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93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网装置,包括网身和网囊,网口处设置有初级分离栅,初级分离栅的中部能够保持向来流方向凸起。初级分离栅能够作为分离非目标渔获物的第一级筛选结构,防止幼鱼及硬壳类生物进入网囊造成捕捞质量的下降;向来流方向凸起的分离栅能够帮助撑大网口的流通面积,降低网身垂直距离缩小的风险;凸起的分离栅有效的减少形状阻力,避免了分离栅在与网身连接处的尾涡的形成,增加非目标渔获物在逃逸出口的逃逸几率。在逃逸出口的逃逸几率。在逃逸出口的逃逸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拖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拖网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分离栅来分离非目标渔获物的拖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何让拖网在保证捕获最大数量目标渔获物的同时减少非目标渔获物的数量、从而提高渔获产物质量是拖网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现有的拖网装置采用多种分离结构,如分离栅等对非目标渔获物进行筛选,但是现有技术的盲目叠加会使网具操作复杂,减少了网口面积、缩小了网囊体积占比,例如,公开号为CN111820193A的“一种分层网囊式拖网”中,包括拖网,拖网内设有圆环状的支撑圈,支撑圈中部横接有固定杆件,固定杆件两端部分别连接支撑圈内圈,导流体,导流体设于拖网内且位于固定杆件的背流侧,固定杆件背流面中部连接有柱状体,导流体为锥状网筒,导流体锥状顶端通过第四连接绳与柱状体连接,导流体锥状底端连接同轴的第一浮环,第一浮环连接有圆柱套装的连接网套,连接网套两端口贯通,一端口连接第一浮环另一端口连接第二浮环,第二浮环内环面连接有隔离网片,通过支撑圈扩大流通面积,并通过导流体对渔获物进行引导。其缺点是拖网的结构非常复杂,并且缺乏对非目标渔获物的筛选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拖网为了提高捕获数量和质量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支撑和分离作用的分离栅的拖网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拖网装置,包括网身和网囊,所述网口处设置有初级分离栅,所述初级分离栅的中部能够保持向来流方向凸起。
[0005]初级分离栅能够作为分离非目标渔获物的第一级筛选结构,防止幼鱼及硬壳类生物进入网囊造成捕捞质量的下降;向来流方向凸起的分离栅能够帮助撑大网口的流通面积,降低网身垂直距离缩小的风险;凸起的分离栅有效的减少形状阻力,避免了分离栅在与网身连接处的尾涡的形成,增加非目标渔获物在逃逸出口的逃逸几率。
[0006]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分离栅的材料为弹性材料,使得初级分离栅能够在使用时保持向来流处凸起的同时,方便在未使用时的回收,减少储存时的占用体积。
[0007]作为优选,所述网囊上部设置有向内凹的次级分离栅,所述次级分离栅包括设置在网囊最前端的倾斜栅、设置在倾斜栅之后的平行栅以及设置平行栅之后的倾斜挡布,所述网身在于网囊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将鱼类导流到倾斜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网身底部。
[0008]经过初级分离栅的渔获物经过导流板的引导经过次级分离栅,能够使得幼鱼从较小的倾斜栅逃脱,未及时从倾斜栅逃脱的幼鱼还能从平行栅逃脱,位于下游的倾斜挡布防止逃脱的幼鱼回流进入网身内,从而有效二次分离非渔获物;次级分离栅设置在网囊的上部,并通过导流板将渔获物网次级分离栅引导,由于
导流板的倾斜使得导流板下部可以归入网囊,从而增加了网囊的体积,提高了网囊的容量。
[0009]作为优选,所述网身和初级分离栅最下方的连接处设置有逃逸通道,让带壳的底栖生物从底部的逃逸通道逃逸,提高渔获物的质量。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逃逸通道为螺旋形,且逃逸通道的网身内一端大于网身外的一端。螺旋形的逃逸通道能够起到对带壳的底栖生物的引导作用;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能够防止带壳的底栖生物回流。
[0011]作为优选,所述网口前设置有声波发射装置。声波发射装置的使用可以让底层目标渔获物行为活跃,让更多的目标渔获物进入网口,提高生产效率。
[0012]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分离栅为设置有仅向网口方向凸起的柱形曲面,即初级分离栅从侧面看为一条向来流方向凸起的曲线,从而充分利用初级分离栅对网口竖直方向的支撑力。
[0013]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分离栅的栅格为沿竖直方向布置,有效利用材料自身的回复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倾斜栅和平行栅的栅格为沿前后方向布置,减少水流对次级分离栅的扰动造成分离效果的降低。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初级分离栅能够作为分离非目标渔获物的第一级筛选结构,防止幼鱼及硬壳类生物进入网囊造成捕捞质量的下降;向来流方向凸起的分离栅能够帮助撑大网口的流通面积,降低网身垂直距离缩小的风险;凸起的分离栅有效的减少形状阻力,避免了分离栅在与网身连接处的尾涡的形成,增加非目标渔获物在逃逸出口的逃逸几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中:网身1、网口11、网囊2、初级分离栅3、逃逸通道4、次级分离栅5、倾斜栅51、平行栅52、倾斜挡布53、导流板6、声波发射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是如何实施的。
[0019]实施例一,如图1

3所示,一种拖网装置,包括网身1和网囊2,其特征在于,网口11处设置有初级分离栅3,初级分离栅3的中部能够保持向来流方向凸起。
[0020]网身1和初级分离栅3最下方的连接处设置有逃逸通道4,逃逸通道4为螺旋形,且逃逸通道4的网身1内一端大于网身1外的一端。
[0021]初级分离栅3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方便在未使用时的回收,减少储存时的占用体积,初级分离栅3为设置有仅向网口11方向凸起的柱形曲面,即初级分离栅3从侧面看为一条向来流方向凸起的抛物线形曲线,从而充分利用初级分离栅3对网口11竖直方向的支撑力,初级分离栅3的栅格为沿竖直方向布置。
[0022]网囊2上部设置有次级分离栅5,次级分离栅5包括设置在网囊2最前端的倾斜51、设置在倾斜栅51之后的平行栅52以及设置平行栅52之后的倾斜挡布53,网身1在与网囊2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将鱼类导流到倾斜栅的导流板6,导流板6设置在网身1底部。倾斜栅51和平行栅52的栅格为沿前后方向布置,减少水流对次级分离栅5的扰动造成分离效果的降低。
[0023]此外,网口11前设置有声波发射装置7。声波发射装置7的使用可以让底层目标渔获物行为活跃,让更多的目标渔获物进入网口11,提高生产效率。
[0024]经过初级分离栅3的渔获物经过导流板6的引导经过次级分离栅5,能够使得幼鱼从较小的倾斜栅51逃脱,未及时从倾斜栅51逃脱的幼鱼还能从平行栅52逃脱,位于下游的倾斜挡布53防止逃脱的幼鱼回流进入网身1内,从而有效二次分离非渔获物。
[0025]本实施例在捕捞作业中各部分工作机理:首先距网口11一段距离设置的声波发射装置7,令其发射声波刺激底层鱼类,让更多底层渔获物的行为变得活跃,这样渔获物会更容易地进入网口11;网口11处设有抛物线型的初级分离栅3,对进入网口11的渔获物进行筛选的同时,对网口11起到支撑作用,保证网口11的有效面积,让更多的渔获物进入网身1;渔获物在经过初级分离栅3时,抛物线型的初级分离栅3还可以对带壳的底栖生物起到导向作用,带壳的底栖生物导向到底部的逃逸通道4进行逃逸;进入网身1的渔获物,经过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网装置,包括网身和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口处设置有初级分离栅,所述初级分离栅的中部能够保持向来流方向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分离栅的材料为弹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囊上部设置有向内凹的次级分离栅,所述次级分离栅包括设置在网囊最前端的倾斜栅、设置在倾斜栅之后的平行栅以及设置平行栅之后的倾斜挡布,所述网身在与网囊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将鱼类导流到倾斜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网身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拖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身和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天旭马照庆潘流煜武佳华唐伟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