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14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该给药器包括物料管(1)、混合管(2)和涂布嘴(3),所述的物料管(1)内并排设置有A相管(11)和B相管(12),且A相管(11)出口端的A出口管(111)和B相管(12)出口端的B出口管(121)分别连通内部设有涡扇(21)的混合管(2)的管腔,混合管(2)的物料出口(23)连通涂布嘴(3);所述的A相管(11)和B相管(12)分别采用对应的柱塞杆(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给药器能够直接将基质涂覆在患处,凝胶膏能够有效黏附在皮肤上,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凝胶贴膏剂又称巴布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中国药典》2000版中首次正式收录了巴布膏剂,2010版《中国药典》将巴布剂更名为凝胶膏剂,2020年更改为凝胶贴膏剂。其特点是载药量大, 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透气、耐汗,无致敏、无刺激。
[0003]凝胶贴膏剂的基质决定质量的优劣。凝胶贴膏剂主要由支持层、背衬层和膏体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膏体层是凝胶贴膏剂的基质。基质是药物的储库,对含水量、生物利用度及透气性等因素起主导作用,直接决定了凝胶贴膏剂的优劣。凝胶贴膏剂通常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骨架材料,加入交联剂、保湿剂、填充剂和透皮促渗剂等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假塑性流体,由亲水性树脂、纯化水、保湿剂、交联剂遇水膨胀形成交联聚合物,具有高粘性和高成型性。主要用于外用,如水凝胶小儿退热贴、水凝胶护眼贴、水凝胶眼袋贴、水凝胶面膜贴等。亦可将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水凝胶基质混合后,涂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有活性成分、具有治疗功效的水凝胶贴膏剂。
[0004]水凝胶贴膏的优势在于基质载药量大、保湿性强、与皮肤的相容性好、耐老化,可以反复揭贴,随时终止给药,剂量准确,血药浓度平衡无峰谷现象,可减少毒副作用,在工业生产中无有机溶剂污染,符合医药GMP标准和国家环保要求等。
[0005]一般的橡皮膏或热熔胶基质都采用橡胶或高聚化学材料,而这些材料是由酒精提取的化合物,且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会出现皮肤泛白、刺痒或红斑等现象。凝胶膏贴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不污染皮肤,避免了传统膏贴汞、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带来的损害。相较于传统贴剂,黏力适中,剥离容易,不会存在因剥离困难导致的体毛、皮肤表皮受损等,避免造成患者痛苦。
[0006]相较于传统贴膏,水凝胶基质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提高了药物活性成分的皮肤渗透能力,又因其载药量大,在药物的缓、控释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药物可在24小时至120小时以至更长时间内均匀释放药效,避免了药物的峰谷现象,这样可以提高药物成分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做到长效恒定。基质pH值在7左右,可以添加中水溶性、非水溶性、酸性、碱性等各种药物活性成分,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且对大多数药物无改性和影响,可做为多种治疗药物的载体。
[0007]但凝胶膏贴为预加工大小的带有背衬的贴剂,多为固定尺寸,使用时需根据需要裁剪成适宜的大小,使用不便。在裁剪时收到家用裁剪工具影响,存在污染的风险;多剂量多片包装,单次使用后剩余贴膏需在已开启的包装中存放,存放过程中存在污染和挥发干燥的风险;凝胶膏贴依靠骨架的黏力黏附在皮肤上,受到温度、汗液和皮肤损伤、物理拉扯等影响,较易脱落;常规贴膏形状固定,为片状,贴在关节处等不平整的部位会出现褶皱等
情况,减少敷贴面积,影响药物释放;凝胶膏贴的背衬多为无纺布,是透气材料,高挥发性药物会通过背衬材料,从基质中释放出,影响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10]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该给药器包括物料管、混合管和涂布嘴,所述的物料管内并排设置有A相管和B相管,且A相管出口端的A出口管和B相管出口端的B出口管分别连通内部设有涡扇的混合管的管腔,混合管的物料出口连通涂布嘴;所述的A相管和B相管分别采用对应的柱塞杆。
[0011]两个柱塞杆共用同一推柄,且所述柱塞杆的前端分别设有对应的柱塞。
[0012]所述的物料管和混合管之间设有衔接管,所述的衔接管由外侧倒置的大锥台和内侧正置的小锥台构成,大锥台的大底面衔接物料管的出口端且大锥台的小底面衔接混合管的进口端,所述小锥台的小底面位于大锥台的空腔内且小锥台的大底面衔接混合管的进口端。
[0013]位于大锥台内腔中的A出口管和B出口管同时朝小锥台的小底面倾斜且靠近设置、然后A出口管和B出口管竖直平行插入小锥台内、之后A出口管和B出口管同时朝小锥台的大底面倾斜且散开设置,最后A出口管和B出口管伸入混合管的内腔中且A出口管和B出口管的出口分别正对涡扇的扇叶。
[0014]所述的A出口管和B出口管内分别设有相应的止逆机构。
[0015]所述A相管和B相管的管径截面积之比为3:7。
[0016]所述A出口管和B出口管的管径截面积之比为3:7。
[0017]所述涡扇的涡扇内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涡扇卡扣定位在混合管的管腔中。
[0018]所述的涂布嘴通过轴固定接口与混合管的物料出口相连接。
[0019]所述涂布嘴的出口部分为一开口扇形,涂布嘴的涂布口截面为一侧开口的矩形面。
[002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0021]本技术的给药器能够直接将基质涂覆在患处,凝胶膏能够有效黏附在皮肤上,在2

4 h内固化并持续黏附,取下时膏体呈固化状态,揭下即可;相比于传统凝胶膏贴,其给药量可控,可根据患处面积或使用需要量,涂布适量的可长时间黏附的凝胶膏贴剂;可改善使用者顺应性。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技术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附图2为本技术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附图3为本技术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的混合管和涂布嘴结合示意图之一;
[0025]附图4为本技术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的混合管和涂布嘴结合示意图之
二。
[0026]其中:1—物料管;10—柱塞杆;101—推柄;102—柱塞;11—A相管;111—A出口管;12—B相管;121—B出口管;2—混合管;20—涡扇卡扣;21—涡扇;22—涡扇内轴;23—物料出口;3—涂布嘴;30—涂布口;31—轴固定接口;4—衔接管;41—大锥台;42—小锥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如图1

4所示: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该给药器包括物料管1、混合管2和涂布嘴3,物料管1内并排设置有A相管11和B相管12,A相管11和B相管12分别采用对应的柱塞杆10,两个柱塞杆10共用同一推柄101,且柱塞杆10的前端分别设有对应的柱塞102;上述A相管11出口端的A出口管111和B相管12出口端的B出口管121分别连通内部设有涡扇21的混合管2的管腔,A出口管111和B出口管121内分别设有相应的止逆机构,且A出口管111和B出口管121的管径截面积之比为3:7;涡扇21的涡扇内轴22的两端分别通过涡扇卡扣20定位在混合管2的管腔中,且混合管2的物料出口23连通涂布嘴3;涂布嘴3通过轴固定接口31与混合管2的物料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该给药器包括物料管(1)、混合管(2)和涂布嘴(3),所述的物料管(1)内并排设置有A相管(11)和B相管(12),且A相管(11)出口端的A出口管(111)和B相管(12)出口端的B出口管(121)分别连通内部设有涡扇(21)的混合管(2)的管腔,混合管(2)的物料出口(23)连通涂布嘴(3);所述的A相管(11)和B相管(12)分别采用对应的柱塞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柱塞杆(10)共用同一推柄(101),且所述柱塞杆(10)的前端分别设有对应的柱塞(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管(1)和混合管(2)之间设有衔接管(4),所述的衔接管(4)由外侧倒置的大锥台(41)和内侧正置的小锥台(42)构成,大锥台(41)的大底面衔接物料管(1)的出口端且大锥台(41)的小底面衔接混合管(2)的进口端,所述小锥台(42)的小底面位于大锥台(41)的空腔内且小锥台(42)的大底面衔接混合管(2)的进口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巴布剂基质给药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大锥台(41)内腔中的A出口管(111)和B出口管(121)同时朝小锥台(42)的小底面倾斜且靠近设置、然后A出口管(111)和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丽林娟孙云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樟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