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63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具体涉及舰船用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侧固定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基座,所述支架对应外壳内腔中心的位置处活动贯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支架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阻尼片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设有推头,所述推杆外周面位于推头与支架面向外壳一侧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所述推头与基座之间设置有惯性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尼器受到冲击振动作用时,惯性球在冲击力作用下,推动推杆靠近阻尼片的一端向目标运动部件移动,并利用阻尼面对断路器、接触器的运动部件形成阻尼作用,从而防止断路器和接触器在冲击力作用下的误动作。接触器在冲击力作用下的误动作。接触器在冲击力作用下的误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


[0001]本技术涉及舰船用低压电器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舰船用低压电器产品需满足GJB5A《舰船用低压电器通用规范》规定的抗冲击振动性能。产品中存在的如接触器动铁芯等直动部件在冲击振动作用下极易发生误动作,从而造成系统无法连续供电等事故。如何解决各种直动部件的抗冲击振动性能,是舰船用电压电器产品设计的难点。
[0003]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通过四个惯性球在冲击震动下,将推杆靠近阻尼片的一端推出至支架与外壳之间围成的空腔外部,并通过阻尼片与运动部件之间的阻尼作用,从而减缓运动部件的动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侧固定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基座,所述支架对应外壳内腔中心的位置处活动贯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支架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阻尼片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设有推头,所述推杆外周面位于推头与支架面向外壳一侧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所述推头与基座之间设置有惯性球。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阻尼片远离支架的一侧为粗糙面设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推头设置为圆锥状结构,且推头的表面为光洁设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惯性球设置有四个,四个惯性球分别设置在推头的四个方向。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四个所述惯性球的表面均为光洁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惯性球的方向垂直。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本技术的阻尼器通过四个惯性球在冲击震动下,将推杆靠近阻尼片的一端推出至支架与外壳之间围成的空腔外部,并通过阻尼片与运动部件之间的阻尼作用,从而减缓运动部件的动作,可实现在断路器、接触器等电器产品在受到舰船强冲击力作用时,不会发生误动作。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侧剖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在接触器中的应用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为:1支架、2阻尼片、3推杆、4弹簧、5惯性球、6基座、7外壳、8推头、9阻尼器、10阻尼面、11接触器动铁芯、12接触器静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20]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0021]实施例
[0022]参照说明书附图1

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一侧固定设有外壳7,所述外壳7内部设置有基座6,所述支架1对应外壳7内腔中心的位置处活动贯穿设有推杆3,所述推杆3延伸至支架1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阻尼片2以及位于外壳7内部的一端固定设有推头8,所述推杆3外周面位于推头8与支架1面向外壳7一侧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4,所述推头8与基座6之间设置有惯性球5。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片2远离支架1的一侧为粗糙面设置,其中,阻尼片2表面的粗糙设计可以是开设的防滑横纹或者增设的耐磨防滑垫,用以在与运动件接触后,增加其与运动部件(接说明书附图4中接触器动铁芯11,下同)的摩擦力。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头8设置为圆锥状结构,且推头8的表面为光洁设置,可以确保在惯性球5的推动更容易将推杆3靠近阻尼片2的一端推出至支架1与外壳7之间围成的空腔外部,从而推动阻尼片2与运动部件接触。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惯性球5设置有四个,四个惯性球5分别设置在推头8的四个方向,可以保证在该阻尼器9受到任何方向的冲击和振动下,均能使得惯性球5发生动作,对推杆3产生推力作用。
[0026]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惯性球5的表面均为光洁设置,可以确保惯性球5在冲击震动下容易产生位移。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3的移动方向与惯性球5的方向垂直,可以在受到垂直方
向的冲击力时,推杆3在自身的惯性力作用下,即可将阻尼片2推出,从而实现抗冲击性能。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自由状态下,推杆3在弹簧4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支架1与外壳7之间围成的空腔内部,即阻尼片2靠近支架1的一侧与支架1表面之间为活动贴合设置,此时阻尼片2与运动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运动部件可自由运动;当其处于强冲击或震动环境时,惯性球5在冲击作用产生位移,并将推杆3靠近阻尼片2的一端推出至支架1与外壳7之间围成的空腔外部,从而推动阻尼片2与运动部件接触,此时,阻尼片2与运动部件紧密贴合,产生阻尼作用,从而减缓运动部件的运动。
[0029]进一步的,四个惯性球5可保证在说明书附图3所示的X轴、Y轴方向均可实现抗冲击性能;推杆3运动方向为Z轴方向,在冲击力作用下,并在自身惯性作用下可实现抗冲击振动性能。因此,本技术的阻尼器9可实现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抗冲击性能。
[0030]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1]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一侧固定设有外壳(7),所述外壳(7)内部设置有基座(6),所述支架(1)对应外壳(7)内腔中心的位置处活动贯穿设有推杆(3),所述推杆(3)延伸至支架(1)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阻尼片(2)以及位于外壳(7)内部的一端固定设有推头(8),所述推杆(3)外周面位于推头(8)与支架(1)面向外壳(7)一侧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4),所述推头(8)与基座(6)之间设置有惯性球(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冲击振动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刘相向人杰胡伟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久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