种耐热编织袋生产用叠放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托板,所述固定架与托板通过电机和缆绳驱动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条形固定板,且托板的上表面一端贯穿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上端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另一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滑板固定连接;通过设计托板和滑板,由电动伸缩杆拉动滑块实现对编织袋的堆叠,且编织袋与下方堆叠点之间只有等于滑块厚度的高度差,相比较传统的堆叠机,该设备在堆叠的过程中编织袋无需移动,不会造成编织袋的晃动或坍塌,有效确保堆叠稳固。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耐热编织袋生产用叠放装置,存在自动堆叠机在对编织袋进行堆叠时,由于编织袋较为柔软,堆叠时不能够进行夹持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设计托板和滑板,由电动伸缩杆拉动滑块实现对编织袋的堆叠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堆叠编织袋再进行后续运输的情况,进而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包括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压实单元,所述传送组件的内腔底面活动连接有堆叠单元;
[0008]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铰接挡板,所述铰接挡板的上端与支撑框架的一侧外表面铰接;
[0009]所述压实单元包括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上端外表面并与
之连接;
[0010]所述堆叠单元包括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的内腔底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铰接挡板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扣板,所述扣板的外表面扣接有搭板,所述搭板的内侧面与支撑框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搭板和扣板的相互配合,对铰接挡板起到了快速扣接和阻挡的作用,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板。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缸、液压推杆与按压板之间共同配合,用于对堆叠的编织袋进行挤压,减少了堆叠的编织袋出现蓬松而影响堆叠质量的情况。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滑动底板,所述滑动底板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长条形滑块,所述长条形滑块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底板、滑槽与长条形滑块之间共同配合,用于对堆叠完成的编织袋进行快速地转移。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侧边限位槽,所述侧边限位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面与滑动底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和侧边限位槽的相互配合,起到了对滑动底板的限位作用,避免了抽拉过程中直接坠落的风险,加强了抽拉时的稳定效果。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外表面与滑动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弹簧和承接板的相互配合,防止编织袋直接落在上方而堆叠不佳的情况,加强了堆叠编织袋的缓冲效果。
[002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滑动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编织袋放置底板。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穿线槽的设置,实现了对编织袋的快速捆绑,提升了堆叠的效率。
[00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4]1、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通过传送组件的设置,对生产中的编织袋进行输送,利用液压缸、液压推杆与按压板之间共同配合,实现对堆叠的编织袋进行挤压,减少堆叠的编织袋出现蓬松而影响堆叠质量的情况,减少了人工的动力输出,取代了人工对编织袋的压实,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利用搭板和扣板的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快速扣接和阻挡的作用,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0025]2、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通过滑动底板、滑槽与长条形滑块之间共同配合,能够对堆叠完成的编织袋进行转移,与此同时,限位块和侧边限位
槽相互配合,起到了对滑动底板的限位作用,避免了抽拉过程中直接坠落的风险,通过缓冲弹簧和承接板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编织袋直接落在上方而堆叠不佳的情况,加强了堆叠编织袋的缓冲效果,避免倾倒,利用穿线槽的设置,实现了对编织袋的快速捆绑,提升了堆叠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堆叠单元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传送组件;2、支撑框架;21、铰接挡板;211、搭板;212、扣板;3、压实单元;4、堆叠单元;31、升降机构;311、液压缸;312、液压推杆;313、按压板;41、限位机构;411、滑动底板;412、滑槽;413、长条形滑块;414、限位块;415、侧边限位槽;42、缓冲机构;421、缓冲弹簧;422、承接板;423、穿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包括传送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压实单元(3),所述传送组件(1)的内腔底面活动连接有堆叠单元(4);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有铰接挡板(21),所述铰接挡板(21)的上端与支撑框架(2)的一侧外表面铰接;所述压实单元(3)包括有升降机构(31),所述升降机构(31)设置在支撑框架(2)的上端外表面并与之连接;所述堆叠单元(4)包括有限位机构(41),所述限位机构(41)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2)的内腔底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4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挡板(21)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扣板(212),所述扣板(212)的外表面扣接有搭板(211),所述搭板(211)的内侧面与支撑框架(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1)包括有液压缸(311),所述液压缸(311)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3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312),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章波
申请(专利权)人:格尔木盛隆塑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